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最新年精选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一、引言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1943年他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从事有关主持翻译的工作。他的学术焦点在于《圣经》的翻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通过对《圣经》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还出版了几部影响世界的翻译著作,如: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在这些著作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的四步式(分析、转换、重构和验证)。他还提出了“核心句”的重要概念,指各种语言在核心结构上的一致性大于在表层结构上的一致性。在诸多理论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对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翻译界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介绍得最早、最多,影响也最大。三十余年来,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一直是翻译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翻译界的众多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中国的翻译现状进行了有效结合。本文主要通过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以及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于中国翻译界产生的影响。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一)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奈达动态对等理论概述动态对等来自于奈达1969年所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提倡的“对等效应”原则,动态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动态对等原则的要求是让目标语读者和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言的接受者和文中传达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因此,信息需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的特点、需求和目标语读者所在的文化语境的期待等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奈达进一步对动态对等作了更深入和简洁的解释:动态对等是“源语信息最切近、自然的对等物”(Nida,2004:14)。在这句话中,“对等物”是指“源语言所承载的信息”,“自然”指代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信息,其中“最切近”是奈达动态功能对等的核心要点,就是要争取实现源语言信息和目标语语言信息最大程度上的对等,而不是去争取最大程度上的形式对等。(二)奈达动态对等到奈达功能对等的转换奈达在他1986年所著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首次提出“功能对等”这个新颖的专业术语,但他认为之前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和之后提出的“功能对等”没有很大的不同。他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言》中解释道:之前的“动态对等”是强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语言的对应必须要优先于文体和形式上的对等,这样的说法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争议,反而会让人们产生“翻译文本的意义和信息与翻译文体本身的文体形式是矛盾关系”的观点,所以为了消除人们的误解与困惑,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因为这个术语里的“功能”一词重点突出了翻译的实际交际功能,因此“功能对等”更能准确地表达奈达所提出的对等思想。(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奈达理论框架的核心主要是功能对等,功能对等主要是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叶子南,2013:148)。EdwinGentzler在他的《当代翻译理论》中提到:Nidabuildshistheoryonthepremisethatthemessageoftheoriginalnotonlycanbedetermined,butalsothatitcanbetranslatedsothatitsreceptionwillbethesameasthatperceivedbytheoriginalreceptors(EdwinGentzler,2004:53)。这句话表达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源语言的信息不但可以被确定下来,还可以翻译出来,并且目标语读者对其的接受程度与源语言读者接受的程度相同。中国学者谭载喜认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传意达神,读者反映相似(谭载喜,2004:234)。所以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视意义,然后是风格。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强调目标语读者的感受,译者在翻译时要多为读者考虑,而不是束缚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尤其是原文的句子结构。这样翻译才能变得通顺、自然而不是晦涩、拗口,令目标语读者感到费解。奈达最初在他的著作《语言、文化、翻译》中把“功能对等”分成了两种,第一种是最低限度功能对等,第二种是最高限度功能对等(Nida,2001:87)。他对两者的区别具体解释道:最低限度的功能对等是指目标语的读者能通过译者的翻译理解译文,从而也对源语言读者如何读懂和理解原文有基本的了解;最高限度的功能对等是指目标语读者可以用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方法来对原文进行理解和欣赏。但这种“境界”是非常难达到的,对于两种在起源、词法、句法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的语言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也是翻译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达到。从功能对等的原则可以看出,奈达基本是从指定意义和联想意义来进行阐述的。其中指定意义代表实际或语言世界的所指,而联想意义是指由使用话语中的词产生的价值和态度。因此,指定意义、联想意义和功能对等是联系在一起的(黄远鹏,2010:101)。总体来说,功能对等得到了大部分翻译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理解,不少人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奈达理论在更多国家以及翻译界的接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一)2000年到2015年间国内关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论文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了2篇于2000年发表的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论文,1篇是期刊论文,1篇是学术论文。2001年发表的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论文有4篇,其中有2篇期刊论文,1篇学术论文。2002年发表的论文有1篇会议论文。2003年发表的论文有12篇,其中有9篇期刊论文,2篇学术论文。2004年发表的论文有16篇,其中有9篇期刊论文,7篇学术论文。2005年发表的论文有22篇,其中期刊论文12篇,学术论文8篇,会议论文1篇。2006年发表的论文有34篇,其中有17篇期刊论文,16篇学术论文。2007年发表的论文有58篇,有27篇期刊论文,23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2008年发表的论文有94篇,其中有53篇期刊论文,33篇学术论文,3篇会议论文。2009年发表的论文一共106篇,其中期刊论文53篇,学术论文42篇。2010年发表的论文共有114篇,有62篇期刊论文,42篇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011年发表的论文有153篇,其中有81篇期刊论文,48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2012年发表的论文有191篇,其中期刊论文有81篇,学术论文有87篇。2013年发表的论文有228篇,其中有89篇期刊论文,106篇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014年发表的论文共有282篇,其中期刊论文113篇,学术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2015年发表的论文共有243篇,其中有107篇期刊论文,82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从以上数据可知:1.2000年到2015年以来(除2014到2015年间以外),中国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论文的数量都在逐年增长。2.总体来说,中国的专家、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数量要高于硕博士论文的数量。但是期刊论文的数量和硕博士论文的数量在整体趋势上都是在增长的。3.在2005年之前,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论文数量比较少,但2005年之后,论文数量快速增多,尤其是在2006到2007,2007到2008,2010到2011以及2012和2012到2013年期间。综上所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专家的欢迎,该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上述统计数据足以说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学术以及翻译界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二)2000年到2015年间中国学者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所分析的文本类型概述在此仍按照中国知网中的三大类型即“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来对中国学者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所分析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经过统计可以看出,这15年以来,大部分中国专家、学者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主要运用于旅游文本、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理论的研究文本、文化文本、法律文本、新闻文本、电影字幕文本、广告文本、科技文本、译文文本以及政府报告、文献文本等类型的翻译中。其中有29篇主要对旅游翻译文本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有关旅游材料英译汉、汉译英以及景区的公示语的翻译等来进行研究。有59篇论文主要是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商务英语类的文本,这些论文主要对商务英语双语的翻译策略与商务合同、协议、信函的翻译以及商务英语专业词汇的技巧翻译等内容进行研究。有30篇论文以新闻作为文本来进行分析。论文作者主要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文本进行翻译策略、新闻标题、修辞上的研究。有73篇论文是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新认识,提出了作者自己对理论新的见解。有83篇论文主要通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文化文本,比如跨文化的研究、文化意象的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研究、文化特色词汇以及文化差异等的研究。有18篇与电影字幕翻译文本有关,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实用性较强的技巧以及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等等。有61篇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广告翻译,比如一些广告翻译的实用性方法、翻译广告的原则等。有28篇论文主要对科技英语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双语转换、科技英语长难句翻译策略、科技英语术语翻译上的研究等。有57篇主要是对翻译的译本进行理论分析,论文作者选取某个名著的汉译本,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有20篇论文是围绕政府的工作报告、政治文献中的词汇翻译、句子双语翻译的技巧来展开的。在其他一些论文中,作者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语的成语翻译策略、惯用语、商标名称、情景电视剧的翻译、美术作品、企业外宣文本、散文翻译、翻译过程、口译质量评估、网络流行语、计算机翻译紧密结合。另外,还有论文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或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适度的批判。(三)中国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综述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创新性的研究。现从2000年到2015年间的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论文,来对这15年来中国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并揭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翻译界中的接受情况。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可以应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翻译汉语中的习语。因为汉语习语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内部的比喻意义,习语的内部意义的表达效果更深刻。所以在翻译汉语习语时,不可只在字面或形式上翻译,而是要通过意译法、替代法、加注法来翻译,这样才能将习语的内涵恰当地翻译出来并达到功能对等。衡孝军在他的论文中提出通过奈达功能对等和社会符号学相结合的视角来对汉语成语的翻译功能对等现象进行研究。他从三个方面即语言的定义、语义的三角关系、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来研究社会符号学和奈达理论所体现出的功能对等,并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符号、事物以及概念和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减少了翻译时语言信息的丢失,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可以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这与奈达功能对等所追求的译文效果基本一致(衡孝军,2003:23)。陆刚在论文中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阐述英文文章标题翻译的原则。他从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来提出文章标题的翻译方法,即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直译法、减译法、意译法、调节顺序法、添词法等来实现标题句子的功能对等并能忠实于原文(陆刚,2003:28)。杜晔在论文中以李白的著名古诗《月下独酌》的汉译英文本为例,来探讨诗句翻译中所体现出的奈达功能对等。作者认为,要想使古诗翻译达到原文的美学效果,译者必须采取适当的归化翻译法,根据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