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情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意象、意境、情感081031形象、意象、意境•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不同于形象,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象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表现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全诗有四个意象,即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由三个形象形成;第二个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三个形象组成;第三个意象“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怆冷、瘦惫的感受,由三个形象组成;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呈现的是漂泊者的忧伤和惆怅,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组成。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1•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2借景抒情•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2•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3•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4•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5•8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相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书面表达•雨过山村——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几声鸡鸣,小路曲折,竹声萧萧,板桥简陋,婆媳相唤,栀子花等意象,从中透露出山村幽深静谧的意境。书面表达练习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通过描写等意象,刻画了的意境,表现了的情感。书面表达练习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通过描写等意象,表现了的意境。书面表达练习3•﹕《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通过描写等意象,表现了的意境。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①人物形象•②景观场景•③某些事物•④有关音乐曲调①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例2:“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例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分析人物形象:•周瑜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雄姿英发•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①人物形象•②景观场景•③某些事物•④有关音乐曲调①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例2:“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例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分析人物形象:•周瑜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雄姿英发•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②景观场景•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③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柳”的特定意象•一是抒写离愁别恨。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二是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三是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刘禹锡在《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意即“城中艳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的喷绿吐翠”,显然“桃李”、“垂柳”都有比喻义,借以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能长期造福于人的人。经过对比,“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便跃然纸上。•四是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④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2002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意象分析小节•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只有抓住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清净平淡的意境。•②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③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④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