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王玲1一、作者简介: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年轻时到汴京应试,留连于秦楼楚馆之中,与歌妓们生活在一起,与她们填词谱曲,宋仁宗听后,不让其及第。四十七岁才进士及第。终生潦倒,死后由歌妓们捐钱葬在南门外。其词多写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发羁旅行役之情,善于铺叙,情景交融。代表作有《八声甘州》、《望海潮》、《雨霖铃》、《夜半乐》等。著有《乐章集》。2本专题的前言关于柳永词有这样一段话:“柳永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学习中注意将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作比较,体会柳永词的特点。3词的上片写景: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江山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译文•傍晚时分的秋江烟雨和雨后残照。4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译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思乡怀人5总结: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二、思考:根据词中内容回答,本词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受”怀人——“想佳人”由此,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愁”6三、分析上片:▲自由朗读上片,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惨)所感——霜风凄惨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物华已休、江水东流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什么?▲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认为“不减唐人高处”,请谈谈你的理解.翻译:渐渐的,秋日的寒风凄凉不堪,满目的江山寂寞萧条,一片残阳正照在我登临的高楼上.特点: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地点.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8体会下列字的好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这一句特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地点。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一个“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常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江水本不能语,而词人却认为它无语即是无情.虽是无理却是有情。上片以这个暗喻作结,而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片完全写情蓄势。10四、分析下片:1、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柳永《戚氏》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1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楼高莫近危栏倚。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楼高不见章台路。明月楼高休独倚。12“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我-------她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132、“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虚写,这是想象之情形14总结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于篇末,如何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阑干”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15五、总结艺术特色: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情景交融想象虚实相生拟人16•词的上片写景:傍晚时分的秋江烟雨和雨后残照。写景的层次是: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面到点。创造的氛围是空阔、凄迷、萧瑟。写景的特点:以情入景,在写景中使用了表达主观感情的词。词人的观察点:江边的楼上与范词的异同同:写景有层次。为下片抒情作铺垫异:柳词更重铺叙、点染,连续出现了几个秋景的特写镜头(江天暮雨、霜风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并融情入景。17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层次?词的下片可分三个层次:①“不忍登高······何事苦淹留”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②“想佳人······识归舟”,设想佳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③“争知我······正恁凝愁”,回应上层,再抒相思之愁。18词的下片在抒情上与范词的异同:同:思乡怀人,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异:范词抒情委婉、含蓄,而又不失端庄。结句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再次言愁。柳词抒情有层次,先写思归;再写思人,用了双写的手法,显得有波澜。抒情浓烈而深挚,绵绵不绝。19品读与探讨: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请从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圈出领字,说说它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感情上的作用。领字有:上片“对”、“渐”、“是处”、“惟有”;下片“不忍”、“望”、“叹”、“想”。20•领字的作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共•有八个韵脚,调名“八声”,表明这八个韵脚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领字用去声最为发调,本调领字多用去声,也•是为了歌唱时悠扬动听。上片先用“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秋景。又以“渐”字领起“霜•风”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是处”两句一转,刻画•出众芳凋谢的秋景。“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示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而作者的羁旅情怀也就隐然言外。21•下片即景抒情,“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然后用“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并与下片起•句相互呼应,然后以一“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末尾又从“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由此一气贯注而下,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质朴深厚,情深•意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