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6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反思《细胞的分化》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中第6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细胞的分裂以及生物体的发育过程,生物体发育过程(以人为例)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由单细胞逐渐的发育成多细胞的生物体,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遗传进化专题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和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意义及本质原因B.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从现象出发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B.渗透研究性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关注生物学科的热点问题B.关注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A、细胞分化的概念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2)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事例依据: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考问题能力,旨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课程的要求,同时基于本节课抽象性强、基础性强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讲授法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结合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举些例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直观教学法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3)问题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三、说学法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有生物发育等相关基础知识;并且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1)比较学习法对比学习动植物细胞全能性,引导学生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容易突破此教学难点。2)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3分钟)A、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细胞的增殖;B、创设情境,问题讨论: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依据: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讲授新课(35分钟)1)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人的发育过程为例,讲授细胞分化的概念。依据:应用实例,结合图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突破重点。有丝分裂受精卵细胞分化2)小组讨论,分析比较几种细胞的特点,归纳总结出细胞分化的特点以及实质性。3)把一个生物体比喻为一个车间,说明细胞的分化的意义。依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利用生活实际把抽象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稳定性不可逆性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持久性造血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死亡细胞分化的特点ABDCEEDCABEDCABEDCABEDCAB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4)列举实例学习细胞的全能性,突破重难点依据:细胞的全能性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概念较抽象,故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从中悟出细胞全能性的含义。A、1958,美国,斯图尔德的植物组织培养离体B、多莉羊的诞生C、比较这两种实验的特点,归纳总结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个体的产生D、适当延伸,加强对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全能性:受精卵>卵细胞>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干细胞的全能性3、课堂小结,强化知识(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分化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的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4、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附:板书设计第2节细胞的分化一、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1、概念:2、特点:持久的,稳定性,不可逆转的3、意义:4、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2、类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多莉羊的诞生五、说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如课堂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和合作学习,课后的拓展延伸、后续研究都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图、文、动画并茂,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