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讨逄增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科学实验的常见类型科学实验测评应该注意的项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先想后做操作规范仔细观察分析整理总结结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吃透教材,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三上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中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如何引领学生的思维电磁铁的磁力我们的假设我们的理由磁性是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圈数增加磁力增加反之相反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多少有关。电池数增加磁力增加反之相反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电线粗细、线圈形状、铁芯形状、线的类型等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怎样改变这个条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实验结论(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线圈圈数20圈60圈100圈铁芯长短粗细不变、电池不变、导线长短不变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亲自动手做几遍,熟悉操作规范和要领。实验操作规范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酒精灯的使用①使用前检查灯芯,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芯;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③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④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熄灭酒精灯时,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量筒的使用①左手拿量筒,右手拿瓶子,瓶口边缘靠在量筒口的边缘,慢慢地把水倒人量筒。(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②量筒要平放在桌面上。③视线要和水的凹面最低点平齐。(一般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④读出与液面平齐的刻度。(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提示:(1)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2)选取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该稍大于并且尽量接近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尽量减少误差;(3)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4)量筒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置溶液的容器。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前注意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也就是温度计的量程,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最小分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正确使用温度计:A.手拿温度计的上方;B.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且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平齐;还应注意温度计不能当作搅拌器使用。显微镜使用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一.取镜和安放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三、安装玻片标本(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五、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六、整理显微镜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观察要仔细例: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物体,要研究它的存在,只有借助空气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实验观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点,教科书中用到了“吹气球”的实验,在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水、胶水、洗发液(或淋浴液)1、把少许胶水或洗发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2、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3、静静地观察,记录它们是怎样在水中扩散的。4、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记录发生的变化。5、观察混合物是否均匀,判断它是否溶解。溶解过程胶水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在水中怎样扩散充分搅拌后是否均匀是否溶解胶水和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醋、酱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用滴管取少许醋、酱油和食用油,分别滴入三个试管中,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充分振荡后,是怎么样扩散的?静置一会儿,混合物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它们是否溶解。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观察到现象,或获取了数据并不等于完成了研究,要进行分析整理,从表象和数据抽象出结论。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酒精灯、镊子、水槽、石块、护目镜1、用镊子夹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2、把加热后的石块立即放入冷水。3、反复几次。石块裂成小块。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风化。岩石会改变模样吗2、研究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塑料瓶、有棱角的石块、水1、把石块放进塑料瓶加半瓶水。2、反复多次进行摇晃。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很多小石块。流水能使岩石风化。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中材料的领取和完毕后的整理是不容忽视的。科学实验的类型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演示性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的实验。演示性实验一般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验证性实验针对某一原理的描述或者是某个已知的实验结论,按特定的实验程序,再现原理或原有结论的现象。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中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进而获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预测,设计证明预测是否正确的实验计划,获取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自己的见解。比如:面对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故障出现在哪儿呢?可能是灯泡坏了,换一个好的试试看,可能是新的灯泡在电路中发亮了,实验前的预测是对的,问题就解决了;也可能换一个灯泡依然不亮,预测的并不准确,但不能说我们的实验就失败了,因为我们在实验中又排除了一种可能。《听听声音》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材内容设计安排了四个对比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两个不同的音叉,声音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铁钉,声音有什么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三根不同的铁钉,声音有什么不同?这四个实验是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探究的问题:尺子伸得越出,音高会发生变化吗?我的猜想:尺子伸得越出,音高越高材料:尺子实验过程:先将尺子伸出8cm,拨动尺子,将尺子伸出12cm,将尺子伸出16cm,将尺子伸出20cm,都用相同的力拨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尺子伸得越短,音高越高尺子伸得越出,音高越高,振动越快实验结论: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的预测音高振动快慢我听到的音高我看到的振动快慢音高的变化顺序8cm12cm16cm20cm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高较高较低低快较快较慢慢尺子伸得越短,音高越高,振动越快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在认识某一原理或现象的过程中,无法获得产生原始现象所需的实验材料或原始场景,而采用替代摸拟原始现象的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感知印象,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而实施的实验。比如在教学《探索宇宙》在教学《登月之旅》中,让学生用摸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形原因。模拟实验用到的材料或者场景要与原始现象有相似性或相关性,还要用适当的语言阐明原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以期在情境中加深对原始现象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