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析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作者:旦增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也逐渐由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向强调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方向不断发展。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强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方面。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了概述,论述了提升小学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性,并重点对如何通过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优化提供了一定建议。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运用;提升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70-01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主要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展开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并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等。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集中在数学应用方面,即教师要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运用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优化教师的教学。1.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概述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具体是指学生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在认识和了解数学科目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并建立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在这些基础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体系或网络来具体应用到数学问题上,从而提高解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大小是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大小,直接代表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等。2.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够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更高一层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设和完善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1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不断发现自己解决问题时所面临的数学知识卡壳点,能够帮助学生不断龙源期刊网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了解自己知识网络的漏洞,不断进行弥补,从而织密学生的知识网络,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2.2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小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尝试将数学知识、数学运算结合起来应用到数学应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运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不断寻找最简便的运算方式。2.3为学生未来其他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是作为学生的必须科目来开展教学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未来一系列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的基础,只有学生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才能够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3.通过教学来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3.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搞明白数学的知识结构,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不断开展总结,将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系统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的梳理,帮助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3.2对同一类型题目进行分析比对,引导学生攻克细节。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不断练习,纠错以及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分析比对,对比这些题目的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具体应用了哪些知识点,怎么应用等,还要分析题目之间的不同点,将这些不同点进行细分,了解各个不同点所引起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攻克细节。3.3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通过丰富教学模式来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兴趣,能集中注意力,另外,丰富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等。4.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龙源期刊网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5.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从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多媒体出示一幢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6个住户的楼房。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后,再口述一个条件:每个住户每天丢弃2个垃圾袋。若问: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会提若干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这幢楼共有多少个住户?这幢楼所有住户一天共丢弃多少个垃圾袋?等等探索性问题。在这一教学中,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应用题有了应用味,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6.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创造条件,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去观察家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通过数学化实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实践问题,让数学又回到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数学实践中,我们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多彩多姿的生活成为数学知识学习的源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