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1、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动荡的政治变革与工业革命的双重冲击下,欧洲文化出现了对传统观念全面否定的呼声。20世纪初,一股反对自然主义的浪潮迅速发展,这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时期。在此期间,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观念和新理论,这种革新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阶段现代主义占主流地位,兼有其他传统的、学院派的艺术,中心是法国巴黎,这里诞生了野兽派、立体主义的现代艺术流派,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先锋画家。第二阶段:艺术中心从巴黎转向美国的纽约。在这里出现的新风潮比欧洲变异的速度更快、更频繁。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出现了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返回野兽派1、现代主义首见于野兽主义作品,野兽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因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被戏称作“野兽”。2、绘画特点: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不顾对象的体积和明暗,用纯色来代替透视),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当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Marque)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红色的和谐》在这里画家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线条、色彩的组合,所有一切都图案化、平面化了,强烈的装饰风格体现了画家的追求,使欣赏者在纯洁与宁静中得以满足。马蒂斯《舞蹈》法国——野兽派返回《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马蒂斯《红色的金鱼》法国——野兽派返回马蒂斯《含羞草》法国——野兽派返回返回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返回蒙克《卡尔•约翰大街的傍晚大街》挪威——表现主义返回蒙克《生命之舞》挪威——表现主义在画面的前景上,坐着等距而对称地安排了四个人物,左边一位身穿白底红花裙的少女站立在那里,红彤彤的脸颊上露出无邪的表情,身旁一枝娇嫩的花正含苞待放,这一切象征着少女的天真、纯洁与无暇。正中一对男女情侣随着音乐起舞,少女身着明亮的红裙,象征着炽热的爱情和燃烧的情欲。画面右边,一位身着黑衣的年老妇女双手紧合地孤独地站着,她面容憔悴、满脸忧郁地看着中间的那对舞伴,露出人生如梦、希望破灭、无限感叹的神情。再后面是三对不同的跳舞者,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热情拥抱,有的强凑着去吻亲吻女伴的脸。更远处海滩边,一位白衣少女正看着这对起舞的人们。画面各样不同的姿势表达了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态,加上深蓝色天色天空上一轮入海的落日及倒影,更增强了画面神秘的气氛和象征性的色彩。返回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返回毕加索《奥尔塔•德埃布罗的工厂》西班牙——立体主义返回毕加索《吉他》西班牙——立体主义返回毕加索《格尔尼卡》西班牙——立体主义毕加索《格尔尼卡》西班牙——立体主义返回毕加索《格尔尼卡》西班牙——立体主义返回毕加索《格尔尼卡》西班牙——立体主义返回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亚威农少女》此作被认为是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是画家在参观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黑人雕刻的简练朴素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而产生的。画家企图把几何化的人物和背景的几何形体结合起来。《三乐师》画中三个乐师以几何抽象色块造型、平面化构图、平涂手法制作。作品的主题是欢乐的,同时又有一种肃然庄严的气氛。返回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未来主义的滥觞最早出现于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返回波居尼空间中连续的形体意大利——未来主义返回巴拉《链条上的狗》1912——未来主义返回勒伦拖《圣瓦西里寺》1913——未来主义返回(风格派)返回风格派: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返回返回蒙德里安《红、黄、蓝三色构图》荷兰——风格派(冷抽象)蒙德里安《红、黄、蓝三色构图》荷兰——抽象主义(风格派)蒙德里安《白老汇的爵士乐》荷兰——风格派(冷抽象)返回《海堤与海·构成十号》里特维德《红色和蓝色的椅子》荷兰——风格派里特维德《乌徳勒支市斯劳德住宅》荷兰——风格派返回康定斯基俄罗斯画家,他认为: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至于想象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他的画中,在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然流露,这些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他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价值,主张用心灵去创造,通过抽象的形式传达内心世界。试图把音乐转化为绘画。《结构之八》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几何形的结构与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是种诗意的流畅。康定斯基的审美观中始终保留着几何图形。《构图,2号》骑手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案之中。此时,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意的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像“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带黑色的弓形,154号》特定的主题和视觉的联想都消逝了。这幅画中所显示的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是色彩和形状的互相冲突和紧张,犹如某种星际大战似线条的冲突和紧张。《构图七号》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用“狂想”来形容在适合不过了,给人的感觉是异常迷乱画上色彩狂乱,红、黑、蓝、黄飞速地交融着,热情奔放,《光之间,第559号》白线,232号几个圆形,第323号返回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返回波洛克第31号1950美国“行动绘画”先驱者。——抽象表现主义返回波洛克《鸟》1941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返回波洛克《魔鬼》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返回波普艺术最早出现在5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运用到美国的艺术中。被用来称谓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波普艺术以波普文化为基础,扎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无论在创作源泉、技术手段、语言元素上都离不开当时发达的商业社会和商业生活。创作方法:就地取材,运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集合等手段进行创作,将人类熟悉的歌星影星海报、广告等形象重新制作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以展现现代生活,让人们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玛丽莲·梦露》沃霍尔沃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家。这是他1967年作的自杀后的梦露像。将梦露照片重复显示,在作品中掺入一些社会意义。采用丝网印的方法,机械地重复人像,尽量消除画家的手迹,这是沃霍尔的特殊风格。返回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返回“当代艺术魔法大师”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记忆的永恒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达利《面不幻影和水果盘》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返回达利《内战的预感》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返回达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返回达利《超现实之公寓》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返回达利《十字架上的基督》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返回米罗:(1893~1983)西班牙画家、陶艺家、雕塑家。早期深受凡·高和立体主义的影响。米罗是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他的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具有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加泰隆风景》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呈现一种神秘生动性。《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返回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