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提纲整理小组成员:马超凡、翁庆娜、莫凡、陆晶晶、周启容、王涛、第五章生态与环境5.1人与环境5.1.1人与资源(1)城市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资源:土地、水、生态(森林、湿地等)、化石能源(2)人口趋势:人口对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多(3)城市化率的提高会使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向城市集中(4)科技水平的提高会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5)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资源总量和产出效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红线以下5.1.2资源与环境关系(1)资源的分类:a.广义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b.狭义资源:仅指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有效性和针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d.社会资源:是以自然资源以外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包括人力、智力、信息、技术和管理资源等(2)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对环境有正负两面影响5.1.3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城市化水平提高,资源消耗量随之提高(2)城市化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般也会提高(3)城市消耗人类总资源量的80%左右,消耗能源的75%左右(4)城市化水平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面影响,如:建设城市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也可是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5)城市发展促使人工环境的大面积出现5.2城市生态系统5.2.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物圈在发展三方面(物质、能量、信息)的关系(3)人类生态系统是开放的5.2.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2)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3)物质流、能量流最大,速度快,高度开发(食物、能量、废弃物的排放)(4)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然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出现环境污染(5)脆弱性强5.2.3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域社会生态系统完全不一样: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物群结构、物质空间结构(2)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全不同:a.生产功能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以非生物生产为主,而自然生态系统则是以生物生产为主b.能量流量方式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原子能、地热能、非太阳辐射能、并且由专门的基础设施网络传递c.物质循环方式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人工设施网络进行循环d.信息流完全不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设施网络进行流转(3)流态:完全依赖人工设施流转(4)运行结构:元——链——网5.3城市环境5.3.1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城市环境的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a.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b.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2)城市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美学环境5.3.2城市环境的特征与效应(1)城市环境的特征:a.界限相对明确b.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c.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d.影响制约因素众多e.具有脆弱性(2)城市环境的效应:a.污染效应b.生物效应c.地学效应d.资源效应e.资源效应f.美学效应5.3.3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1)城市环境容量a.概念: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b.内容: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基础设施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c.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与基础设施容量、自然环境容量有关历史文化条件(2)城市环境质量a.概念: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审核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b.组成: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等第6章经济与产业6.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6.1.1城市的经济内涵:(1)城市是经济和产业的聚集区(第二、第三产业)(2)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是:农业人口溢出,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3)城市除了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区,同时还是产品的交易中心和主要消费地(4)我国城市分为市、镇两种(5)城市经济区和城市行政区是两个不重合的空间(6)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产业的聚集6.1.2城市与经济关系(1)经济和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资本增加、人口资源增加、技术水平上升、原料腹地和产品市场扩大)(2)城市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3)经济和产业活动主要发生地为城市(4)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提高社会公共用品【1)保障社会公平;2)干涉市场调节;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5)城市规划可以统筹产业空间布局6.2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6.2.1产业分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产业6.2.2区位商:最小需求法6.2.3就业规模预测:乘数效应;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预测6.2.4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1)相关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配第—克拉定律》: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二、三产业的结构在不同的地域比率不同,总体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a三次产业比例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b工业(二产)内部耐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生产比重上升;c就业人口趋势是三、二、一,同时资本比例二、三、一(不绝对)e一、二、三产业均向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方向发展f一、二、三产业各自的内部构成出现群聚现象(工业群聚于制造业;第三产业群聚于商、服务业)g科技的发展对产业组成结构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a经济的发展是少数几个主导产业扩散的结果(主导产业扩散效应)b扩散效应分为三种(回顾、旁侧、前向效应)c该理论认为经济成长分六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前、起飞、成熟、高额消费、追求质量)d产业演替的前后顺序:基本消费品——轻纺——重工业——制造业——汽车工业——服务业《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a提出霍夫曼指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b根据该指数把工业化分四阶段:指数≧5(第一阶段)工业不发达;指数≈2.5(第二阶段),工业起步;指数≈1(第三阶段)进入工业化时代;指数1(第四阶段)工业为主导产业《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a经济机构要内外部贸易相结合,同时开辟两个市场,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国际化b三个阶段:进口,国内替代,出口阶段(2)产业结构的一般趋势:a总量增长,产业人口和资金演变过程:一、二、三→二、三、一→三、二、一b工业内部:轻工业→重工业c主导产业由原料加工组装向高技术集群产业发展d出口产业有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3)工业化阶段的标准:a第一产业10%,工业化初始阶段;10%且二产三产,工业化加速阶段b第一产业5%,且二产≈三产,工业化成熟阶段c第三产业70%,一产比值下降,后工业化阶段6.2.5主导产业的选择(1)比较优势原则:有绝对优势时,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时,不一定有绝对优势。有比较优势就会产生贸易。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2)产业关联效应:前向、后向、集群(3)产业周期:早期创新、增长、成熟阶段及其后6.2.6产业发展模式(1)增长极模式:弗朗索瓦·佩鲁(2)点轴开发模式:萨伦巴和马利士(3)梯度模式(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差距,落后地区循梯而上)与反梯变模式(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6.3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1)规模和聚集:1)规模越大,聚集能力越强2)规模越大,辐射范围越大3)规模越大,自我更新能力越强(2)外部性:1)外部性就是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的差异(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2)外部性内部化(3)地租理论:产业发展的基本资本,市中心地价高,越远低价越低;企业竞租模型,择居竞租模型(4)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由基础性产业决定,基础性产业越大,城市规模越大2)基础性产业大,非基础性产业越大,两者共同决定城市规模3)产业的数量越多,城市的社会结构越复杂,同时越稳定4)城市的最优规模一般由主导产业类型决定5)产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制约城市的发展规模6.4全球化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特征:(1)出现全球化市场(原料、产品)和全球化城市(人、资本、信息、物流)(2)出现全球化和生产网络体系,由跨国公司主导(3)出现地域化的产业集群(“福特式”大规模生产,“柔性专业化”生产)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型产业区6.5产业分析法(1)城市相互作用力关联测量(2)经济基础分析:基本经济活动分析与非基本经济活动分析(3)投入产出分析法(4)趋势外相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7.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7.1.1城市人口(1)城市人口界定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城市人口主要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2)城市人口统计的范围我国的城镇化地区包括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即非农生产单位属于镇区。(3)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7.1.2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西方国家矛盾主要有:a种族冲突;b社会阶级的空间分化;c社会犯罪率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7.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规律7.2.1城市人口特点:a密集;b非农业化生产;c高度组织化;d高度人工化;e社会阶级多元化7.2.2城市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规律等,具体表现为:a空间上向大城市(城市带)聚集;b时间上与城市化率的“S”曲线一致7.2.3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按作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7.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7.3.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三种影响方式:a规模(与人口构成有直接联系);b结构(如儿童、老人的分布引起的城市功能结构的分布)c空间分布(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分布的影响)7.3.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动力: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公共政策主要内容:城市管理方式、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城市决策过程、城市公共空间等7.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7.4.1城市人口统计(1)城市人口静态统计我国人口统计的概念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等。(2)城市人口动态统计a.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b.机械增长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口数与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7.4.2城市人口结构分析(1)年龄结构(2)职业结构(3)家庭结构我国城市家庭组成由传统的复合大家庭向简单的小家庭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4)空间结构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等。比较常见的人口密度模型:Clark模型(只适用于单中心城市,见P122)、Sherratt模型、Newling模型。7.4.3城市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计算公式:Pt=P0(1+r)n,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tn-t0),主要适用于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