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管理方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曾国藩管理方略目录曾国藩其人其事曾国藩领导方略曾国藩聚人方略曾国藩用人方略曾国藩齐家方略曾国藩修养方略曾国藩其人其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派名传豫,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师事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震九万里,安内攘外,旷代难逢天下才。--------李鸿章曾玉屏(祖父)曾麟书(父亲)曾国华曾国潢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藩家族曾纪第曾纪泽曾纪鸿曾纪静曾纪耀曾纪琛曾纪纯曾纪芬儿子女儿曾国藩一生求学阶段(1811-1838)入仕初期(1838-1850)平定太平天国(1851-1864)洋务运动(1864-1872)内圣外王求学阶段出生/入学1811考取秀才1833会试/殿试1838这一阶段,曾国藩广泛涉猎各种思想,尤其致于经世思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的一代圣贤,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建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的形势。入仕阶段翰林院国史馆文渊阁内阁自1838年考取进士头衔后,开始步入仕途,并一步步靠近官场的核心,曾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翰林院侍讲、翰林院教习庶吉士、翰林院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兵部右侍郎等官职。平定太平天国上疏1851办团练1852打造战船建水师1853参与平定太平天国1854平定成功局势稳定1864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显的时期;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清廷更以严密监视。兴办洋务运动书院/书局/教育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主办派遣留学生事宜123附注:曾国藩于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清庭闻讯,缀朝三日,谥“文正”。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惨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更饶妩媚.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欧阳兆熊盖棺定论儒家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法家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道家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曾国藩领导方略领导方略重耐浑明辣慎定方略一—重端庄厚重谦卑涵容事有归着心存济物——曾国藩一个书生敢打仗,屡战屡败但最后取得胜利的人一个令两个不同阵营中重量级人物都佩服的人一个没有野心,面对机遇不为所动,只作中兴之臣的人一个知道功高盖主的危险,而全身而退的人曾氏之名之盛之极,清廷在死后誉其为“古今完人”;门生故吏誉之德比诸葛,功过萧、曹,为近百年之圣贤。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曾国藩给长子纪泽的信就谆谆教导儿子,做人要厚重。他说:“余尝细观星冈公(曾国藩的祖父——笔者注)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厚重,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厚重。……”——《曾国藩家书》重举止容貌言语方略二—耐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曾国藩胡润帅奉朱批不准专衔奏军事,其呕气百倍于弟今日也,幸稍耐焉。——曾国藩夜观览曾公奏疏,其在江西时,实悲苦,令人泣下,然其苦心乃自寻得,于国事无济,且与他亦无济,且吾尝怪其相法当刑死,而竟侯相,亦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也。余竟不能有此愚诚。‘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出师表》无此沉痛。——王闿运《湘军志》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事例-耐官文(1798—1871)胡林翼(1798—1871)vs官文(1798—1871)vs曾国荃(1824—1890)方略三—浑“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曾国藩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致曾国荃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致丁日昌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己。——曾国藩方略四—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助。——致曾国荃国藩久在兵间,饱更事变,心血之亏,亦何待言。然于人之情伪,颇能洞见症结。——致彭玉麟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同治二年日记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同治二年日记事例-明曾国藩用塔齐布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敝处所为,止此三科。——致曾国荃方略五—辣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之吏,治军必去蠢军之将,一定之理也。——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具体阐释厚爱士卒却不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不能听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惩治,这样的军队就像惯坏了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同敌人作战的。天地之道,刚与柔并用而不可偏废。太刚了就会折断,太柔了就成不了事儿。事例-辣晚清四大显赫家族第二当推合肥李鸿章家族.李鸿章,字少荃,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同时也是北洋创始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曾氏门生长,曾国藩最得意的弟子.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揽封侯,在恩师曾国藩的培养和提拨下,官至封疆大吏,在曾国藩的授意下创立淮军--晚清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之一.所做事例:李鸿章所拟奏章,深的一“辣”字诀。李鸿章杀苏州降王八人,殊为眼明手辣。李鸿章(1823—1901)方略六—慎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古人曰钦、曰敬、曰谨、曰虔恭、曰惧,皆“慎”字之义也。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做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长。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属之指摘。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曾国藩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若犯此症,则百病丛生,不可救药。——曾国藩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具体阐释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古来多少英雄,功高名重,其后非败于骄,即败于贪。人们很容易进入“权力”状态,这种心态让他们举止无礼和粗鲁。明智的领导者应该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不管他们过去是多么灵活、聪明、直面事实,但只要步入权位,就能把人变成顽固、愚蠢、无视证据的混账。——杰夫瑞·菲佛和罗伯特·萨顿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具体阐释平定太平天国辛酉政变方略七—暇筠帅锐于任事,而颇涉急躁。近日军务方殷,能劝其镇定应之,则善矣。——同治三年致李鸿章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乱,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节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曾国藩同治元年八月,曾国藩赠郭嵩焘联郭嵩焘(1818年—1891年)方略八—裕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存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曾国藩宦海之风波,仕途之通塞,非意计所能预期,亦非人谋所可自主。运气之说,贤者所不屑道,而鄙人则笃信不移。故常劝人委心任运,静以俟之。《周易》“屯”、“否”、“骞”、“困”等卦,但教人居之以裕,守之以贞。——曾国藩苏子瞻诗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吾更为添数句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聚人方略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合理的制度规范人高尚的人格感化人宽广的胸怀容纳人聚人方略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诸将一心万众一气将之以忠义辅之以训练齐心相顾彼此照顾永不相弃反复训谕注重灌输军队为例塑心战场训练心态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利于义。将卒亲睦,各护其长。——曾国藩统领如根,由根而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受其私慧。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顾。——曾国藩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存心便异常安乐,省的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曾国藩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真心实肠,是第一义,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共心;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伪者亦趋于诚矣。——曾国藩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夫人必有驾乎天下之量,然后能用天下才,任天下事;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曾国藩“怒”则不蔽于私。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故“怒”字为求仁极捷之径。——曾国藩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想和衷共济,就应该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曾国藩曾国藩用人方略情感、利益、约束品行、品性、品味集权、授权、让权用人者应把握好的激励手段用人者应把握好的选人标准用人者应把握好的组织原则激励手段选人标准组织原则情感、利益、约束-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湘军之中,有父子家人之情。■凡是做事情,公则权势,私则情谊,二者必居其一,否则绝不能成事。■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情感、利益、约束-离不开利益的引导■营官:每月为白银二百两;分统、统领:三千人以上每月三百九十两、五千人以上每月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每月六百五十两。■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欲望;凡是出来带兵的人,都不可避免会稍肥私囊,我不能让别人一点钱都不拿。李鸿章进士总督、大学士李宗羲进士总督郭嵩焘进士兵部侍郎巡抚倪文蔚进士巡抚梅启照进士巡抚情感、利益、约束-宽与严结合■近年驭将失之宽严,又与诸将相距过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做事“威克厥爱,虽少必济”,反是耐败道耳。■高明者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奖之以忠而勉而为忠,许之以廉则勉而为廉。若是者,薪水稍优,夸许稍过,冀有一二人才出乎其间,不妨略示假借。卑琐者本无远志,但计锱铢,驭之以严则生惮,防之以宽则日肆,务使循循于规矩之中方好。■待勇不可太宽,平日规矩,宜更整严。庶临阵时勇心知畏,不敢违令;驭军驭吏,皆莫先于严。■名和利要宽,是与非要严;高明者要宽,卑琐者要严;千金在前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