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百世田园之祖”。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田园诗和咏怀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隐逸诗人:41岁彻底辞官归田。后世称誉:“千古隐逸之宗”3主要作品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等。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时代背景5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61.晋太元中()2.缘溪行()3.便舍船()4.豁然开朗()5.屋舍俨然()6.阡陌()7.黄发垂髫()8.便要还家()9.遂与外人间隔()11.不足为外人道()12.及郡下,诣太守()13.刘子骥()jìnyuánshěhuòshèyǎnqiānmòtiáoyāohuánsuìjiànwèijùnyìjì78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作为沿溪水的两岸别的鲜嫩美丽对……感到诧异。走完遇到又想落花繁多而错杂的样子的职业几花代眼前的景象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林的?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增添了一种神秘感风景优美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舍弃、离开起初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为宽阔明亮的样子完(于)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好像仅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整齐的样子肥沃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都老人小孩平坦宽广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像都安适愉快的样子幽美121.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说明了什么?2.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什么?环境优美宁静人民生活和平安乐幸福曲折隐蔽幽深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详细通“邀”,邀请都说祖先同乡人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竟然更不必说都邀请离开说摆设妻子儿女率领(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于是、就打听消息自己隔绝什么朝代现在听到给详细地说出感叹、惋惜到告辞告诉对、向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14乃大惊避秦时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1.桃花源中人见到这样一个不速之客,有何反应?2.桃花源中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什么?3.哪些语句说明了他们与世隔绝的久远?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155.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6、为什么村里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人什么样?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不希望别人来破坏桃花源和平幸福的生活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已经找到沿着做标记到到。特指到尊长那里立刻派遣寻找先前做的标记从前的终于、最终1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高兴地样子实现不久计划没有探访、探寻这件事渡口于是、就志向高洁的的隐士18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1920文章结构:寻而未得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以渔人行踪为线索21社会现实桃花源祥和安宁生活环境赋税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爱污秽黑暗自食其力苦不堪言连年内战22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关键词:向往、不满。23写法借鉴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治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3、语言生动简洁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使人物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4、详略得当24文言知识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部,详尽。)词类活用:复前行,欲穷其林。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25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村民)问(之)所从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特殊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a.判断句:b.省略句:26“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如本文中:“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27一词多义:舍寻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做标记志乃处处志之标记乃大惊于是寻向所志竟然乃不知有汉28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全部)(并:一起,一同)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给)①忘路之远近②渔人甚异之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的,助词)(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代词,这件事)29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缘溪行——便扶向路便要还家——延至其家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一义多词:(都)(沿,沿着)(邀请)于是、就30词语古义今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间隔古今异义词:鲜嫩美丽交错相通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不要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隔断,隔绝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瓜果、菜肴等滋味好31出自本文的成语黄发垂髫: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或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32一、填空: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字(),自号(),谥号“()”。()时著名诗人。2、课文以()为线索,写渔人()、()、()、()、()桃花源的情形。3、用原文语句作答:(1)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5)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33(2)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3)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⑴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书,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用原文回答34(4)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文中能表现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语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示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1)老人和小孩(2)展示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35(7)桃花源人避世的根本原因:(8)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