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样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数学备课组参加人员数学组教师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备课方式同课同构主持人主讲人记录人活动目的1、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集思广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算理算法并重,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备课内容(课题)9加几活动纪实主持人讲话各位老师:本学期,我们数学学科的备课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围绕着这一大主题,我们要进行低中年段“如何优化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高年段“核心素养视角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两个小主题的备课研讨。承担本次主备任务的是低段的王老师,他将以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9加几”为例,说说如何开展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希望各位老师能发挥团队精神,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探究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主讲人发言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分与合,加法的含义,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到20以内其他进位加法的计算中去,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节课特别重要,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的例题,采用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情景,为学习计算“9加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并在练习中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10加几的算法,运用转化思想将9加几转化成学生熟悉的10加几,将成为教学的关键。一年级的学生爱说、好动,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由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凑十法”有多次认识的机会。备课过程一、教学目标1、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中,借助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进位加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通过“分”与“凑”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够运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题目,体会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3、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形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1、口算课件出示:10+2=4+10=5+10=10+7=师:10+7为什么等于17?你是怎么想的?2、看谁算得巧课件出示:5+5+4=9+5+1=8+7+2=7+5+3=学生口算。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3、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算式里有10能使计算快很多、方便很多。(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运动会赛场。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②学生交流信息: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启发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板书。师:9+4等于呢?自己先想一想,光说出得数还不够,还要说出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得数的?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过一会再请你给全班同学说。(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并辅导)(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①点数:1、2、3……12、13依次数。②接数:从9数到13。③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假设法、多加再减)④凑十法: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1)师:这种想法你能到前面用小棒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吗?(2)学生演示。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渗透转化思想:把9加几转化成我们熟悉的10加几)(3)教师板书计算过程。揭示:从4里分解出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了。(4)练一练(课件)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①看图说信息,列出算式。②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交流)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④请学生在本子上表示出口算过程(可仿照黑板上老师的板书)⑤结合课件上的板书说一说口算过程,指名说,互相说。(5)圈一圈,写一写(课件:菠萝图,每人一份题目)9+8=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②在本子上表示出口算过程。(6)归纳算法课件呈现的算式:9+47+99+8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1和9凑成10,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第89页,做一做第1题提示: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圈一圈,再完成题目。2、第89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3、第89页,做一做第3题开展接力比赛,完成题目。(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补充发言人张:我觉得王老师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不错,非常值得我借鉴和学习。但针对引入环节,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9加几”的知识基础就是“十加几”,因此,在课的开始由“十加几”的口算练习引入是合适的,更是必要的。不过我觉得王老师有两点处理得不够精当:一是口算题目太少,节奏太慢,不易使学生感受到“十加几”计算的快捷,为“凑十”营造的氛围不浓,铺垫得不到位,此处不妨多一些“十加几”的题目,节奏也可以再快些;二是不宜在“十加几”的算理上纠缠,那是“十加几”新授课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孙:我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可以把引入的这两个口算题目都设为抢答,以此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然后追问:“这些加法题,你们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呀?”从而直接引导得出:因为十加几就等于十几。程:两位教师的意见都很中肯,我也赞同。“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学习时间宝贵,我们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用力!那么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优化计算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哪位老师能针对新授部分,结合主题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张:程老师所问正好是我想说的。我觉得在新授部分,王强老师让学生探究9+4等于几时,没有直接让学生摆小棒,而是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这样处理非常好。因为没有“摆小棒”这样的指令性任务限制,学生的思维会打得更开,正所谓少一分限制,多一分尊重,就会多一分惊喜。我相信在这一环节,一定能够呈现出算法多样化。而掌握多种算法正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张:是的,运算能力的形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正确运算,称为运算技能。运算技能的特征是正确、熟练。第二阶段:不仅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而且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方称之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有机整合,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我也觉得王老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非常科学,如果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体会第③④种解法的巧妙之处,就更好了,可以体现出算法的优化,这也是第一点教学目标所强调的。耿:我也想就新授环节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当有学生说到“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这种算法时时,王老师马上引导:你能到前面用小棒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吗?此时的“动手操作”缘于学生“口欲言而不能”的自身需求,而非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指令”。这样设计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接着,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体会到了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达成了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王:感谢大家的肯定和指正,这让我增强了教好数学的信心。其实对本课的练习环节我是存在困惑的,书上配套的习题有很多,我是按部就班地选择了课后“做一做”中的三道题目。这样处理恰当吗?希望各位同仁能为我指点迷津。张:我觉得一堂课的练习应该体现阶梯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计算9+4后王老师又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计算7+9和9+8,这两个小练习也是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掌握凑十法的算法,很有必要。但接下来的练习就显得有些重复了,我个人认为可以变换为脱离直观图的口算。如卡片抢答:9+3=9+5=9+9=2+9=6+9=让学生任意选择两道题目,说说是自己怎样算的。这样脱离模型,巩固算法,让学生经历直观算法到抽象运算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张:同意张颖老师的意见,一堂课的时间有限,练习要做到少而精,助力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落实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结合课后练习二十中的第5题,我觉得不妨在课的结尾呈现这样一道灵活练习: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这样既巩固了9加几的计算,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巧妙地引出8加几的计算,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王:一举三得,妙!感谢两位老师的指点。主持人总结,布置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及内容:本次备课研讨大家准备充分,发言踊跃,增进了我们对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理解,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收获颇丰。下次集体备课时间是下周五,主题仍旧是“如何优化计算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备课内容为多位数乘一位数,大家提前研读教材,以便备课时能有的放矢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请主备教师周三前把教学设计发到群里。效果反馈1、活动前每位老师都能熟悉教材,阅读教参,收集核心素养中有关运算能力的资料,因此,在集体备课时,大家能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共同提高。2、主备教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了初案,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好。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