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主讲人:黄文芳2011年9月21日1内容安排一、什么是循环经济?(what)二、为什么要走循环经济之路?(why)三、怎样走?(how)2一、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概述1、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相对于线性经济而言,是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32、起源于生态学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例如有机碳循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二氧化碳消费者(食物链)有机物微生物,其他生物分解者食物碎屑,排泄物,尸体4自然资源商品与服务废物排放、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商品与服务废物排放、环境污染reducerecycle传统经济:线性经济倡导经济:循环经济reuse3、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5线性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6小结: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经济增长靠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7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8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9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均是一种经济发展新理念,但循环经济早于低碳经济。终极目标上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较,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一体和三赢模式,而低碳经济聚焦于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实现途径上都强调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关注点和发展领域有所不同。循环经济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全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新世纪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而催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103R原则:“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即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4、循环经济原则11二、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线性经济特征:可持续的前提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必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廉价;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永远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不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正日渐难以为继。原因:市场机制在处理经济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存在天然不足122、经济系统独立于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危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联合国规划署2002年在巴黎发布的《全球经济综合报告》以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呼唤循环经济为题,着重指出:“过去十年,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难加剧,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此前40年中的损失总和。”“最新气候模型表明,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否则到100年以后的2100年,地球温度比现在上升6摄氏度,必然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133、国际社会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思想萌芽-20世纪60年代,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1420世纪60年代以来掀起环保运动,强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以末端治理为主;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系统归属于生态系统,强调废弃物的再利用90年代,强调产品的循环再利用2000年以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服务流替代物质流154、我国经济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1)、中国经济发展的增物质化特点明显中国GDP的增长依赖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中国GDP的增长伴随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我国的资源前景不容乐观。--人均资源占有率低--我国资源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的对外依赖度高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所需的资源投入与污染排放将随经济同步增加。16中国城市的资源消耗增长案例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年份数量(万吨)生物量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石金属矿石建材总投入各项资源投入量连年增加,尤以化石燃料和矿石为甚17中国城市的污染排放总量案例01002003004005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份数量(万吨)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耗散性物质污染排放总量近来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长,尤其是固体废弃物18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一)25%40%20%12.5%0%10%20%30%40%50%60%淡水耕地森林占有面积森林蓄积量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19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二)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8吨,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2%我国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8吨,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我国人均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715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62%7%6.0%42%18%7.3%0%10%20%30%40%50%60%70%80%90%100%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土矿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20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2010年对外依存度:石油达到57%;铁矿石达到57%;铜达到70%;铝达80%。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的阶段;21资源再生化利用率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矿产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也较低,平均为35%--再生钢占钢产量的26%(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铝占铝产量21%(世界平均水平为40%)--再生铜占30%(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铅占17%。(相比较,意大利再生铅占75.6%,美国占52.4%,德国占62%,法国占98%,日本占6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再生铅国家)22我国现阶段:社会财富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同步社会财富增长自然资源消耗19-20世纪23到2020年:人口增长是现在的1.1倍经济增长是现在的2倍环境影响是现在的2-3倍人口人均GDP环境压力200012亿800美元200813亿1600美元202014亿3000美元将至少是本世纪初的4~5倍,现在的2-3倍205015亿10000美元中国21世纪发展可能有的环境压力24中国未来的发展历史状况现状中国的选择绿色道路危险道路关键不确定因素驱动因素25(2)、粗放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1999年我国开始循环经济建设的试点,试点工作按国家环保总局的部署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国家环保总局在对中国循环经济战略框架、立法和指标体系等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制定了循环经济省、市和生态工业园区与建设规划技术指南。2004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共同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并通过了《上海宣言》,要求把循环经济的试点与示范扩展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使循环经济全面展开并进入大范围实施阶段。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0%,水耗下降6%等一些政府约束式指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08年,启动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在“两会”上,全国政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循环经济走上法制化轨道。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26(3)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践模式末端治理阶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的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萌芽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提出源头治理的思想,从1993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开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清洁生产法也在制定中。清洁生产阶段:20世纪末以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引起人们关注,并在理论探讨,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从工业到农业乃至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全面推进。试点、规划与推广阶段:当前开始重视区域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产业循环经济示范、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等。27循环经济:从“爬山式”发展到“穿山式”发展环境与发展的转折区间经济增长物质消耗线形经济与增物质化循环经济与减物质化4倍的物耗4倍的经济2倍的物耗4倍的经济2000202028三、当前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1)小循环: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典型的事例是杜邦化学公司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还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