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于黄山市呈坎镇整体村容村貌整治的调研报告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于黄山市呈坎镇整体村容村貌整治的调研报告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近期,我们就黄山市呈坎镇的呈坎村和灵山村进行了深入调查,现据调查情况,写如下报告。一、呈坎镇基本现状呈坎镇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东经59°55′,北纬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许村镇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属徽州区的畈、山结合部。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呈坎镇人民政府驻地--呈坎村,1996年五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现有两个国宝单位(22处),并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行政区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0村111个村民组,3954户13598人。交通十分使捷,205国道横贯境内,由南向北直抵黄山风景区。灵山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东郊,离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30公里,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15公里,距呈坎镇政府驻地呈坎4公里。灵山村系山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宜农、宜林的综合发展地区。全村2005年底总户数537户,总人口1832人,农村劳动力1200人,其中外出务工520人。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第二产业主要为手工编制竹制品,第三产业为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业。(一)人口结构现状我们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呈坎镇的人口结构进行了总结,根据下表可以看出呈坎镇人口总数小,男女人口比例协调。平均每户3.2口人。65岁以上人口占到8.7%,所以老年人口比例偏大,有老龄化现象。外来人口不多,主要还是本地居民居住。[1]总人口12353男6446女5907家庭户户3865数家庭户总人口(总)12316家庭户男6417家庭户女58990-14岁(总)25940-14岁男13300-14岁女126415-64岁(总)868315-64岁男463615-64岁女404765岁及以上(总)107665岁及以上男48065岁及以上女59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835(二)自然环境现状呈坎属黄山山脉,平均海拔350米。潀川河是境内主要河流,纵贯南北,长达19公里,流域45.58平方公里,属于新安江的三级支流。灌溉流域两岸340公倾农田;丰乐水库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淡水养殖的综合作用。呈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最高气温为40℃,年最低气温为-10℃,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夏季气温稍低,而冬季气温稍高,日照稍短,农作物生长期略长。呈坎全年无霜期240天。辖区土地资源8248公倾,其中:林地5738公倾,占69.5%,森林覆盖率62%;耕地738公倾,占9.5%;园地1021公倾,占12.4%;茶园1010公倾,占园地面积的9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4公倾;交通用地48公倾;水利用地257公倾。川地多为红壤冲积土,山区土壤多为红壤、黄红壤,适宜林、竹、茶、香榧、果木、中药等经济作物生长。我们对呈坎镇进行实地调研的同时还发现,由于呈坎镇地处山区,对外交通不太发达,所以认为影响较小。呈坎镇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中保留的一些古建,和老手艺都为旅游业增添了不少资源。(三)道路系统现状呈坎镇交通十分使捷,205国道横贯境内,由南向北直抵黄山风景区。呈坎镇村域之间主要以水泥路连接。村庄内部有部分泥路和石板路。石板路多沿河流铺设,形成较好的旅游观光步道。部分石子路还在铺建过程中。村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路铺形式还需进行改善。贯穿呈坎村的潀川河没有实现水路交通。(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发展更多旅游项目,这里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四)旅游资源现状呈坎镇现拥有国家4A级(呈坎景区)和3A级(丰乐湖景区)旅游景区各一处。镇政府所在地--呈坎村自古就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美誉,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村中现保存有宋、元、明、清等等古建筑共140余处,拥有罗东舒祠和呈坎明清古建筑群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灵山村的水街、翰苑牌坊古建筑群及国家3A级景区丰乐湖景区的原生态山水风光也进一步丰富了呈坎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呈坎镇把始终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灵秀呈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呈坎古村落文化游、灵山养生休闲度假游及丰乐湖水上休闲接待游,不断加快推进“旅游兴镇”建设步伐,2008年实现游客接待2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并先后获得了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称号。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呈坎镇虽然拥有大量古建筑,但古建分布散乱,缺少系统的管理。新旧建筑没有系统规划布置,导致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另外村民对古建的保护也没有引起重视,部分古建遭到人为的破坏。村民没有保护意识。二、呈坎镇存在的几个问题(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呈坎村剩余劳动力多,但科技文化水平低,不能主动出击市场,加之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形成农业凋蔽,农村平困。拥有出众以上文化的人只占一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就更加稀少。所以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病孺及哺乳妇女,很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又因为一部分拥有高学历的青年人因为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这样就导致呈坎镇因为人才及青壮力的流失而发展速度缓慢。(二)环境卫生方面还需加强整治村庄内部虽然设有不少垃圾收集点,但生活垃圾还是随处可见。特别是贯穿呈坎镇的潀川河,虽然水质优良,但是居民的生活垃圾还是极大地影响了水域环境。另外,呈坎村内的沟渠整治工作还需加强。沟渠里散发的异味也会影响游客的心情。对于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比如,牛棚,猪圈,厕所等,要进行必要的修缮,或另外选址,尽量偏离古建。为旅游的游客创装良好的观光环境。(三)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呈坎镇拥有一些基本的公共设施,但是针对想要打造旅游休闲小镇的呈坎镇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呈坎镇现有的公共设施应该进行适当的修建,使风格上能与徽派建筑融为一体。必要的设施要进行扩建。没有的设施要慎重规划布局,比如旅游集散中心,大型超市,旅馆等。另外,对于餐饮娱乐方面还需加强建设。力求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又能为游客提供一个完整的旅游环境。三、建议(一)重视规划,结合我市发展战略推进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结合我市——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三最”目标,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谋划好每一个小城镇建设的风格、功能、特色和产业定位,聘请业内资深机构做好规划,并反复论证推敲,力求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二)积极向市政府建议,加大规划和统筹协调力度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任何一个专业部门能够独立或牵头做好这项工作。据了解,北京、上海、天津等小城镇建设先进地区,小城镇建设职能都由原来的建委或者农委承担,转换为后来的发改委牵头,各部门通力配合的运作机制。建议我市此项工作也由发改委牵头负责,并建立相关部门参加,市长挂帅的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三)利用城乡一体化工作平台,打造小城镇建设成功范例鉴于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职能在建委的前提下,我委可探索利用我们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这个平台资源,选取几个试点镇作为具体工作的切入点,打造我们统筹城乡的小城镇建设试点。在操作层面上主要是要事先深入试点算好经济账,仿效工业项目可研编制中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做法,将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民安置、完善社保等投入作为政府考虑到投资成本,将土地出让、规划的未来产业纳税规模计入投资回收,计算出时间上的盈亏平衡点。同时,将各项配套工作和政策需求,形成一套整体方案报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四)携手大集团,探索市场化运作途径小城镇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单靠政府投入显然不可能,必须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成功途径。建议由政府出面,商洽诸如爱建这样的大企业集团合作进行一个镇的开发建设。需要注意几个原则问题,一是必须由政府主导,在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建设;二是绝不能搞大承包,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土地价格会一升再升,其收益必须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受益;三是要充分预留城市公共用地,为城镇未来发展留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