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目录一、德国农业概况二、德国农业现状全国农业规模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德国农业组织机构德国政府补贴农业政策三、德国农业的发展特点现代科技农业特点德国农业特征德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统一后的德国包括16个州,国土总面积35.7万km²。目前拥有人口约8200万的德国,农业用地面积约为1900万hm²,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农业产值约40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一、德国农业概况其中农作物产值占46.8%,畜牧业产值占53.2%,从事农业人员为124万,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8%,其中32万人全职从事农业,农场收入平均增长13.8%,畜牧业产值为195亿欧元,略高于农作物种植业的187亿欧元。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动物生产仅次于法国,居欧盟第二位,植物生产居第四位,农产品出口名列欧盟前列。特别是农业机械出口在欧洲“保持冠军”地位。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部是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温带海洋性气候,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适宜牧草、黑麦、燕麦、马铃薯等植物的生长,以畜牧业为主。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还有一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南部由于距海较远,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较为显著,而且广布森林和草地。特别是河谷地带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等。北德平原中德山地巴伐利亚高原南部高原山地阿尔卑斯山脉地势德国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水果、牛、猪、鸡等。肥沃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和甜菜贫瘠土地则主要种植黑麦、燕麦、土豆和饲料甜菜。目前,德国农业担负着两项关键任务:一是供应多样化优质食物和饲料;二是生产可再生工业原料,尤其是未来的能源载体——生物质能原料。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二、德国农业现状根据德国政府统计,2009年,全国总耕地面积为1189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为65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为4058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为300万公顷,产量为2093万吨;大麦种植面积为193万公顷,产量为1048万吨;黑麦种植面积为41万公顷,产量为218万吨;玉米种植面积为38万公顷,产量为356万吨。全国约有130个面粉加工厂,绝大多数位于南部地区。有机耕地年均增长约4%,有机农业农场得到政府额外补助。2009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55亿欧元,占食品销售总量的4%。2009年,全国农场收入平均增长13.8%,达到41125欧元。全国农业规模并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3S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和灾害的检测预报方面。德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3S技术和机器耕作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在大型农机上安装接收机来接收卫星信号,经电脑处理、分析和综台,再根据土地和作物情况确定播种、施肥和用药量.这样可节省10%的肥料和23%的农药。3S技术在病虫害检测和预报方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根据3S提供的数据建立预报模型,并尽可能准确地作出短期预报。德国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德国政府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体制,向农民提供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仓储及咨询、信贷、保险等服务。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德国农业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快速传递农业新技术、新信息,德国农业逐步向农业全面信息化迈进。主要的农业信息系统有:德国联邦农业科技文献电子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农业生产技术网络服务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网络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的应用等。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官方鼓励农产品经销部门在网上开设“虚拟市场”,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产品统一调拨、供货和进行各种协作。按照计划,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生产据点和供应网,开创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流通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组织下,实现生产经济作物的农场与工业企业直接挂钩,发展并实现“按需种植”。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德国农业组织机构政府农业部门:州政府设立农业环境部(农林业、乡村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技术研究、咨询、培训服务部门)。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政府的农业政策、农业法规和提供公共服务;服务部门主要是提供农业技术和信息的咨询与服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干部等农业协会:民间自助、自负责任和自我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利益,协调农民和农业企业产销活动,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议,以促使法律法规合理化。农业职业联合会:通过司法程序组织,同议会和国家机关合作,在各自行业的生产、销售、考察、交流等方面致力于农业发展。这些联合会虽不是政府部门,但执行着农业管理部门的某些职能。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德国政府鼓励农民建立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作为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载体。德国农业企业规模小,平均种植面积仅40.4公顷。除蔬菜、水果或生态产品企业直接销售小部分少量产品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不直接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而是自发组成农业合作社或联合体,进行农产品的进一步处理、加工,并销售到下一流通环节。德国政府补贴农业政策德国农业占整个经济比重很小,但农业承担着提供食物、加工原料、保护生态的特殊使命,德国政府很重视对农业补贴,资金来源主要是欧盟、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三个渠道。据资料显示,如果按德国农民人均计算,德国每年每位农民享受的补贴为1.7万美元(107868元人民币)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农业补贴主要措施有:直接补贴按面积直接领取常规补贴,标准每公顷300欧元(2626.9元人民币)。在常规补贴基础上,另外对环保有贡献的农民可以加申请特殊贴转型和维持补贴从事生态农业经营农民可领,多年生农作物(如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在转型期每公顷可获得950欧元补贴,蔬菜生产可获得480欧元的转型补贴,一般种植业(主要是小麦等)和绿地生产转型补贴相对比较少,每公顷只有210欧元。其它补贴如德国对全国耕地实行土地面积10%以上33%以下的休耕政策,休耕土地每公顷补贴200-450欧元。对于有些不适宜农业生产并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退耕还林(草),补贴年限最长可达20年。三、德国农业的发展特点21世纪的德国农业由传统农业模式发展为现代科技农业模式,政府与科研机构及市场综合主导的农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环境农业2原料农业3基因农业现代科技农业特点莱茵河沿岸的中德山地环境农业目的——生产安全、高质量、无公害农产品,保护环境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在德国的《农村发展计划》中,把清洁的空气、水源等置于保护的重点;通过政府有效补贴,促进农民生产合理休耕,以及在秋收后迅速种植冬季作物,改善土壤生态和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平衡发展。法律保障:《土壤保护法》《动物保护纲要》《生态农业法》细则:组成生态种植业协会有效管理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农民个体种植,每个种植单位把自己看做是其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积极采取施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采用生物方法防止作物病虫害;兼饲养家畜,并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注意轮作,一块田地不应连续种植一种作物等耕作技术。生产出大量的优质农牧产品,为8000多万德国人提供优质动植物食品。为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世界市场提供优质出口产品。出色地保护土地、水、空气、草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了动植物物种的生长地和栖息地。成效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原料农业欧盟政策引导:早在2006年12月19日,欧盟农业理事会决定,对于能源作物的补贴扩大到所有新成员国,补贴额提高到45欧元/hm²,同时把补贴面积由150万hm²扩大到200万hm²,德国政府: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再生原料产业,成为欧洲最大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生物柴油)生产国原料农业的发展:德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专用油菜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²,生产生物乙醇的专用糖和淀粉接近30万hm²,用于生产生物气的植物40万hm²左右。建立8个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物柴油总产量达到200多万t。在全国建立1500个生物柴油加油站,以方便销售,同年生物柴油占德国再生能源市场的份额已达60%以上形成能源原料农业产业链农民(种植生物能源原料与纤维原作物亚麻)原料加工工厂等科研机构参与技术加工支持政府补贴、科研机构选育优良品种,指导生产等培育,种植加工转化供应下一个产链或直接销售能源的企业化工、造纸等工业部门产品升值基因农业德国政府对粮食类转基因技术采取极其谨慎的态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对人体健康可能潜在的危险等。方向:绿色基因技术。德国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用农产品和抗病虫害方面。德国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医药,以及抗御病虫害和允许使用除草剂的植物。支持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医药,成为德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的主要课题。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波罗的海北海1、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德国农业特征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3、农业份额下降,而畜牧业持续增长。4、农工综合体、产销一体化保证了农业在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德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1、通过法律、经济措施保护农业为了扶植相对薄弱的农业,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2、利用多种经济手段调整农业结构在实施法律、法规的同时,德国政府还利用信贷、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整农业结构。3、把合作社发展成功能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结构完善,法律完备,服务周到,在农业中发挥着个体农民和国家都不能替代的作用。4、实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民福利政府制定了适合农村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和事故保险等方面,此外还包含有收入政策和结构政策方面的因素。报告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