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浅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被认为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还处在一个探索时期,学术界不同的研究领域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定义也尚未统一。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英国的eplc项目归纳性地提出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四个进程、八大特征、三套结果及其运作方式,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英国eplc项目;启示一、引言“共同体”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随后在1995年被伯耶尔运用于学校教育即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共同学习体这一概念中,直到1997年美国西南教育发展中心首次提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师即学习者。这一改革使“教师学习”开始逐步取代“教师培训”,甚至提出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共同体比喻成一个团队,虽然团队并不一定能使每个成员的智商变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团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它可以使人的力量变大,消除学习的孤单感,一旦每个人形成共同的目标愿景,并且都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通过彼此的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个共同体就形成了。创造历史的不是某个英雄伟人,而是整个人民群体。因此,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方式。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现状(一)内涵界定w关于学习共同体内涵的界定,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不同的看法。哲学上把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存在,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追求的愿景目标;教育学上把学习共同体定义为一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社会学的角度则把学习共同体定义为一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成长的一种关系的结合等等。各种观点都是由“学习组织”、“学习方式”、“学习团队”、“学习关系”等演绎而来的。国内学者商利民认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指“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合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1]。张建伟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2]。显然,虽然不同的学科视角下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但在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成熟度的要求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实现和生成共同体的这一过程上达成了共识。由上述可知,对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认识不同,在其指导下的实践偏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进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之前,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理论维度加以指导。(二)实践反思根据调查,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合作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集体备课的研课模式;②课题合作的教研模式;③校内校本教研模式;④校际间教师协作模式。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三到四年后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教育是个服务行业,人们经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当服务者将自己已有的资源耗尽枯竭后,就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教师不断的学习成长,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寻求成就感。目前,我国中小学中针对这一现象所提倡的教师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经验学习等大部分是在小组内进行的,例如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以老带新、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也许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但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解为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观点和做法是片面的,且造成了学习方法的单一机械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该是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运作下,教师首先要把握该系统中的种种关系,才能以开放、整体的思维来寻找有效学习的方式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防止片面化、技术性、人为的合作,以此来提高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效能。三、英国eplc项目的介绍英国的eplc项目总目标是通过研究得出关于学校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可靠、可及并且实用的成果,服务于决策者、专业发展的协调员、提供者以及学校领导;为教师队伍总结出那些能够帮助他们在创造和维持学习共同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文化、行为及组织形式[3]。eplc是一个有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它能够有效的确认和传达各个层面(国家、地方、学校等)的主要推动以及制约因素,采取何种方法可以给专业学习带来最佳的影响;生成各项原则并且评估模型的普适性和可转换型;引起从业者的兴趣,使他们展开实践;告知校长各项方案和计划。这一有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推动和维持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为共同目的进行活动。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出如图1所示的作为一个有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运作的临时模型:首先,eplc告诉我们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八个共同的特点: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对学生学习的集体责任感;专注于学习的合作;个人和集体的专业学习;熟虑的专业咨询;开放性、网络和伙伴关系;包含的会员;互相谅解;尊重和支持。这八个特征随着学校的不同(例如小学和初中)以及学校环境的改变,它们的程度也将发生变化,每所学校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充分考虑本校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来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其次,eplc提出了有效维持该项目的四个关键:优化资源和结构;推动个人和集体学习;评估和维持plc;领导和管理。这四个关键点仍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plc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变的过程,当专业学习共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后,它们会反过来要求八个特征的程度向高一层面发展。最后,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确定以及四个关键点的执行下,产生了三套结果:专业学习、学生学习、plc的共识。通过这三套结果,形成一个非常实用的共同体成员自我审计评估的工具,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领导者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在本校推广一套有效的plc。四、英国eplc项目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现状的认识和反思,我们可以对英国的eplc项目加以借鉴,用来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弥补由于缺乏系统的运行程序以及自我审视和评价的工具而造成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不理想的效果。(一)统一概念,加强对专业共同学习体的认识学校在建立学习共同体之前,首先要让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整个一概念达成一致的认识,学习者对不同的内涵理解将对之后的行动产生分歧。对于学习共同体的认识,笔者认为,应该从学习者关系、价值取向、资源整合角度出发,以空间的,多元的视角来作为认识这一概念方法,将对建构学习共同体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二)因地制宜,把握八大特征的特殊性领导者是共同体的关键,领导者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应根据本校的自身特点,充分认识符合本校特征的程度。eplc最核心的部分是这些特征受学校的不同环境和设置影响十分大,例如同样在小学中,学校在农村或者城市,他们对于开放性、网络和合作关系的特征程度就不一样,农村小学更需要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打破地理限制,取得与名师学习的机会,这样两者在制定plc时,农村小学则要根据自身情况产生小型plc,使用独特的方式加强网络的应用。(三)不断检验,形成循环上升模式在操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某些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一定是计划中的,也不一定是可见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共同体特征发生了变化,领导者要及时想出应对这些变化的方法,不断检验和评估,维持有效的plc。同时,在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如专业的学习程度,学生学习的效果等,也会影响操作过程。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检验、改进操作过程,才能最后形成一个明确可用于推广的有效plc。参考文献:[1]商利民.教师专业化学习共同体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张建伟.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j].教育技术研究,2000,(4)[3]芮先红,郑百伟.英国eplc项目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06[4]许萍茵.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评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5]王天晓.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师发展论坛,2009,(4)(上接第4页)们有一种信赖感,真正感到校园如家。对学生的困惑疑问要耐心解答,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讲解疏导。评价一个好学生,不只是以学科分数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素质。以个体评价为标准,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评价者要用爱去评价。评价要及时。评价要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评价不仅是师生评价,还应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让一大批有个性、有创造的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最大发展。四、科学的教育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要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要有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做保障。实行人本与人性化管理,这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过多地管制、监控、指示、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为此,我们必须以“三本”管理为核心,体现五个教育教学观念,实施人本管理。三本管理:“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本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总之,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新课改,面对人事制度改革,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激情,迎接挑战。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每一个学校领导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树立新观念,只要我们管理者的思考与行动努力贴近教育改革的需要,只要我们愿意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和方式,那么校园就和谐了,整个社会就和谐了。(上接第5页)己,做出自己岗位的表率。孩子们在不自觉中对自已的标准与要求提高了,在不自觉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在不自觉中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待在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随着班级能本化管理的深入实施,刘金婷老师由以往的“保姆”、“警察”变为了“旁观者”、“悠闲人”,由原来整天如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到如今的轻松自如,专心备课。如今的她,已经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内倾听孩子们的诉说,不时给以简单的点拨;已经习惯于坐在办公桌前专心专意的研究教材、批发作业,不时静静地陷入思索;已经习惯于走在教室内看着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的身影,不时脸上露出灿烂地微笑……正是班内众多的小管理者,使她的班级走出了低谷,迈上了优秀。她自豪的说“正在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没有我,地球照样转的有条不稳,并折射出一种别样的光芒。班级能本管理让她独自品尝到了无限的满足,享受着独自的成就感。当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在成长中的动态的孩子,在管理中,还会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更要留心孩子们的变化,适时发现问题,调整管理的方法或策略,以追求能本管理的最高点。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