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本次课标题: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授课班级|传统文化选修1-4班[课学时数|2:上课地点实训训楼娄AB区1008实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正确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涵;2、能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学会正确地看待当今中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简史;2、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涵。能力训练方式方法1、通过串讲、举例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演变。2、通过提问、讨论等等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利弊,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图说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教育》、《教育学》、《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网络资料等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咼”,学而优则仕”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科举制度。三、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四、教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一)西周以前的教育1原始时期的教育:《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后稷是周的始祖,名弃,曾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原始教育的特点: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22、远古时期的学校:①五帝时期的学校:成均(《礼记》)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②夏商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一一《孟子》(庠,乡学。古代学校是教养、学习礼仪、学习射击的地方)3、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①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一学”。②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一一“戒”。甲骨卜辞: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③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一一上学需占卜。(二)西周的教育1西周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①礼、乐。五礼:吉,凶,宾,军,嘉。(《周礼》)②射、御。③书、数。2、西周教育的特点:①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②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③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三)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1背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2、私学创始人:孔子①孔子教学内容:创新六艺”教育一《诗》《书》《礼》《乐》《易》《春秋》②新六艺的特点:重文事③孔子教育思想:△将德育放在首位。△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修身。△学而优则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④私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四)战国时期的教育典型代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特点:1性质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2、多功能性:集讲学、教育、咨议为一体。3、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五)秦代的教育1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一一书同文,车同轨2、教育政策: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记》)3、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思想专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六)汉代教育1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的文教政策:①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②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一一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太学的教学内容:经学♦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3♦士子读太学的出路: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设国子学: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设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2、设分科大学:刘宋设四大学馆: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八)隋唐时期的教育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隋代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后改国监”,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事业成为独立部门。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弘文馆,崇文馆:皇帝,皇太后近亲,及宰相等一品功臣子弟才能入学;国子学:供文武三品以上或从二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太学:供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律学,算学,书学等:八品以下子孙入学;药学:只招收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子弟入学3、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①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分三种:旬考:考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岁考:考查学生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毕业考: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②完善放假制度:旬假: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阴历5月农忙时,授衣假在阴历9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个月。九、宋代书院教育:1起源。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①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2、唐末五代以后书院发展的原因: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晚唐五代军阀割据十分严重,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士人大量失学,需要寻找求学的途径。②私人讲学的传统私人讲学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佛教禅林的影响佛教徒往往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从事坐禅和讲经,这种形式给书院以很大影响。④书籍的积累与传播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使书籍的制作极为便利,书籍传播迅速。印刷术的发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4、宋代书院的特点: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职事人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5、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smg)阳书院6、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病:4①书院本身学术自由的风气,极大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发展;②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官学的发展。7、蒙学教育的发展:①蒙学教材的编写:《三字经》、《百家姓姓》、《千家诗》等。②蒙学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朱熹:《童蒙须知》和《训蒙教约》:《童蒙须知》对蒙教的宗旨、内容、方法做了明确规定,强调对儿童教育应从具体细节着手,重在不懈的反复训练,较客观。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拟定了《读书分年日程》,旨在以读书为主线,将童蒙私塾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十、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的依据之一。十一、明代教育的发展1、广设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管理,并将学校与科举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①洪武二年(1369),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府州县学生分为三种:廩(Iin)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国子监。增广生员: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廩食。后增加人数,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增生地位次于廩生。附学生员:尚未取得廩生、增生资格的生员即为附生②洪武八年(1375),诏天下立社学”。《社学要略》:读书以勤为先。童子不分远近松散一二刻,然后看书作文。写仿毕,仍读书。午饭后出对一个,破题一个,即与讲改,然后放学。盖少年脾弱2、国子监的空前发展:①国子监学生来源多种,导致学生数量空前增多:贡监荫监夷生②生活待遇较优厚:日常生活:厚给廩饩(Iinx1)岁时赐布帛文绮、衣巾靴生活物资。每遇节日:俱赏节钱”;家属待遇:置红仓二十余间,养诸生之妻子”。③监生历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送还国子监读书。3、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的学制系统:明代第一书院:东林书院特点: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十二、清代教育:鸦片战争以后传统教育的衰落与转型1、官学教育的衰落①官学教育的有名无实:多数官学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俱令平明到学。背书完,读新书。早饭后,略令出门,再令出门松散一二刻,仍读书。日落后,分班对立。,饭后不可遽用心力,恐食不消化也。”会试举人入监的称举监。通过纳粟纳马等捐资入监。举监:例监: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不经考选取得监生资格。来自领邦高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凛饩”指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乡学一府州县学一国子监5②教学内容的僵化:朱程理学形式的儒家学说。③科考内容的僵硬与不切实际:八股文。答策随题敷衍,无所发明,实不足以得人。”(《清史稿》)④有识之士对官学的失望与反思。2、书院的衰落①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②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赐匾额褒奖♦赐学田♦赐官职3、传统教育的转型①有识之士的思考: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人本院: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育婴院与慈幼院:6岁以前的幼儿教育。教育内容:语言、音乐、手工。♦小学院:6岁一11岁。以德育为先。♦中学院:11岁一15岁。照顾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院:15岁一20岁。校址的选择要符合实际。•提倡男女具有平等的入学资格与就业资格。②壬寅学制(1902)的设计: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高等学堂一一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经学、法学、文学、商学大学的预科。第二类为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大学的预科。第三类为医科大学的预科。分科大学堂:分设八科:经学科、政治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和商科。③癸卯学制(1904):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意义的学制。意义: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属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编制了专门的教科书,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思考讨论:美国新大陆的开拓史从十七世纪早期算起,迄今也只不过三百多年,这三个世纪中,美国出现过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大文豪、音乐家、戏剧巨匠教育家、获诺贝尔奖之人数更是全球第一;美国是目前全球聚集顶尖人才最多的国家。请结合我国教育制度思考:你最喜欢我国哪一时期的教育?为什么?你对我国当今教育制度有何看法?你理想的教育模式?总结回归:1、西周六艺”内容及西周教育的特点?3、南朝刘宋时期所设的四大学馆是?5、宋代的蒙学教材有哪些?说出四种。7、明代第一书院是?(东林书院)制)其历史意义是?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2、稷下学宫的特点?4、宋代四大书院?宋代书院有哪些特点?6、简述明代教育的发展状况。8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意义的学制是?(癸卯学6(一)情境导入: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子堂”。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这样的典型。(二)播放“范进中举”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利与弊的讨论。提问讨论:【讨论过程及回答略,师引导,使学生明确分析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要客观公正】1、“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师总结:科举制度的殉道者一一范进人物形象分析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2)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