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提问,是引发幼儿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幼儿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重要的“激活”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有效提问的要求1.问题的预设性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幼儿的一些奇怪想法和问题会在课堂中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但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所以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种做法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事先准备好问题更有可能让幼儿聚集于教学的主要目标。2.问题的清晰性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幼儿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幼儿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清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幼儿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仅包括幼儿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和等待幼儿处理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直接与课堂内容或课文主题相关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随心所欲的。3.问题的启发性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幼儿“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饰性的(花哨的)问题。即使幼儿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答案。为了让幼儿有更进一步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二、教师的有效理答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幼儿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幼儿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幼儿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一)追问追问,即向回答问题的幼儿提额外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回答正确或提升回答水平。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想引导幼儿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时,教师要追加好几个问题。追问也可用于提升幼儿回答的水平。通常,教师会问一些聚合式、内容性、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也可以使用追问以促进幼儿进入高层次的探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让幼儿解释一下他为何这样回答,让幼儿举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回答。(二)转问转问,即让另一幼儿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在幼儿回答错误但又不需要追问时,教师可使用转问。这种理答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幼儿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但是,转问对于那些很爱面子的幼儿来说,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慎用转问。(三)澄清澄清,即用不同的术语重新陈述同一个问题。当幼儿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常是因为原问题的措词不当,幼儿难以理解。这就必须借助澄清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使幼儿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在使用澄清时应避免衍生出新的问题。提问时应避免使用澄清,因为这既是无效问题和低效教师的一个反映。相对而言,使用追问是一种更好的理答方式,能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答案,能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能增加有效教学的几率。当然教师还要学会用非言语方式进行理答,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效果。三、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1、充分了解孩子,要精心设问。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幼儿应该知道说、唱、画、想什么,更要让幼儿知道怎么表现。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例:为方便他们分清水果大小,老师可以双手各举起水果,举得有高度变化问他们高的大?还是低的大?这样很直观地提问,是适宜幼儿直觉思维的提问)等这样有助于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2、善于捕促孩子的信息,适当询问,使活动层层推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提问量要灵活运用,根据孩子的反应即时调整,围绕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追问。而不要在同一层面上反复提问同以问提,要善于通过追问让孩子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由于教师没有及时追问,因而孩子不能将答案背后的信息表达出来,活动只能按部就班进行,失去了一次跳跃的精彩。所以我们要善于通过提问把个别孩子有价值的经验呈现在全体孩子面前,经此来提升所有孩子的经验,推动整个活动的发展。3、提问时教师的积极态度在一个充满生动有趣的课堂背后往往有一个情绪激昂的教师。如果教师不去充分关注提问时的神态、语气、语调等方面对幼儿情绪影响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事实上,教师在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孩子能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从而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提问”一直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不少研究者将教师提问视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阅读活动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提问尤其重要,因为幼儿的阅读活动是幼儿自身单向独立隐性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和现有阅读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这些理念并不陌生,但怎样将其与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并切实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新课改倡导的精神却是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问,提问后如何恰当回应,都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而化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结合教师的具体实践开展园本教研。本学期,幼儿园语言教研组围绕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展了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分享阅读为活动载体的一课三研实践研究活动。研究集体活动中的提问,教师首先要深切体会到提问的重要性。以小班分享阅读活动“小船为例进行的一课三研,就是一次以体会“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教师提问重要性”为目的,以一则具体课例的设计与实施为依托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一研:年段教师共同分析,精心设计活动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最近,在小班的年段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反应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反应不够热烈,教师抛出的问题后常得不到幼儿积极回应,因此我就反思,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否因为我们一开始在选择分享阅读的读本时没有全部挑选现阶段幼儿感兴趣的读本。最近,我班家园互动板上展出了许多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来的表演游戏《三只蝴蝶》的表演服装,我发现幼儿很喜欢聚在一起观看,并饶有兴趣地寻找自己喜欢颜色的蝴蝶、花朵的服装,不时地说着“我喜欢红色,我要演红蝴蝶。”大家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了喜悦的情绪体验。这让我想到了最近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多彩的颜色”。3—4岁的幼儿喜爱鲜艳的颜色,他们大致能辨认一些色差明显的颜色,会说出他们的名称,能力强的幼儿还能辨认出橙色、橘红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则混淆不清,对颜色的认识和选择搭配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想,何不利用幼儿对家园互动板的无意注意以及主题“多彩的颜色”引发他们对同伴的关注呢?于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分享阅读读本《小船》为载体的集中阅读活动开始了。第二步:本年段集体研讨主要观点: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本次集体阅读活动中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开始如:出示一个木偶以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观看图书的兴趣。这是一本并列式的图片,每页都有不同的颜色的小船和帆.附原文文字:红色的小船,黄色的帆;黄色的小船,绿色的帆;绿色的小船,蓝色的帆;蓝色的小船,紫色的帆;紫色的小船,白色的帆;白色的小船,红色的帆;美丽的小船,美丽的帆。在引导幼儿看图书的时候引导语最好不要重复,要有趣味性,这样才不会枯燥。经过大家的共同研讨,形成了“小船”的集体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分享阅读——小船(一)活动目的:1、认识不同的颜色名称,并理解“美丽”的含义。2、知道船的基本构造:船身和船帆。3、初步学习运用“X色的小船,X色的帆”说话。活动准备: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2、木偶一个、大书一本,小书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木偶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小猪的妈妈给小猪买了一本书,它可高兴呢!它把书带来想和小朋友一起看,你们想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吗?2、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了解名称。封面上画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猜一猜书里面会讲些什么?小结:封面上画了许多小船,这本书的名字叫小船。3、第一次观看大书,教师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图书内容。A、知道船的基本构造。这页有什么?这艘船是什么颜色?黄色的这是什么?(帆)小船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小船)B、逐页观察2—6页内容,认识不同颜色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船?什么颜色的帆?(重点认识紫色。)C、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最后一页,理解“美丽”的含义各种颜色的小船都开到了一起,你们看了有什么感觉呢?小结:看到各种颜色的小船,各种颜色的帆,我们就说“美丽的小船,美丽的帆。”4、第二次观看大书,初步感知运用“X色的小船,X色的帆”说话。5、幼儿认真观看小书,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图书的习惯。A、提醒幼儿在观看图书时正确收放图书,认真观看图书。B、鼓励幼儿一边看图书一边大胆讲述图书内容。二研:分析第一次活动效果,引发对关注优化教师提问的思考第一步:教研组长提问第一次试教活动结束后,小班教研组提出了“今天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了幼儿的什么行为,活动中教师的哪个提问幼儿回答得最热烈,哪个提问幼儿最不感兴趣,活动中有多少幼儿回答过教师的问题”等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反思与研讨。第二步:执教教师反思导入环节,当教师问“你们想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吗?”幼儿一致回答“想”但好像表现的阅读兴趣并不那么热烈。接着教师问:“封面上画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猜一猜书里面会讲些什么?”,幼儿在回答中能表达出画面的内容,但是在猜想书的内容时,幼儿表达不出来。我反思是否是我的问题太泛或者是幼儿的相关经验没有被我有效激活。在翻看大书时,当教师问:“这页有什么?黄色的这是什么?(帆)红色的又是什么呢?”许多幼儿对该提问置之不理.教师对幼儿下面几页画面观察的提问,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仍然兴趣不高,有些幼儿漠然,个别幼儿开始东张西望,坐不住了,可能是因为船的构造是幼儿较陌生的东西,教师在活动中提问的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因此与幼儿间产生的互动就较少,处于教师单一的引导中。第三步:集体讨论根据执教教师的反思与分析,大家在讨论中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幼儿的实际表现可以反映活动设计中的诸多问题。问题1:教师在阅读中的提问应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应该激活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教师设计活动时关注到了主题的进展情况,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点,尽管活动设计的整体环节看起来比较流畅,但幼儿的实际表现说明前期设计的不合理处。或者是问题表述不明确、幼儿不理解;或者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度,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幼儿的基本水平,挑战性太大,问题的覆盖面很小;或者是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班幼儿现阶段的经验和发展水平。由于提问的有效性欠佳,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没能按照教师的预设很好地与教师形成互动。问题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次提问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往很多教师常认为,一次成功的集体活动,只要精心设计教案就可以了,殊不知活动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提问同样影响着活动效果。如果活动不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兴趣和经验水平,哪怕感觉上设计得多么“完美”,活动也不可能精彩起来。通过执教者的观察和反思,以及教研组成员的分析与讨论,大家对集体阅读活动中优化教师提问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在集体阅读教学中,由于幼儿的人数较多,给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来了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在阅读活动中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于是,教研组又对本次活动过程中个别提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