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产品质量更加重视。建筑设计单位通过实施“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了其作业产品——设计施工图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这些认证的设计单位中,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质量管理方式,并且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受控质量记录》等。这些文件能否有效、完整、合理地执行,除了依靠相应的制度管理作为支撑体系之外,其可操作性、合理性、繁简性是不可怱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很多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体系都存在一种“逆反”心态,认为质量管理文件操作繁杂,合理性不强,是每个设计人员的额外无效益的工作负担。对这种现象,一般都简单地归结为下列原因:①领导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到位;②员工质量意识不强;③“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观念并没有变成质量体系运行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笔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操作的有效性,在合理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对作业产品建立一套适用、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使实际作业人员感受到这些管理方式切实保障了其作业产品的实际效益,帮助他们克服或防止了作业工作中的疏漏点,才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我院通过对作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运行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在控制过程中的改进无论对于什么样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它只是产品实现过程中众多制度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它必须和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其它管理体系紧密融合起来,才能使其随着产品实现的过程体现效益与效能。其次,任何质量管理人员都应非常熟悉所涉及的产品在实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它的作业程序,这样才能合理操作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作业人员感觉到它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必要性。第三,许多建筑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庞大而繁杂,对于实际作业人员有大量所谓受控记录作业要求填写。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对作业人员形成了有形而无效的工作任务,导致作业人员产生“逆反”心理。通过仔细地分析,完全可以将复杂的程序简化。只有简单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真正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暴露问题,进行体系的自我完善与持续改进。图1~图3表示了我院现有三种作业产品的主流程图。图中左侧为项目作业流程过程,右侧为对应项目作业流程在实际作业质量控制中要求完成的质量强制控制点。无论从建筑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还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审查主流程上看,每种作业都有大量更细的环节,涉及到各专业各方面的技术作业人员。如果每个环节都要求进行受控记录作业,将必然对作业的技术人员形成巨大且无效的工作负担。然而,仔细分析一下整个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就会发现在许多环节上国家法规、行业的规范和规定、单位制度已经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则,有些是强制性规定条文,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有些是技术上暂时无法解决或需要双方有关技术人员在一定限制条件范围内协商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前必须遵守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作业过程进行以下的控制:①判断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是否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国家法规、行业的规范和规定及单位的有关制度来保障作业产品的质量;②判断作业人员在顾客方所提供的条件及要求下,是否在作业过程中有能力保质保量,按时满足顾客对作业产品的需求。在这个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我院三种作业产品实现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进行仔细分析,我们从繁杂的作业环节中合理地提出对作业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控制环节,建立了质量强制控制检查点(图1~图3右侧所示)以及相应的强制受控记录表。以“方案会审”控制点上相应的受控记录表《方案设计会审表》(见表1)为例。当作业的技术人员提出初步方案后,将要强制进行方案会审。会审表中对其所应评审的人员资格、评审内容、评审结果及改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详细的强制记录。这个环节中的作业过程不仅体现了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保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作业中的技术人员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不足之处、阻止不合理的技术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强制保障。以降低返工率来换取明显的经济效益,使作业的技术人员充分受益于质量管理体系在作业产品控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另外,从整个主流程图(图1~图3中右侧)上可以看出,每种作业产品实现过程对于每个作业的技术人员而言,不仅有实际的受控记录,而且每个强制受控记录都对他的作业产品是否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有明显的效益,对于阻止作业工作中出现的疏漏有显著的防范效果。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思想就在作业过程中贯彻实现了。2质量管理体系在作业质量评价中的改进如何有效、合理的对作业产品过程进行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改进的重要条件。对建筑设计而言,经过各级技术人员的逐层审核后所实现的产品应该是百分之百合格产品,任何的不合格产品都无可避免的造成较严重的工程事故。因此,对于建筑设计图纸这样一种技术含量较高,而又涉及到多种不同专业,且不允许出现不合格产品的作业过程,如何对其产品实现过程建立一个客观、适用、合理、可操作的量化的质量评价方法,正是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设计单位以客户满意程度或图面误漏概率等几个指标来衡量其设计图纸的质量优劣,而实际上这样的标准很难体现这种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实际作业中的质量状况。对此,我们采用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其作业产品的质量状况。这种方法主要包含四个过程:①各专业及项目组自我质量评价过程;②院总工程师及各专业总工程师对单项工程进行各专业及总体质量评价过程;③客户对其作业产品质量的评价;④内审对其作业项目质量的评价过程。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单个项目整体/专业设计质量评定表》一例(见表2)。表中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由项目负责人会同项目组各专业人员对所承担的项目进行分专业自我评价。第二部分:各专业总工(审定审核人)对其作业产品做出分专业质量评价。第三部分:院总工及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会同各项目组对其质量自评及各专业总工对其质量的评价基础上,对这个项目总体的质量进行评定。另外,我们还使用《整体/专业设计质量评定及顾客满意度调查统计表》(见表3)作为全院年度部分项目组完成项目的质量量化统计表。这个量化结果是经过《单个项目整体/专业设计质量评定》(表2)和客户满意度评定后所进行的量化统计评定汇总。其中,评价人为客户方代表人,评价项目内容依据工程项目有整体,也有单个专业作业。每个项目都经过上述四个质量评定过程,每个质量评定过程都经过量化统计分析得到该项目的总体质量评价值。一年中某项目组所承担的所有单体项目的总体质量评价值汇总后经过统计分析,就可得到该项目组全年作业质量的整体评价值。全院所有项目组经过上述四个过程的质量评价,可以明显地区别出各项目组作业质量的差异。每个项目、项目组及全院作业产品整年内经过上述四个过程的评价后,年度的整体质量评价就可以充分反应单项作业、项目组作业及全院整体作业三个层次上的质量状况,从而可以针对具体的项目或项目组提出特定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改进。3结论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设计中的监管效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结合各行业特点,化繁就简,提高其在具体实施操作中的可执行度,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院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0)的基础上,根据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作业流程,合理简化了质量管理体系在作业控制过程中的步骤,提炼出关键质量强制点,并相应建立了客观、直接且具有很强操作性的作业产品评定标准,在实际的质量控制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