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中的化学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典籍中的化学知识】【解题方法】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化学知识非常丰富,这一类型的题这几年也越来越多,出现的几率较大,而且得分率低,区分度大。应格外重视。(1)结合语文知识,认真阅读、理解文言文,找到关键字、词;(2)联系化学的其他知识进行判断(古典中的化学知识不可能是十分高深、复杂的化学知识,而应该是一些比较浅显的化学常识,常涉及一些自然界中常用物质的性质、用途、用法、制取或分离方法等)1.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①指南针②黑火药③转轮排字④黏土制陶瓷⑤用玻璃瓶盛装“强水”(古书中记载一种能腐蚀五金的液体)⑥用明矾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⑦湿法炼铜A.①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③④⑦D.①③⑤⑥B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紫烟”包含了物理变化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沈括用胆矾炼铜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C.唐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是丹药的制作过程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C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B.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5.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C.“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D.“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D6.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角度解释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焰色反应B“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微观粒子不停运动D一场雷雨一场肥自然固氮B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B.《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C.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D.我国古代人民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一种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的胶状物质C8.《天工开物》第七卷《陶埏(陶瓷)》中记载“水火既济而土合……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以上所述的“陶成雅器”的主要原料是()A.黏土B.纯碱、石灰石、石英砂C.黏土、石灰石D.二氧化硅、硅酸钙、硅酸铝A9.许多成语中都蕴含化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不准确的是成语化学原理A沙里淘金利用金的密度较大的性质将黄金从沙中淘洗出来B刀耕火耨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还可降低土壤碱性C百炼成钢通过多次锻炼,使生铁中碳杂质降低到钢的标准D火树银花金属元素在燃烧时显示的不同焰色,又叫焰色反应B10.《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B11.《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煮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豆汁的主要成分为淀粉C.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除杂D.加入豆汁可以降低NaCl溶解度C12.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实验表明胡粉难溶于水,加强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湿气。则胡粉的主要成分为()A.PbCO3B.2PbCO3·Pb(OH)2C.Pb(OH)2D.(CH3COO)2PbB13.《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B14.《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A.油脂B.油漆C.石油D.煤焦油C15.《本草衍义》中有如下叙述:“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SiO2B.CaOC.NaClD.C(石墨)A16.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17.《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B18.《物理小识》中有如下叙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指的是A.CO和CO2B.SO2和SO3C.NH3和NOD.NO2和H2SB19.《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是()A.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C.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凋谢的花可以包裹植物的根,对植物有保护作用B20.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C21.《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22.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A.萃取B.吸附C.结晶D.蒸发B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