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环境概论机械工程学院热能094丛淼20091197建筑环境概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一)不同的建筑适宜不同的环境不同地域的建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除了当地人文文化的影响外,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窑洞是陕北农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的深层文化,是陕北人民创造了窑洞这一民间艺术。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傣家的竹楼。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2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最后,再让我们回到我们的首都--北京,来领略北京四合院的风韵。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传统建筑的诞生与其所在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分不开的。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即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总的来看,建筑最初不过是庇护人类活动的掩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将各个时代的工巧匠心凝聚其中,由此而成了保存文化史迹最完整的载体。而建筑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认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特征,建筑特征适应了人类活动的需要。3(二)温带气候的差异决定人类的建筑习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分为,5种生存环境,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不同环境中的人,为了适宜环境,以及更好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显著的特征。在寒带,房屋一般多以保暖为目的,房屋采用较厚的材料施工,不太注重房屋外表艺术类的修建,如:冰堡。热带中的房屋,有许多的种类,但是都以通风性,散热性为主要顾及方面,同时热带大多临海,因此防潮也是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房屋结构简单,有倾斜的屋顶,与地面又有一些隔离,防止湿气入侵。窗一般修的比较多,助于通风,如,竹楼、木制房。在温带中,由于临海问题,房屋差异最大,也是房屋种类最多的。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欧陆风格“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陆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较多的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2.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3.现代主义风格。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4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4.异域风格。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5.普通风格。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义务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6.主题风格。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三)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与其遇到的问题从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以前,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是二、三十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主张将宫殿、庙宇等传统建筑样式赋予新建筑,如北京友谊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堂、长春“地质宫”、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楼等,都有一个琉璃瓦大屋顶。“民族形式”的创作,无疑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爱国建筑师所起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但这种创作企图将曾经适用于木结构和手工业操作方式建造的传统样式加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方法都与之大不相同的新建筑上面,除了某种特殊情况,肯定不能成为方向。第二阶段从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可称为简约化时期。由于“民族形式”建筑的昂贵,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并加以纠正。但这种纠正多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5政行为,缺乏理论深度,一时间,似乎节约成了一切,放弃了对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品格的追求,许多作品比较平庸。只是因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一些特殊建筑上也出现过一段对建筑艺术价值的肯定,如北京国庆十大工程中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多是在建筑上集中置放一个或数个缩小了的宫殿式屋顶,或者采用平顶。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可称为庸俗艺术论时期。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在各地兴建的“万岁馆”、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中,就出现了可以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以及无原则模仿北京十大建筑等的“创作方法”。具象象征主义如大量使用具有政治含义的图案(红旗、五角星、火炬、向日葵)、“万岁馆”的平面是一个图案化的“忠”字,甚至涉及某些建筑装饰的朝向等;抽象象征主义主要采用数字象征手法,如雕像及基座的高度、广场分块的数目、纪念塔的层数,不管造型恰当与否,都以是否隐含某些政治含义为取舍。以上这些观念都同属一元建筑论,即不是片面强调建筑的这一个侧面就是片面强调另一个侧面。第四阶段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大致可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古风主义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外部形象的严肃创造,几乎全是在名胜之地作为旅游对象建造的,如武昌黄鹤楼、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等。新古典主义是对传统建筑的外部形象有更多改造,对传统以借鉴而不是以模仿为主,多因处在著名古建筑附近而采取的一种协调处理手法,或建筑本身的性质6要求人们更多地联想起传统文化。代表作如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三唐工程”(唐代艺术陈列馆、唐歌舞餐厅、唐华宾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新乡土主义不是向以宫殿为代表的传统主流而转向民间建筑吸取灵感,代表作如具有浓厚的闽北民居风味的福建武夷山庄宾馆、武夷山九曲宾馆,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黄山云谷山庄宾馆,呈现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甘肃敦煌航站楼等。新民族主义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创作代表作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吐鲁番宾馆、西藏拉萨贡噶机场候机楼、西藏博物馆、九寨沟宾馆和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方案等。本土现代主义更加普遍。如果说,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有内在的有机性,那么,在更多情况下,建筑却不一定和传统有太多直接关系。但这类建筑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师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如重视整体环境艺术氛围的创造,取得突出成就的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现中原古老文明的郑州河南博物院;采取具象象征手法,烘托出强烈悲壮气氛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处在超高层建筑群的包围中,突现与人的尺度和谐,采取横向体量的上海博物馆;借鉴传统园林艺术精神却不见传统“符号”的杭州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充溢着诗意的福建长乐“海之梦”,以及上海图书馆、杭州铁路新客站、成都三星堆博物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从以上简短的回顾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宏观文化环境对于建筑的健康发展是何等重要。中国建筑离开传统木结构手工业方式究竟还只有几十年,从弯路中挣脱出来更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已,比起漫长的四千年传统和西方现代建筑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它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值得珍视了。它将树立起我们的信心,成为新的前7进的起点。当然,问题还是存在的,创作环境还有待优化,建筑师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在新时期中,泥沙俱下,艺术上平庸甚至低劣的建筑也还是不少,一些被外国人讥为“舶来的二流货”如所谓欧陆风等类建筑,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最近在中国就多有出现。但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望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在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四)建筑因气候环境产生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建议由于能源危机,人们对节省能量以及缩减建筑采暖和空气调节耗用能量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建筑设计控制气候的范围。建筑设计及构造材料的特性对处于各种气候要素中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使之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气候要素为:建筑物所吸收的以及投入房间内的太阳辐射量,使呢你的空气温度以及内表面温度,室内的气流速度及水蒸气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