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一、CT、MRI影像一般质量标准1、CT、MRI图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CT、MRI图像标记完整、正确:包括检查号、检查时间、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扫描层厚、窗宽窗位、图象比例尺、方位标记等信息。3、各部位扫描均应有定位相。4、扫描范围应完整包含临床临床所要求的扫描部位。5、窗技术应用适当。6、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的组织层面基本一致;MRI平扫与增强对比序列一致。7、废影像:凡是不能达到诊断目的并且必须重新扫描的不论其图像质量如何均被定义为废影像。二、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一般要求:1、胶片无霉斑、本底密度≤0.02D,2、客观记录CT、MRI图像,病灶区域应拍摄连续图像。3、根据诊断要求设定窗宽、窗位。4、要求拍摄定位相,胸部CT扫描应有包括有、无定位线的两幅定位相。5、摄片图像排列:根据标准人体解剖,颅脑及四肢关节图像可由近及远排列;颈、胸、腹部、骨盆扫描图像由上到下排列。多平面重组图像冠状位由前向后、矢状位由右向左排列。6、图像放大比例应以满足影像诊断为基本原则。一般占据方框面积不小于50%,并且不与图像标记重叠。特殊图像可放大到病灶清晰显示。27、CT照片中病灶大小应有测量数据:主要或有代表性的病灶应测量大小,明确以密度鉴别诊断的病灶或组织要测CT值。增强扫描应有平扫与增强后的组织密度对比测量。平扫与增强各期病灶密度对比测量应尽可能“三同”,即同一扫描层面、病灶同一区域、ROI面积基本相同。8、胶片大小:14×17英寸,每张胶片上的照片幅数≤30幅。三维重建图像每张胶片上≤20幅。(二)、CT、MRI照片质量评价分为四级:优质片、良级片、差级片、废片。1、优质CT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D之间)(2)、符合《CT、MRI影像质量标准要求》。(3)、符合《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般要求》。(4)、无技术操作缺陷:标记正确,无体外伪影,无技术伪影。2、良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一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3、差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二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4、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三、增强CT扫描方案(一)、头颅及颈部增强扫描:1、让患者保持静止,尽量去除扫描范围内的所有金属物品。2、增强扫描必须多时相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或延时期,(CTA按实际要求处理)。3、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目测量感兴趣区(MROI),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4、常规使用3mm层厚图像,CTA用1mm以下薄层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IP、3D等特殊视野。5、颈部CTA检查时选择右侧肘静脉注射,以减少造影剂浓度过3高引起的伪影。颈部CTA颌面、咽鼻喉眼头颅轴扫增强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扫描方向尾头向头尾向头尾向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蝶鞍上方按各部位定扫描范围头颅基底部至颅顶层厚1mm3mm3mm重建间隔0.5mm3mm3mmFOV250250230重建薄层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1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及3D1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造影剂容量350-37050-70ml350-37050-70ml350-37050-70ml流速ml/s3.0-53.0-53.0-5生理盐水无或30ml无无延迟时间B.T主动脉弓降侧自动跟踪,Hu100-150(A-28s,V-60S)二期或三期60-90s二期或三期胶片排版≤25幅3D重建图像12幅≤30幅3D重建图像12幅≤30幅4颈部增强头颅CTA,CTV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扫描方向头尾向尾头向扫描范围颅底至胸腔入口头颅基底部至颅顶层厚3mm1mm重建间隔3mm0.5mmFOV250250重建薄层1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3D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造影剂容量350-37050-70ml350-37050-70ml流速ml/s3.0-53.0-5生理盐水无无或30ml延迟时间A-28s,V-60S二期或三期C6-7水平目测跟踪颈动脉,V-50s胶片排版≤30幅3D重建图像12幅重建图像12幅(二)、胸部及心血管增强扫描:1、指导患者控制呼吸。2、必要时进行多时相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及扫延时期。3、心血管系统扫描时尽量使用心电门控技术。具有双筒高压注射器可以加注生理盐水。4、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测量兴趣区峰值到达时5间TTP,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扫描方案胸部增强肺动脉CTA支气管CTA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扫描方向头尾向头尾向头尾向扫描范围肺尖至肋膈隐窝肺尖至肋膈隐窝肺尖至肋膈隐窝扫描条件120kv150ma或自动ma120kv250ma或自动ma120kv200ma或自动ma层厚5mm5mm1mm重建间隔5mm5mm0.5mmFOV350350300重建薄层2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2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及MIP\3D1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造影剂容量350-37050-80ml350-37030ml350-37050-85ml流速ml/s3-53-33-5生理盐水无无或30ml无或30ml延迟时间33s(V-80s)二期或期肺动脉120层30ml预注射(测出肺A主A峰值所需时间)B.T气管分叉处降主动脉自动跟阈值Hu100-150胶片排版≤30幅(包含肺窗及纵≤30幅3D最大12幅≤30幅3D最大12幅6膈窗)肺静脉左房CTA冠脉CTA胸主动脉CTA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正位仰卧扫描方向头尾向头尾向头尾向扫描范围肺尖至肋膈隐窝气管分叉至心底部三根毛血管至肋膈隐窝扫描条件120kv300ma或自动ma120kv550ma120kv250ma或自动ma层厚2mm0.8mm2mm重建间隔1mm0.4mm1mmFOV250220250重建薄层1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及MIP\3D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造影剂容量350-37050-70ml350-37050-90ml350-37050--100ml流速ml/s3-53-53.5-4生理盐水无或30ml无或30ml无或30ml延迟时间B.T左心房平面自动跟踪阈值Hu100-150B.T气管分叉处升主动脉自动跟踪阈值Hu100-150B.T气管分叉处升主动脉自动跟踪阈值Hu100-150胶片排版3D最大20幅最大12幅3D最大12幅(三)、腹部及盆腔增强扫描:1、在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上腹部检查前30分钟,全腹部检查前607分钟。2、指导患者控制呼吸,屏气时腹壁不能动。3、上腹部常规进行多时相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必要时加扫延时期。4、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5、常规使用5mm层厚图像,重建2mm以下薄层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IP、3D等特殊视野。扫描方案腹部增强CTU腹部CTA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俯卧正位仰卧扫描方向头尾向头尾向头尾向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条件120kv250ma或自动ma120kv250ma或自动ma120kv250ma或自动ma层厚5mm5mm2mm重建间隔5mm5mm2mmFOV350350350重建薄层2mm以下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3D2mm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及3D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造影剂容量350-37050-90ml350-37050-90ml350-37050-90ml流速ml/s3-53-53-58生理盐水无无无延迟时间B.T肝门平面腹主A跟踪,Hu100-150门脉28-32s,V-56s,三期或三期。延迟15-20分钟B.T肝门平面腹主A跟踪,Hu100-150门脉28-32s,V-56s,二期或三期。胶片排版≤30幅3D重建图像12幅≤30幅3D重建图像12幅≤30幅3D重建图像12幅肾动脉CTA下肢动脉CTA定位及患者体位正位仰卧正位俯卧扫描方向头尾向头尾向扫描范围双侧肾脏髂脊以下整个双下肢层厚1mm2mm重建间隔0.5mm1mmFOV250950重建薄层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MIP、3D造影剂容量350-37050-90ml350-37050-100ml流速ml/s3-53-5生理盐水无无延迟时间B.T肾动脉水平处跟踪,Hu100-150B.T主动脉分叉处跟踪,Hu100-150,到达阈值后延迟12-15秒启动扫描9胶片排版≤30幅3D重建图像12幅≤30幅3D重建图像12幅四、MRI检查扫描方案颅脑MRI检查推荐方案(一)颅脑MRI检查定位方法1、TRA定位以SAG和COR定位像作参考。COR定位像上,层面平行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或垂直于中线结构,以保证图像左右侧的对称性;在矢状定位像上,标准TRA的扫描平面应该平行于前联合和后联合的连线。一般矢状定位像不能清楚显示前、后联合,可取平行于胼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的连线,或扫描平面平行于前颅窝底。2、SAG定位以COR和TRA定位像作参考。在COR定位像上使成像层面与大脑纵裂及脑干平行,在TRA定位像上使成像层面与大脑纵裂平行。3、COR定位以SAG和TRA定位像作参考。TRA定位像上使扫描层面与大脑纵裂垂直,SAG定位像上使成像层面与脑干平行。特殊部位:观察小脑幕的COR应该垂直于小脑幕;海马的COR应该垂直于海马前后长轴;颅底病灶,应垂直于相应颅底。(二)颅脑MRI检查扫描方位1、常规检查以TRA为主,必要时辅以SAG或COR。2、扫描层面/层厚/间隔层数:建议取奇数层;层厚:根据要显示病灶和结构大小而定(3~6mm);10间隔:常规20~30%(避免层间干扰),对于小病灶或小结构检查可采用无间隔扫描。(三)颅脑MRI检查推荐的扫描序列1)平扫TRA:T1WI、T2WI,三级医院加做FLAIR或DWI。SAG或COR扫描与否视情况而定。2)增强T1WITRA是必须的,COR、SAG视情况选择,若时间充裕的,三个方位最好都做。脊柱MRI检查推荐方案(一)脊柱MRI检查定位方法1、SAG定位以COR和TRA定位像作参考。取显示脊柱较好的COR定位像,最好有显示脊髓的,层面平行于脊髓或脊柱长轴;在TRA定位像中,层面与冠状轴相垂直。2、TRA定位以SAG和COR定位像作参考。椎间盘病变:中心层面通过椎间盘,并与之平行,范围要包括整个椎间孔区;椎管内占位:扫描层面应超过整个病灶的上、下缘;脊髓弥漫性病变:宜采用薄层扫描+大间距方式。3、COR定位以COR和TRA作参考。原则:在SAG上最大程度保持扫描切面与脊髓平行或最有利于显示病灶,在TRA上注意与COR轴平行,保持两侧结构的对称性。(二)脊柱MRI检查扫描方位1、常规检查SAG和TRA。2、扫描层面/层厚/间隔11层数:建议取奇数层;层厚:根据要显示病灶和结构大小而定(3~5mm);间隔:常规0~20%。(三)脊柱MRI检查常规扫描序列1)平扫SAG:T1WI,T2WI;必要时加做T2WI+FS。TRA:T2WI;MRM:重T2WICOR+SAG。2)增强TSE/SET1WI,最好有SAG、TRA、COR三个方位,至少有一个显示病变较好的切面+FS。(四)相位编码选择/预饱和带放置原则1、相位编码1)建议SAG、COR相位编码方向选择上下方向;2)建议TRA相位编码方向选择前后方向。2、预饱和带1)颈椎:可放置或不放置;2)胸/腰/骶椎:建议放置,大小足够就可,距感兴趣区最前缘5mm。腹部MRI检查推荐方案(一)病人准备和训练充分的准备和训练,是检查成功的关键,包括:1、禁食禁饮不小于4小时。2、沟通减压与病人适当交流,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有利于检查的成功。3、呼吸训练建议采用呼吸末期屏气方案。4、病人体位12腹部MRI检查一般取仰卧位,双臂尽可能上举到头部两侧,如果确实不能上举则可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二)肝脏1、推荐扫描序列COR:T2WI(或+FS);TRA:T2WI、FSET2WI+FS、T1WI、T1WI+FS,具备条件的可做同反相位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