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东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东莞教育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期。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我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依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市教育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三五”时期教育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b5E2RGbCAP1.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东莞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科学实施“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工程”和中小学“高效课堂工程”,全力打造学生精神引领平台、心理对话平台、才2/43智展示平台、健康安全平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2年,我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普通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东莞市考生高考录取率、每万户籍人口升重点人数(第一批本科)、升本科人数、升大学人数四项指标连续四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列第一位。广大市民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居民幸福感测评调查中教育指标位居各行业前列。p1EanqFDPw2.惠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质学校占比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幼儿园949所,在园幼儿31.4万人,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95.4%提高到99.3%,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94%,“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6所,在校学生92.8万人,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以及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公、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分别为100%和90%,公办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为小学0.34、初中0.31,基本实现优质均衡的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市已构建起涵盖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2015年,全市户籍“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1%。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全市有高中阶段学校65所,较2010年新建扩建了16所,新增高中阶段学位资源规模超过2万个,目前在校生15.1万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114.4%,公办高中优质学校比率达到100%。高等教育规模特色发展,全市高等院校9所,全日制在校生11.2万人。全市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共有5所3/43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568所民办培训机构,另有22个镇街(园区)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DXDiTa9E3d3.教育发展格局更趋开放。全市公、民办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民办教育办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民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比例和优质学校比例逐年增加。“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实施成效显著,2011-2015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人数年均增加10%以上;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占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88%。建立和实施局领导分片联系机制和区域校际联盟机制,推行优质学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推进初中学校“1+1”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共同提高和“抱团发展”,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高中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普职比合理调控,普通高中质量稳步提升,中职教育品牌效应凸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增高,企业课堂、企业专班、车间进校、订单培养、职教集团等培养模式成效显著。高等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工作全力推进,高层次教育国际交4/43流合作机制初步建成,目前在莞高校与港澳台地区的8所高校和世界7个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RTCrpUDGiT4.教育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财政支出占比连续三年达到省标准要求,有效实现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和教师待遇两相当。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起涵盖市、镇、校三级的激励性专业化发展体系,积极打造教学名师团队,推进实施“三名工程”,培养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加强教师队伍继续教育规划,全市每年投入超过80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年培训教师超过7万人次,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员、全岗位、全程覆盖,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2015年底,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72%、99.99%、99.97%、99.46%和89.09%。科学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基本实5/43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2013年,东莞获准为教育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单位和广东省“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5PCzVD7HxA5.教育改革活力进一步彰显。实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落实评聘分开和岗位责任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改革,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推进实施学前教育民办园举办公办班、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交流等改革试点;新建东莞外国语学校,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和国际化教育的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实施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稳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办法,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经费保障机制,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jLBHrnAILg东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教育层次指标项目2010年基准值2015年任务目标2015年完成情况学前幼儿园在园人数(人)208373247148314449幼儿园毛入学率(%)95.3599.599.3等级幼儿园比率(%)14.62047.5教师学历达标率(%)99.110097.7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28.16064.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00100小学毕业率(%)100100100优质学校比率(%)86.2100100班均规模(人)47.24549.0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95.289697.3初中毕业/升学率(%)97.99898.1在校学生总数(人)187878220000208677优质学校比率(%)90.9100100班均规模(人)50.65048.91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率(%)80.179084.52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97.5114.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人)703988000078905优质学校比率(%)90.310096.156/43教育层次指标项目2010年基准值2015年任务目标2015年完成情况班均规模(人)51.45048.83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98.7410099.46专任教师取得和在读硕士学位率(%)5.59158.95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人)505316500072292优质学校数(含市技工学校)(所)121312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率(%)90.419589.08“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34.96064.17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人)90000105000158110在校学生总数(人)4700070000112447毛入学率(%)61.163.566.8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人次)520000650000587000(二)面临形势东莞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亟需提升的方面,主要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有待加强、民办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仍待提升、区域和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要支撑我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现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xHAQX74J0X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教育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我市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挖掘教育发展潜力,激发教育内部要素活力,继续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巩固、提炼、强化办学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教育资源共享的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治理机制,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水平。7/43LDAYtRyKfE2.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教育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东莞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将从高速增长减缓为中高速增长,经济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转型与优化升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优结构、新动力”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依托人才与制度改革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总抓手,这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模、模式、规格等都提出了新需求和高要求。新时期东莞教育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身发展的适应性,积极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强各类教育之间沟通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市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Zzz6ZB2Ltk3.新型城镇化要求教育更加优质公平。伴随着东莞城镇化水平的高位发展,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一方面,国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人口流入地政府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对“读好书”、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尤为强烈;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对“读好书”的政策环境及教育公平的期盼与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在产业性人才流动趋紧的大环境下,让外来人员平等享用城市教育资源已成为考量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户籍政策改革、全面二孩等国家政策不断推进实施,使得我市全面解决教育公平和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更为突出。如8/43何建立起与城市承载能力、人口结构变化、入学需求等相适应的教育资源、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机制,东莞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dvzfvkwMI14.“互联网+”要求构设现代教育新生态。当前,“互联网+教育”不仅突破传统学校的时空界限,创设出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的新环境,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促进均衡发展、重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更传播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教育新思维,构建起各类教育主体间协同互动、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一种跨时空、跨人群、跨业界的“大教育观”理念。通过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市教育发展难题,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顺应“互联网+”形势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我市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创新发展与引领促进作用,创新“互联网+”课堂教学方式,加强慕课教育平台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对教育决策的支持作用,用“互联网+”思维为承载新生态新理念的新教育模式服务。rqyn14ZNXI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