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高校要利用文化阵地的优势,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高校是传授科学与文化的场所,各种文化思想在这里交相辉映、碰撞交融。但是大学并不是真正的象牙塔,与社会各界息息相关。古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高校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主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的营养,结合时代特点融合延伸,树立强国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宣传队伍,加强先进文化思想的研究与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高校要利用人才摇篮的优势,成为青年成才的指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他们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有能力而无道德的青年是无法成为建设祖国栋梁之才的。因此高校培育人才要以德育为先,吹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将其融入到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中;要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增强德育与师生专业学习及科研活动的联系,做到润物细无声,整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利用科技资源的优势,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提高了,才能民富国强,使中华民族不受外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是高校的神圣责任,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高校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条例支持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切实推动产学研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产品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努力用新的科技成果助力强国梦的实现。“古之育才者,不求其多才,而惟养其气,培之以道德,而使之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践行的过程。高校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系统规划,创新途径,将德育工作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实化于行。一是建章立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仁圣之本,在于制度而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水平,还要在制度上提供保障。学校要整体规划,合理安排,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自觉约束个人的言行,提高道德素养;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院系考核、教学评估、任职聘用、学生评价等活动中奖善惩恶,优化学校风气,营造学校平等、公正、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多位一体,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平台。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积极打造育人平台,科学设置各阶段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低年级学生以大学生道德修养为主题,高年级学生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在学生不同的阶段给予更为具体的指导。“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大学要重视品德的实践养成,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将“三个倡导”要求变成师生学习工作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认知。学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价值观主题和自身特点,抓住契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师生的审美情操,让优秀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师生行为,铸造高尚的灵魂,在校园凝聚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三是树立榜样,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力量。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动,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大学在培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着重发挥榜样的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不但要做学问之师,还要做品行之师,让教师成为学生心里的楷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中,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求真务实,主动接受师生们的监督和评价,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眼中的标杆;要大力挖掘和宣传大学生中先进典型,使榜样直观贴近,亲切可信,使大学生先进典型成为校园里的“青春偶像”。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价值导向、行为参考、自我教育的功能,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导向,帮助其全面成长。四是注重引导,打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媒体环境。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移动手机、数字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网络交流也成为了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年人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利用社区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等平台,及时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取得显著效果。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一定要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抵制当下各种堕落的网络文化。学校要做好信息的网上发布,加强与师生的网络互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同时创作一批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作品在网上进行传播,形成正确的导向,净化网络空间。学校还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科技优势,进一步研究开发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加强管理,规范秩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保驾护航。“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明确自身使命,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教育中去,融入到师生的精神世界中去,自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统一起来,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