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悄、累、袅、嫦、娥、嫉、妒、瓷”8个生字。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3.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4.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5.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6.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教学难点】1.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2.对外婆形象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打一天体)谜底:月亮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出示课题:月迹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多音字(5)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累累:连接成串的样子。袅袅:指烟雾缭绕升腾,也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1.走进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平娃。陕西话中,“娃”与“凹”同音,贾平凹便为自己定了现名。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商州》、《山地笔记》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2.解题题中“月迹”的“迹”是什么意思?(踪迹、足迹)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5.带着问题读课文:《月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文中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水边、沙滩上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2)课文描写主要内容?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河边寻月眼瞳显月沙滩议月(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三)生字书写出示生字:悄、累、袅、嫦、娥、嫉、妒、瓷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生字归类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左右结构:悄嫦娥嫉妒上下结构:累瓷袅(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女+常=嫦女+我=娥女+户=妒女+疾=嫉(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悄-忄+木=梢妒-女+扌=护娥-女+虫=蛾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悄、累、袅、嫦、娥、嫉、妒、瓷”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悄:左窄右宽,“肖”要写的舒展。组词、造句出示生字:累:上小下大,“田”不宜太大。组词、造句出示生字:袅:上小下大,“衣”旁要写舒展。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嫦:“女”的横变成提,“常”要写匀称。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娥:“女”的横变成提,“我”与“女”要呼应。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嫉:左窄右宽,“疾”要“女”相互配合。组词、造句出示生字:妒:左窄右宽,“户”要舒展。组词、造句出示生字:瓷:上小下大,“瓦”的横要长一些。组词、造句(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三、精读感悟(一)学习第1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概括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这一段中拟人句是哪句?2.探究、交流,回答。(1)概括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盼月亮(2)这一段中拟人句是哪句?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二)学习第2自然段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月亮从竹窗帘里溜进来爬上了镜子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探究、交流,回答。月亮从竹窗帘里溜进来爬上了镜子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奇——高兴——不敢出气——失望3.找学生朗读。4.指导朗读。(三)学习第3自然段1.全班探讨学习:院中的月亮大而圆,玉玉的,银银的。我们疑心花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心?)2.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院中的月亮大而圆,玉玉的,银银的。我们疑心花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心?)院子没有满月,只有银色的月光。为找月亮,看到了像星星一样闪着荧荧银光的花骨朵,疑心这是繁星变的,抬头寻星,才看见了头顶的一轮明月。因此作者才有这样的联想。美好而奇妙、充满幻想的感受。(四)学习第4-7自然段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这几段交代的是什么?2.交流讨论,然后回答。这几段交代的是什么?月宫——桂花树(五)学习第8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我们都面面相觑,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这样写的好处?2.探究、交流,回答。我们都面面相觑,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这样写的好处?把庭院里的桂树和月亮上的桂树想象成一体,庭院里桂树的馥郁花香好像就是月亮中桂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利用想象出的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增加一种神秘的体验,我们好像也在了月里。3.找学生朗读。4.指导朗读。(六)学习9-14自然段1.小组探究:(1)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小组交流探讨:1.9-13自然段写了什么?“我想:月亮里……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这样写表现什么?2.探究、交流,回答。(1)9-13自然段写了什么?谈论月宫女子——嫦娥(2)“我想:月亮里……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这样写表现什么?纯真的童心,美好的想象,神奇的境界。(七)学习5-19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1)朗读课文第15-1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前后桌交流探讨:“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这样写的作用?默读18自然段:我们争执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要争?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心理?第19自然段,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这句话的含义?2.探究、交流,回答。(1)“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这样写的作用?写出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2)默读18自然段:我们争执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要争?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心理?因为月亮里边有漂亮的女子,而三妹却想独自占有这个美好的东西。因此引发了我们的羡慕和嫉妒,我们也要拥有这个好东西,所以争执起来。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占有的心理。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3)第19自然段,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十)学习20-24自然段1.全班探讨:(1)自读课文第20-2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这几段分别介绍了什么?最后一段中,“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探究、交流,回答。(1)这几段分别介绍了什么?20自然段:院中寻月21自然段:河边寻月23自然段:眼瞳显月第23自然段中,“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又怎样的含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月亮。(2)最后一段中,“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十二)难点探究1.探讨交流(1)快速阅读全文。(2)交流探讨: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呢?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亮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概括文章的主题。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2.交流讨论,然后回答。(1)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镜中:白道、半圆、满盈、亏、空镜【高兴、失望】院内:玉玉的、银银的、大、圆、有桂树、有嫦娥【奇妙】河边: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眼中: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惊奇】沙滩: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满足】(2)这些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呢?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纯洁的童心。(3)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5)月亮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月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6)概括课文的主旨。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7)本文有以下写作特点:A.曲中见直,欲扬先抑,盛实相生,浓淡相衬的表现手法。文章写屋内品月、院内赏月、河沿追月、沙滩议月等情节,意在告诉人们,对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写月中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内蕴。写庭内赏月很自然地将身后的桂树联想成“月桂”,线索清晰、虚实相生、相映成趣。B.语言清新隽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给人一种轻松、甜美的感觉。如“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一句,想象自然,富有诗的意境美,令人心驰神往。立意丰富而深刻。(十三)结构梳理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月迹河边寻月寻月眼瞳寻月沙滩议月(十四)拓展延伸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六、布置作业课下观察夜晚的月亮,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一下,写出月亮的美的特点。七、板书设计月迹镜中:高兴、失望院内:奇妙河边:惬意眼中:惊奇沙滩: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