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摘要:通过学习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科目,本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通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后,本文将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结合的一些认识加以阐述。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方法当说到对社会科学方法的理解,我觉得首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从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革新变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构建出了理性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方法论原则。相较而言,社会科学却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苦恼着,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力求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而归纳提炼出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规律、定式,这是广大研究者所一直追寻的。但是,“拿来主义”的可适用性是取决于“拿来”的具体内容的。那么,社会科学研究者应以何种方式开展研究呢?我认为,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时候,不能够再延续原来的思路,按照自然科学那种方法来搞社会科学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不一样。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现象,大家面对共同的世界,共同的外延,那是确定的,容易形成共识。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精神现象,用黑格尔的话说,叫做精神现象学。社会科学既然研究精神现象当然就没有严格的确定性可言。至少是确定性不明显,不像自然科学的确定性那么明显。由此我想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有独到之处,不能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之间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随着作为学科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在19世纪中期的正式形成,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系统而全面地展开.在100多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中,产生了大量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以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温奇、吉登斯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科学家系统创建的两对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以及对它们所做的种种有益的综合研究.就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而言,后一种研究的积极成果意义更大,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而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史上,韦伯、温奇、吉登斯等社会科学家试图将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综合起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则是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社会科学中的“社会”一词来自日文。按照严复的说法,“社会”用一个字表达就可以了,那就是“群”。迄今为止,人类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人们常常把现存的社会区分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所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具有区域性。人类还没有达到大同世界,没有形成共同的群体,所以我们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的方法。关于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觉得郑板桥关于如何画竹子的例子非常适合。郑板桥说,画竹子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意思是说确实有画竹子的方法;“无法”意思是说没有可以套用的现成的画法,只要“胸有成竹”就能把它画好。这就是说,方法有共性,可以互相借鉴,可以互相启发;但没有成法。这个“成”就是现成的方法,或者叫做模式。把现成的模式套用过来的想法是不明智的,把别人成功的方法生搬硬套过来,得到的将是失败。这也告诉我们,探索研究方法,应当结合我们研究的对象,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要结合我们学术传统去讲,讲中国人,讲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一个西方人的话题拿过来回味。例如,我们的精神世界如何建造?我们的经济问题如何解决?我们的生活世界如何安顿?前沿性的问题应当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现实,而不是国外的理论创新。在正确看待社会科学的同时也要正视目前我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社会必须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任何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本然与应然相统一、实践的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求真、达善与合美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把握实践存在的方法、规律和逻辑的理论。人在观念上掌握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论观念方式,一种是实践观念方式。实践观念实际上就是人的实际活动在思维中的预演。实践观念和理论观念相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实践观念超出理论观念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它高于对外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为这一认识增添了目的、情感、意志等理想的成分。实践观念超出理论观念的第二个优点,就是它高于对外部世界的普遍性认识,为这一认识增添了直接现实性。研究社会必须立足社会现实。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也就是把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调查研究是研究社会的重要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客观实际,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所谓的“科学”,指的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方法论。承认历史演化有客观规律,主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顺应客观规律,是唯物主义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发展顺应客观规律,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是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超越了阶级社会的历史局限,对人类社会进程而言具有终极意义。发展,不以人为本,又以何为本?不全面的发展,不协调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都是难以为继的发展,也不能成立为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坚持实践标准,既是判别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尺度,也是提高认识、做好工作的科学方法。从毛泽东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到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发展,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实践标准一直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们正在找到和逐步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还要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但是,只要坚持实践标准这个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就一定能够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我国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已开始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实践,敢于改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参考文献:(德)马克斯·韦伯,李秋零,田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社会科学方法论。Winch,Peter,张,庆熊,张,缨-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2004-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杨凤青-《华人时刊旬刊》-201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以大学生“蚁族”现象的研究为例。胡雪文-《青年文学家》-2015-浅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徐淼-《吉林大学》-201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汪荣有-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曹慧滢-《科学导报》-2014-在理论与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