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能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进行评价与调查。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在《规程》和《纲要》精神的指导下,以科学、可操作的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调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方向,保证幼儿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及社会教育活动做出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纲要》中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些社会性教育目标是进行评价的依据,为社会教育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及意义《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如下。(一)是调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质量的手段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对学前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幼儿的发展情况、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等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鉴别,了解制定的社会教育目标、选择的内容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等,同时,可以通过评价结果知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使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并加以改进,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选择最佳的社会教育方案和模式,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质量。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如下。(一)是调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质量的手段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对学前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幼儿的发展情况、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等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鉴别,了解制定的社会教育目标、选择的内容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等,同时,可以通过评价结果知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质量,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使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并加以改进,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选择最佳的社会教育方案和模式,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质量。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二)是了解幼儿社会发展水平需要和个别教育的依据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状况、社会性发展程度和水平,从而判断和分析社会性教育过程的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从而对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科学鉴别,了解幼儿在活动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存在哪些长处和弱点等;同时,可以指导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了解幼儿,如哪些幼儿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幼儿掌握得不够好,从而为教师的个别辅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三)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反思自身教育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哪些社会教育活动比较好,哪些社会教育活动不够好,为什么不够好,从而帮助找到自己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做好补救工作,避免下次再出现;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审视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自身专业化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同时,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为其制定下一步教育活动计划提供依据;另外,评价的结果也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沟通做好了准备。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原则是人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是指导、制约和规范评价行为的准则,以使评价活动顺利达到预期目的。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原则(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思想指导行动,评价者的教育目的不同,则使用的评价体系、采用的评价方法、解释和处理评价结果就会不同,这将最终决定评价工作的实际效益。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了制定和调整教育计划,使教育更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强调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目的,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其他目的而评价。(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评价时应采取公正、科学的态度,依据客观标准评价幼儿,不能凭主观意愿或个人好恶,随心所欲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评价。为遵循客观性原则,教师应该选择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即经过科学程序编制,并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且被证明是有效的评价工具;采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途径收集评价信息,避免单一使用,或通过一次评价活动就对幼儿发展进行主观判断;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所有幼儿进行评价,不能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对所收集的评价信息,教师要公平、公正地进行分析。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2006年3月至5月,通过对武汉市洪山区五所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评价语进行随机收集,整理如表(三)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评价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全面性,即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协调统一。在以往的评价中,人们只注重社会认知,只在意幼儿获得了哪些知识。事实上,社会认知只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其一部分,因此,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上述三方面的协调统一上。同时,全面性原则也意味着对社会性教育活动各因素进行全面评价,不但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进行评价,既要对教育活动过程的教具、学具的选择和利用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言语和情感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既要对静态的活动因素进行评价,又要对动态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评价幼儿社会性发展时,既要评价幼儿已达到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幼儿在某一阶段是否达到了对该年龄幼儿发展的一般要求,也要评价幼儿的发展、变化状态,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和趋势。发展性原则就是避免静态地评价幼儿,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包括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和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两个部分,前者是为了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以便为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后者是为了了解和监督实施的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评价内容,其实就是“评幼儿什么的问题”。同样应该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来看,既要有对自我认知发展的评价,如自我意识、自主性、自信心、独立性等,也要有对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评价,如表达情感、控制和调节情绪、爱他人、爱集体等,还要有对各种社会行为的评价,如交往行为、社会适应技能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是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来制定的。《纲要》中提出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缺乏具体和细化,使得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也充满了弹性。不少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和教育价值观,从不同角度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研究,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做了不同的分解。下面从《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选取社会性发展评价量表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本份量表在等级划分上有三个等级标准,分别对应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由抽象到具体,层层细化。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本量表的各项指标来考察幼儿达到的标准的情况。教师在使用本量表时,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本班教育计划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就是对社会教育活动各个要素进行价值判断。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教育活动,其活动都应该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材料、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价值等方面。如教育目标是否体现发展性、全面性;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物质环境和材料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暗示性;教育过程是否具有探究性;教育结果是否具有经验性;教育价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多样性等。同时对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赋予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来评价。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效果的具体评价应从活动本身、教师“教”、幼儿“学”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1、评价活动名称活动名称不可缺少,提法可以多种多样,主要看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能反映活动内容等。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评价活动目标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情感、能力三个维度,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难点突出,同一条目标可以包含几个维度的内容,目标的表述应该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难度适中。目标的数量合适。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应该一致。活动结束时要逐条对照,目标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都实现了。在评价活动目标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依据《纲要》;是否遵循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现有发展水平,结合幼儿的经验、兴趣及需要;是否能从本地区、本园实际出发;是否注重长远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特别是注重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兴趣及良好心理品质;是否体现全面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要求。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3、评价活动准备评价教育活动的准备包括评价教师的物质、环境创设准备和学前儿童的物质、知识经验准备,因此,评价者主要评价活动开展前教师的教育材料是否准备充分,种类丰富,并且材料的利用率是否很高;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完善,是否具有暗示性,是否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对于社会教育活动的知识结构的准备是否到位以及幼儿该方面社会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一定水平。教育活动的物质准备是一个社会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要认真、细致地将活动材料准备充分丰富并考虑利用率。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4、评价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评价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活动质量和教师教育能力的体现。评价者在评价活动过程时首先考虑活动过程是否完整,包括:开始部分(导入)、基本过程、结束部分三个环节。在具有以上三点要求后,再逐一评价。其中导入部分要最先出现,可评价导入的形式是否合理新颖,吸引幼儿的注意。在基本过程中,评价主要看:教育过程中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否尊重和考虑了幼儿的意愿,是否得到幼儿的信任和依恋;教育方法是否生动多样;教师教育的基本技能及社会教育的能力如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是否有机会自主考察、体验、表达和操作;是否寓教于游戏;整个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基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在结束部分的评价中,首先看教师是否进行总结,再看教师是否引导幼儿总结,引导得如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评价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首先要评价教师是否想到了还需要活动延伸,再评价教师使用的活动延伸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对该活动长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必须有延伸部分,根据活动本身的需要而定)。6、评价活动效果社会教育活动的优劣关键在活动效果如何。评价者可以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分析、总结:目标是否达成,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是否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其行为习惯、社会性品质是否符合目标要求等。评价者也可以具体地对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