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贾晓谋2012年10月8日2020/12/1412危机概念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突发性生活事件;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应对或应对无效。2020/12/14231、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2、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病态。3、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4、危机也是提供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具有双重性。2020/12/1434林德曼于1944年最早提出了“心理危机”这一概念。1992年12月,我国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讨论会;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2020/12/14451、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2、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感受。3、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4、心理危机具有“即时”的特点,需要得到立即的解决。5、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非适应性的”,自杀是一种心理危机的极端解决方法。2020/12/1456危机干预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在心理学中,心理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条件的一种精神卫生措施,以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故或发展成为精神病。危机干预也属于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2020/12/1467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1、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2、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3、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4、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自伤自残、自杀、攻击行为等。2020/12/1478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主要因素有:个体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支持状况、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2020/12/1489第一阶段(立即反应),也称心理冲击。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也称心理应对。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心理退缩),往往失去社会功能,在没有外力帮助和干预情况下,无法走出误区。第四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2020/12/14910一、情感方面二、认知方面三、行为方面2020/12/141011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情感情感状态稳定,对日常活动情感表达适当。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对环境的变化只有短暂的负性情感流露,不强烈,求助者完全能够控制情绪。对环境的情感反应适切,但对环境变化有较长时间的负性情感流露,求助者能够意识到需要自我控制情绪。情感反应与环境有脱节,常表现出负性情感,对环境变化有较强烈地情感波动。情感状态虽然稳定,但需要努力才能控制情绪。负性情感体验明显超出环境的影响。情感与环境明显不协调。心境波动明显。求助者意识到负性情绪,但不能控制。完全失控或极度悲伤。2020/12/141112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认知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正常。求助者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实际情况相符。思维集中在危机事件上,但思想能受意志控制。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轻微受损,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基本与现实相符。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感到较难控制对危机事件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降低。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在某些方面有偏差。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较多考虑危机事件而难以自拔。解决问题和做决定能力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而受到影响。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可以有明显的不同。沉湎于对危机事件的思虑,因为强迫性思维、自我怀疑和犹豫而明显影响求助者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有实质性的差异。除了危机事件外,不能集中精力。因为受强迫、自我怀疑和犹豫的影响丧失了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感知与现实情况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2020/12/141213程度无损害1轻微损害23轻度损害45中等损害67显著损害89严重损害10行为对危机事件应对行为恰当,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偶尔有不恰当地应对行为,能保持必要的日常功能,但需努力。偶尔出现不恰当的应对行为,有时有日常功能的减退,表现为效率降低。有不恰当的应对行为且做事没有效率。需化很大精力才能维持日常功能。求助者的应对行为明显超出危机事件的反应,日常功能表现明显受到影响。行为异常难以预料,并且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的危险。2020/12/141314(一)防止过激行为发生,如自伤自残、自杀或攻击行为等。(二)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三)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2020/12/141415(一)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二)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三)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四)个性化原则,因人而异。(五)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2020/12/141516(一)林德曼理论:林德曼强调一个人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不应过度沉湎于内心的痛苦之中,而要让自己感受痛苦体验,宣泄情感,正视现实,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结局。这一理论适用于突然丧失亲人的场合。他认为悲伤的表现是正常的、暂时的,并且可通过短期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他否认了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应把求助者所表现的危机反应当做异常或病态进行治疗。(二)泰赫斯特理论:泰赫斯特提出一个过去健康的人对严重应激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应激反应是一种“过渡状态”。他将危机者经历的危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作用阶段:此时最初应激性事件对当事者的直接影响是最明显的,通常表现为极度的恐惧、激动或悲伤。如果应激极为严重,当事人可表现出茫然或目瞪口呆的反应。退却阶段:此时应激事件虽已过去,但当事人可表现出自身固有的反应,通常表现为依赖或天真幼稚的行为。创伤后阶段:当事人觉察其自身反应并关注今后的需要和计划,这需要依赖于他与周围的相互作用和有关的支持或资源。退却阶段和创伤后阶段被认为是危机处理的建设性时机,主要让当事者学习新的知识,学会如何应付和处理危机。他提倡干预和帮助,以及强调非医学性干预。这一理论适用于灾难、被强奸、亲人突然死亡或得悉自己身患绝症等。2020/12/141617斯文松和卡勃综合各家理论学说和流派,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危机发展理论,认为危机的变化有三个阶段:危机前的平衡状态:个体应用日常的应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维持自我与环境间稳定状态。危机的产生:当面临挫折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个体出现了情绪脆弱状态和危机活动状态,这一阶段一般不超过4-6周。在危机活动期间,个体往往由于不能忍受极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发生情绪上的崩溃和寻求解脱。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当事者经过危机处理后,心理状态有的可能无法恢复危机前有的可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甚至高于危机前水平。2020/12/141718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1)平衡模式:是指帮助处于心理或情绪失衡状态的危机个体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的方法。此模式适用于早期干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尽快恢复心理和情绪的平静。(2)认知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获得理性和强化思维中的理性,使个体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适合危机稳定下来并回到接近危机平衡状态的求助者。(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该模式认为个体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要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最适合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2020/12/141819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6、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2020/12/141920(一)沟通技术:建立和保持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人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恢复正常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二)支持技术:主要是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人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指导、解释、说服等技术主要应集中在让对方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三)干预技术:亦称做解决问题的技术,因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人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2020/12/14201、45分钟开始。2、专家称为唯一联系,即人质的“替代品”和劫持者口头上的“沙袋”,目的是转移其注意力。3、让其讲出来,不断重复,消耗其精力。4、有条件答应条件。5、选择时机制服。摘自2010年8月26日《南方日报》2020/12/142223一、罪犯心理危机干预二、罪犯心理危机的原因【危机源或刺激源】三、罪犯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形式四、面谈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与措施五、罪犯危机干预阶段六、罪犯危机干预步骤七、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本质八、罪犯危机干预方针九、罪犯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要求十、给罪犯危机者树立理念2020/12/142324罪犯心理危机:是罪犯个体挫折后引起心理失衡达到无法调适的危险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功能的紊乱状态或功能失调。心理危机是个人失去控制的急剧的心理失衡。罪犯危机干预也由此而来,是对心理失衡服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