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画家乡的风景》,现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与我校学生绘画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也就是说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学生的作品中能很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本节课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较多。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这节课对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的学习没有反复强调,而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内化。教材在处理上,先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画面的空间感与透视现象之间的关系,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学生的运用、表现达到这节课的目标。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透视知识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生活经验做铺垫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中。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学生准备:画具六、教法、学法这节课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对于重点知识“透视”,学生除了生活经验之外,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还是完全陌生的。那么,怎样将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透视现象,让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在画纸上,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感悟的机会,避免用概念和结论简单地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注重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教法上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氛围。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七、教学流程:在教学流程上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景导入→2分析名作、学习方法→3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4尝试表现→5评一评,说一说。这几个环节一脉相承,缺一不可。在情景导入中,我用一组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并用设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透视,为后面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分析名作、学习方法(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前后两幅作品《草原的路》和《村道》的分析,让学生观察、感悟、发现并与同伴交流透视现象和透视的方法、规律。加之教师的点拨,将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为后面创作起到“有法可循”的预设作用。)→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这是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的环节,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看,找,与同学交流并亲自上台画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最后小组探究风景画的步骤,让学生动手操作时明确从什么地方入手。)→尝试表现(也就是我学我用的环节,有前面的一系列活动做铺垫,这一环节应该会水到渠成,从学生的绘画表现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个别辅导。如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作品环节与学生及时交流,尽量不要把问题遗留下。)→评一评,说一说(这是一个作品展示的环节,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分享的环节,对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成果有一个肯定,善始善终。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并通过这一环节查漏补缺。)八、板书设计美术课上需要板书的理论知识并不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但又必须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来实现,这样可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作画时间。总之,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的教学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深层次得成功体验。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