3D模具设计自检表1/4制作人:肖友军一、产品模号:设计师:审核:日期: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产品图是否为最新版本?是否已放缩水?收缩率是否正确?(与客人提供的是否一致)2产品是否已做拔模分析?(分析—形状—斜率(-0.1—+0.1))3是否有不好脱模的位置4有哪些深骨位(8mm)?深骨位要做镶件!5产品的胶厚是否均匀?是否有局部的厚胶位(分析—塑模部件验证—壁厚分析—公差改为产品的平均厚度-检查)6产品上哪些位置有公差要求?7产品结构是否会导致薄钢位?8产品结构是否会导致插穿角小于3度?二、模胚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模具外形尺寸和重量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最大开模距记得要考虑进去)2码铁、吊环、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是否有相互干涉?3码模的位置和厚度是否足够?4凸出模具边的部位有否加保护装置?(特别是地测凸出时有没有加模脚)5导柱,中托司,回针的直径是否足够?6模板的宽度是否够?模板的厚度是否合理?7三板模水口板是否有6-10MM的开模距?水口板和前模板之间的开模距是否适于取出水口?(一般情况下,S=水口长度+20-30MM,且120MM)(注:各公司有各公司的标准,具体请参考设计要求)8三板模用机械手取水口时,限位拉杆和水口边是否会与机械手干涉?9是否要加边锁,斜度锁,平衡块,锁模块,计数器,微动开关,防尘板,铭牌等?10大模胚(300)以上是否每块板都有吊模孔?11模胚顶针板使用弹弓复位时,顶针板有否装限位螺丝以便于拆卸?12定位环是否有沉入模板?定位环,唧嘴大小是否合乎啤机?13采用延伸唧嘴,定位环内部是否有足够空间,保证喷嘴带加热圈后能伸入?14模具顶出孔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15模框底部是否有做R角?(根据客户要求而定)16模芯偏离模胚中心大30mm时,是否有设置平衡块以平衡锁模力?17当采用热流道进胶时,是否加了隔热板!制作人:肖友军三、浇注系统及排气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模具上相同两件产品的水口位置是否一样?2水口的位置,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点数是否合适?(必要时要做模流分析)3水口能否从产品上自动分离?4入水点是否有薄钢?是否避开产品骨位?(在骨位处,骨位易产生缩水)5水口处是否加弹针?(根据客户而定)6潜水口和牛角进胶顶出的顶针离水口的距离是否合适?7潜水和牛角进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合理?8点浇口是否撞冷却水和密封圈槽?9唧嘴的球半径是多少?唧嘴的球半径是否正确?(按客户标准)10主流道下端直径是否大于分流道?是否太大?(太大压力损失大)11流道掉下时是否会被模具零件挡住?12流道末端是否有排气?型腔是否需周圈排气?13排气位置是否合理?排气槽深度是否符合胶料要求?(具体按客户要求)14深骨位处是否做镶件排气?易困气处是否做镶件排气?四、冷却系统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冷却系统是否充分以保证符合注塑周期要求?2运水接头是否尽量安装在非操作侧?(根据客户而定)3运水离胶位是否有最少8MM距离?4模料的凸起部位冷却是否足够?5冷却水是否撞螺丝、顶针、镶件等?(最小安全距离4MM)6运水接头型号是多少?运水接头型号是否按客人型号?7冷却水喉头是否跟其它配件及注塑机拉杆等相干涉?8冷却水直径是多少?冷却水直径是否够大?9尺寸较大的镶件是否有冷却水?10是否需要标明有进,出(IN,OUT)?11防水胶圈与过孔是否有干涉?(一般不低于2MM)12防水胶圈,候牙,堵铜,水嘴的规格是否按客户标准?五、前后模料及镶件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模料的大小,厚度是否合理?2与模胚R角处是否有R+1的配合?3前后模插穿位是否有3°的斜度?前后模是否要做虎口定位?4大模料是否有做工艺牙?5模仁长度大于250MM要做楔紧块,挤紧块规格按客户标准,基准的对侧平面是否做了1MM的避空!6模料的紧固螺丝是否足够?大小是否合适?7是否有深骨位,凸出部位要做镶件以方便加工?制作人:肖友军8模具上比较薄弱的部位是否有做镶件?9镶件是否做了排气和退刀槽?10大镶件是否有做吊模螺丝便于拆装?是否需要加工艺螺丝?11检查模仁,镶件与胶位成型面是否存在薄钢,缺钢,多钢等情况?六、滑块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滑块放于前模或后模的优缺点是否考虑?对产品外观的影响是否考虑?2滑块上的镶件是否有可靠定位?定位方式合不合理?3大滑块埋入模胚是否足够深以保证滑动的稳定?4滑块怎样装入模具?行位能否装入模具?(特别注意三板模锁面板或脱料板的狗腿铲机的装配问题!)(根据客户要求而定)5滑块开模后是否有2/3长度在压条和耐磨片内?(丛导向和重心考虑)6滑块镶件滑出是否会脱离模仁,底部是否做了3度的斜度,以防拉伤!7滑块镶件插入前模部分有没有做3度的斜度?滑块座和前模两侧面有没有做0.5MM避空(除客户特殊要求外)8耐磨片是否高出模胚(或滑块斜面)0.2MM或0.5MM(客户特殊要求除外)?(大行位耐磨片可做成几块,耐磨片与模胚侧面避空0.5MM)9当成型面积比较大时,是否有做反铲锲入模胚?(反铲角度一般为5—10度)反铲位底部和非反铲面有没有做1.0MM避空?10压条的导向面有没有做0.5MM的避空?压条是否要做定位?11当行位较大时(一般大于150MM)有没有做导向块?12滑块下面是否有顶针?有时是否做预复位机构和装复位开关?13大滑块(10KG)有否做吊装孔以便于搬运?吊装是否平衡?14滑块与胶位成型面是否存在薄钢,缺钢,多钢等情况?15滑块是否有限位、复位弹弓和波珠?(注意行程够不够的问题,另:天侧要加弹簧)16冷却接头能否装入滑块?装入后是否有滑动空间和干涉?17斜导柱的长度,数量,大小是否足够?18滑块斜度面角度是否合理?斜导柱斜度是否小于斜度面2—3度?19考虑注塑时滑块是否会移动或不能锁紧?20将滑块进行行程动态演示,看是否有干涉和无法复位等问题!七、顶出系统序号项目是否备注1对于深且高的立壁是否考虑用直顶(从立壁正下方顶出)代替顶针?2顶针是否需要预先复位?3顶出的行程是否够?顶出是否有限位?4深柱位是否用司筒顶出?司筒针是否用压块固定?5是否有直径小于2MM的顶针和小的扁顶?(要做有托顶针)6顶针离侧胶位最近距离是否1.0mm?(防止因缩水导致产品夹顶针)7推板顶出时,所顶胶位宽度是多少?是否足够?是否会变形或顶坏?8推板顶出时孔边离镶件边最小距离是否大于0.25MM?(以防刮伤镶件)?9斜顶的脱模行程够不够?是否与产品,顶针等有干涉?制作人:肖友军10斜顶有没有做一平位,防止注塑压力导致斜顶变形和错位11斜顶导向块侧面是否与膜胚贴死,且分割成2块,方便加工和装配!12斜顶顶出产品后至少2/3留在斜顶座里!13斜顶T槽侧面与斜顶座槽单边避空0.2MM,上平面与斜顶座避空0.5MM14一定要考虑斜顶的装配问题!(斜顶导向槽不能大于模仁模胚过孔)15斜顶座是否互相干涉?是否会撞到其他部件?16顶针的排布是否合理,与胶位成型位置不平的有没有做定位?17撑头位置,大小是否合理(撑头离模具边至少8MM,离顶针至少2MM)18撑头与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有没有做避空,一般单边避空1MM!19顶针与顶针面板和B板有没有避空,一般单边0.5MM(客户要求除外)2021另附:各类刀具的最大加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