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PPT演示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谈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1郑日昌教授这是作家阎涛在西柏坡纪实《东行漫记中》的一句对西柏坡的概括。2郑日昌教授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1947年5月党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开举起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旗帜:在这里用了408封电报,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20多次重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创造性地为新中国绘制了宏伟蓝图。周恩来有句话生动的形容了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指挥所,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土,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圣地,它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3郑日昌教授4郑日昌教授一、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论及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必须论及三个问题:党中央为什么进驻西柏坡;西柏坡当时的历史环境如何;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状态。下面就这三个问题做一简单的阐述。5郑日昌教授1、党中央为什么进驻西柏坡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当全国人民正在调养战争创伤之际,蒋介石为了实行一党专政,以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挑起了第三次国内战争。这场战争蒋介石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蒋介石派嫡系部队胡宗南的23万大军进剿延安。当时我陕甘宁边区仅有两万多部队驻守,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在这种情况下,1947年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移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对于撤离延安,党中央有不同的意见,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一点,就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党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留守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以稳定大局;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前往晋西北或其它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6郑日昌教授1947年的枣林沟7郑日昌教授当今枣林沟8郑日昌教授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华北?一方面,华北地区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属于中华民族的“心脏”,是京畿重地。占领华北,便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另一方面,华北是我军抗日时期的主战场,群众基础较好,便于站稳脚跟。华北地域辽阔,有高山、有平原,指挥所设在哪里为好?刘少奇和朱德同志在延安同毛泽东分手时,毛泽东随口说: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听说哪里有个西柏坡。刘少奇和朱德同志察看了晋察冀边区的地理地形后,经过研究,最后确定到毛主席指出的地方——“白毛女的故乡”平山县。9郑日昌教授华北的局势10郑日昌教授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11郑日昌教授解放石家庄12郑日昌教授2、党中央进驻时西柏坡的历史环境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13郑日昌教授第一,西柏坡,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而且光线充足,全县境内14条水系,纵横交错,另外还有池塘,可以调适这里的空气、人畜和土地的用水问题。这些,就是西柏坡自然条件的“天时”。14郑日昌教授15郑日昌教授第二,西柏坡,从地理环境看地处河北省西部的太行山东麓中段平山县城西北部60公里处的一个向阳的马蹄形山弯里,村前是一片开阔而又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既不惹人注意,又环境幽静,可藏龙卧虎。且物产丰富当年我们的聂荣臻元帅称这里为“乌克兰”。从战略家的高度看,华北是中华民族的心腹重地,占中国必先占华北,占华北必先占太行。西柏坡背靠巍巍太行山,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恰好是太行山和华北大平原的交汇点。这里打起仗来进可攻,退可守。16郑日昌教授17郑日昌教授18郑日昌教授第三,西柏坡人民同心同德跟共产党打天下,中央机关设在这里,得到了“人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西柏坡人民不仅富于革命传统,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当1948年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村后,人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就住在西柏坡村,而西柏坡仅距敌占区几十里远,然而没有一个西柏坡人出卖灵魂,没有一个人把这个极为重要的秘密告发给敌人。他们宁守清贫,不出卖人格。结果,致使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和数以万计的国民党特务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不到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笑谈。革命妈妈戎冠秀就是西柏坡这一带的人。19郑日昌教授20郑日昌教授3、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进驻西柏坡时,已经不再是一个幼稚的党,而是历经磨难在革命的风风雨雨中锻造成为经验丰富的伟大、光荣而正确的党,一个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模式运用自如的独立战斗的党,一个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独立执政的成熟的党。有一整套的政治方针、路线和政策,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建设自己的新国家21郑日昌教授西柏坡,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我们说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说她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也就是说她占有不可替代的客观外在条件,即历史、地理因素及人文品德。是巍巍太行山和婉蜒曲折的滹沱河,造就了她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肥沃的土地及适宜的气候,保证了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是勤劳而勇敢的人民,给予她无穷无尽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中央和中央工委,在这个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工作,把良好的外部客观因素,化为自觉的内部主观动力,以百倍的热情和忠诚,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光辉业绩。难怪国民党兵团司令黄维参观完西柏坡党中央旧居后,深深低下头感慨地说:共产党伟大,国民党当败啊。22郑日昌教授二、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渊源西柏坡精神形成于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它的产生却有着历史的渊源。23郑日昌教授1.西柏坡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2.西柏坡精神直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西柏坡精神源于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源于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源于延安精神。24郑日昌教授三、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愈显醇厚。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25郑日昌教授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26郑日昌教授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西柏坡27郑日昌教授28郑日昌教授1、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内涵西柏坡精神的思想内涵,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29郑日昌教授30郑日昌教授31郑日昌教授第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32郑日昌教授敢于胜利,彻底革命的进取精神33郑日昌教授第二、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克服存在于党内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为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并顺利实现两个“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这是中共中央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为此,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党中央把加强纪律性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抓,先后作出了建立报告制度、健全党委会议制度等决议、决定,要求克服依然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中,达到全党、全军在政策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并要求把加强纪律性与发展民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34郑日昌教授第三、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这是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保证。正是为了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严格遵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只有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严格执行政策和纪律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败蒋介石,建设新中国。所以毛泽东同志再三强调,在执行政策和策略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元不胜。”35郑日昌教授第四、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坚信:“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36郑日昌教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37郑日昌教授2、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彻底的革命性和鲜明的阶级性。38郑日昌教授39郑日昌教授第一、军事上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二、政治上的不断革命。第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四、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第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40郑日昌教授3.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西柏坡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都汇集到了西柏坡精神之中。但我们认为,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因为:41郑日昌教授第一,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是当时一切工作的中心。当时我们国家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个转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即将彼推翻、人民自己的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性转折,是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伟大转折。42郑日昌教授第二,只有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破坏--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任务才提上了具体日程。只有在解放战争开始后,特别是在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全面反攻时,“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作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党和人民面前;只有在大决战以后,彻底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