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这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逻辑分析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边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能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并会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线段、角相等。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三、教法设计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增强直观性,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四、学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图、叠合、展示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提高。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五)反思小结布置作业(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内容,我由复习引入,提问: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然后由学生思考: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它们全等吗?学生可以由定义知道全等。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较少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自然引入课题:《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一: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①只给一条边:AB=3cm②只给一个角:∠A=60°探究二2.给出两个条件:(分几种情况呢?)①两边:两边分别为3cm和4cm.60°60°60°3cm3cm4cm4cm3②两内角:两角分别为30°和60°③一边一内角:一边为4cm、一角为30°.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思考、画图探究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的例子。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是不一定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可以清楚的展示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所画出的三角形不全等,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探究三: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它们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四种情况:1.三边对应相等2.三角对应相等3.两边一角对应相等4.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继续追问: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动手操作:准备一些长都是13cm的细铁丝。(1)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cm,4cm,6cm的三角形。把你做出的三角形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2)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余下1cm,用其余部分折成边长分别是3cm,4cm,5cm的三角形。再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3)每人用一根铁丝,任取一组能够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和同桌分别按这些数据折三角形,折成的两个三角形能重合吗?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折三角形再进行比较,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30°30°30°30°60°30°60°30°30°60°60°4ABCD【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将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动画演示叠放在一起,可以更有力,更直观的验证基本事实的成立。(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中不可直接测量的事物,可采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来解决问题。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与△ACD中AB=ACBD=CD(已证)AD=AD(公共边)∴△ABD≌△AC(SSS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学生口述推理过程,教师板演推理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此环节先由学生试着板演过程,然后再由教师给出解题步骤。例2做一做:回顾“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并说说作法的依据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把已知角看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我们只需要作一个三角形与这个三角形全等,则新三角形中已知角的对应角就是我们求作的角。这是对“边边边”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实践。【设计意图】:复习尺规作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1.已知:如图,AB=DB,AC=DC.求证:△ABC≌△DBC2.已知:如图,AB=DF,AC=DE,BF=CE.求证:∠A=∠E.3.已知:如图,AB=CD,AD=CB.求证:AB//CD.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其成果,全班交流证明过程,大家共同订正,如有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书写过程,强调解题格式,此环节通ABOD5过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评价与教师启发、引导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巩固,深化基本事实的目的。(五)反思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1、本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2、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师生共同总结: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2、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小结、反思,积累活动经验。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作业布置:1、必做题:书40页练习1、2题2、选做题:书40页B组1、2题【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学生不仅要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还要学会如何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为后面的判定找到解决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及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得出本节课的基本事实。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概括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结束语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谢谢聆听,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