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朱景忠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南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心理学会会员、云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云南省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心理问题专家组成员、云南教育报刊社《学生新报》心理健康专栏主持、昆明市西山区教育局“教师心理辅导团”副团长,西山区“心露”心理工作室负责人。现为昆明市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省委党校、多所大学、监狱、公安、烟草等系统,昆明各市区,全省各地州宣讲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中高考心理辅导等系列讲座多达400余场,受到各地广泛的欢迎和高度的认可。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朱景忠西山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想象一下,你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位孩子站在窗台,说要跳下去一位孩子被网友伤害致死,有同龄孩子目睹,媒体大量涌至一位学生在课间跳楼自杀一位教师被人在校内杀死,二十几位教师目睹,焦虑紧张,无法上课一个班,有四十几人患上甲流,全校恐慌……3•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在不断地发生着一些事故:•比如我国2014年连接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恐怖袭击、地震、空难、交通事故、疫情、自杀等等。这些事件发生时,幸存者,旁观者,参与救援者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严重者长期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危机人群进行干预,使他们更快地从危机状态中走出来。•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有什么样的后果?•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识别校园心理危机?•当危机事故发生时,我们作为心理工作者应当怎么应对?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人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突发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所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心理危机?•三个标准两个特点•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1、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越是严重的创伤,其心理危害也就越重。2、个体的易感性有的人能够抵抗住非常大的打击,而有的人则一点小小的打击就一厥不振,因此,面对危机,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当事人当时的年龄。同样的创伤,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人,越不容易抵抗住危机,同时危机对他的影响也越大越深远。个性特征。个性敏感、回避、羞怯、易焦虑、易抑郁的人心理危机比较严重。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社会支持越完善,越有利于抵抗危机。反之,则越不利。面对危机的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生理方面:肠胃不适、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自己、家人健康,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等。经历危机事件后的突出反应•经验重现(闯入性症状,如侵入性的画面、观念)–回忆(影像,思想,知觉)、反复出现某些念头;恶梦、侵入性的画面、声音和气味(在脑中不停地闪现);类似情境会引发心理痛苦、类似情境会引发生理反应•逃避与麻木(回避性症状)–逃避有关感想或谈话、逃避有关人/事/地、重要情节失忆、参与活动兴趣降低、疏离感或孤立(不相信他人可以帮到自己)、情感局限主要的防御方式有否认(听到亲人死亡的消息时,马上说“不可能”)、物质滥用(如有的人失恋后大量喝酒、不停地吃东西)、攻击、倒退等。•警觉度增加(高警觉反应症状)–惊吓(一点响亮的声音就会吓得跳起来);难入睡或难睡熟、易怒或暴怒、难专注、过分警觉、易受惊吓。心理危机的后果•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第一种是顺利渡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渡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自残;•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20-13心理危机的分类•1正常发展性危机–正常成长发展过程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升学、毕业、进入青春期、恋爱、受处分……–个体反应的差异•2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性事件,在人无法预见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交通意外,被强奸,被绑架,突然的疾病或亲人死亡,–不可预测,震撼性,强烈的和灾难性的–3存在性危机–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如: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等–生活的孤独,空虚,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校园心理危机事件(1)•(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2)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感情受挫(失恋;单相思情绪失控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4)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火灾等)。校园心理危机事件(2)•(5)与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校园内的爆炸、绑架、挟持、恐怖袭击等)•(6)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交通事故、食品中毒、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环境污染、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7)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1人们对不同危机事件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大量的不同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离危机发生现场的远近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危机干预的类型和质量等。讨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同一种危机的可能的共同反应?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2师生可能有的共同反应:•震惊、失去知觉•否认,或者对已发生的情景无法知觉•交往行为错乱——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表达不真实的感觉•思维混乱•行为混乱•难于做决定•易受暗示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3在危机发生的情景下,可以观察到儿童的一些反应:•行为退缩;•否认;•恐惧和焦虑提高;•学业表现下降和注意力下降;•攻击性和敌对性行为增多,抗挫折能力下降;•易怒性、情绪不稳定性、抑郁性的感觉提高。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4•理解不同个体在危机情景下的典型反应是区分是否需要进一步接受专业性帮助的关键。如果所辨别出的反应越多,说明越需要接受专业性心理支持和干预。学龄前儿童(1——5岁)•吮吸手指;说话困难;•尿床;食欲降低或增高;•害怕黑暗;依恋和啜泣;•分离困难和焦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5儿童(5——11岁)•悲伤和哭叫;不愿上学;对身体抱怨(头痛);•注意力下降;容易发火;害怕自己受伤害;•行为退化(例如,依恋、哭啼);做噩梦;•在学校或家庭里的侵犯性行为;尿床;•焦虑和害怕;思维混乱;进食困难;•退缩性行为、不愿与人交往;•寻求他人注意;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6青春初期少年(11——14岁)•睡眠困难;退缩性行为;不愿与同伴交往;•食欲下降或上升;对活动失去兴趣;•反叛性行为;一般性焦虑;•学习困难(包括打架);害怕个人受伤害;•生理上失调(例如,内脏功能失调);•学习能力下降;抑郁;注意力集中困难;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7青少年(14——18岁)•失去感觉;无法控制性的回想;睡眠困难;•焦虑和内疚感;进食困难;•注意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心身性疾病症状(例如:头痛);•反社会性行为(例如:偷窃);•冷漠;侵犯性行为;过度兴奋或兴奋度下降;•学习能力降低;抑郁;伙伴冲突;退缩性行为;•物质滥用提高;对异性的兴趣下降;•月经不调或月经困难;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8教师(成年人)•否认;各种分离的感觉;•非意愿的、无法控制的回想;•抑郁;注意力集中困难;焦虑;•工作能力降低;•身心疾病反应;高度敏感;退缩性行为;•饮食困难;烦躁、耐挫折力降低;睡眠困难;•对曾经喜爱的活动的兴趣降低;•情绪疲劳和心理疲劳;情绪依赖;•婚姻不合。心理危机的反应(1)•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还可能会用一些药物,过度依赖这些药物,行为紊乱或者古怪。心理危机的反应(2)•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失眠、噩梦。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恶梦不断,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比如食欲下降。吃不下东西,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对人说劝勉的话等。•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残、自我虐待行为。1、过分老实,对谁都唯唯诺诺,对谁都害怕,见了生人就躲避。2、攻击性过强,经常凭借自己的力气大,无故欺负弱小的孩子。3、成天精神不振,心情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4、经常自我否定和自我责备,无论出了什么差错,总是认为是由于自己的不好造成的。5、常常容易冲动,乱发脾气。6、经常与人发生争吵,事后总是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不对。学生的哪些表现提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识别心理危机程度的方法•行为观察法,面谈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健康普查法•行为观察法,就是直接在一个自然情境中看他的行为跟平时有什么不同。(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睡眠状态怎样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和睡眠,以此为依据去判断。)•面谈法,就是看到他人最近好象情绪比较低落,可以主动关心他:最近你不怎么爱说话了,挺不开心的,能否告诉我一下是咋回事?不知道你遇到什么事情了,我不知道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但一定要懂得面谈的技术)校园心理危机的应对心理危机干预: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帮助当事人或当事人群体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情绪和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校园心理危机的概念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在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同时,为相关的校园成员提供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2)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谁是最佳的危机干预人选?•当事人原本信任的学校教职员工,如辅导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当事人原本信任的家人、亲友。•受过危机干预训练的人员。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过程分类:•预防性干预——特殊情景中的校园成员•引导性干预——校园内的“高危”人群•维护性干预——经历了危机事件的人群•发展性干预——校园内的全体成员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对象分类:•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当事人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当事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