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并发症:虫体钻向肠壁开口的管道如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虫体较多时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⑤流行及防治原则:蛔虫流行广泛、感染率高的原因是:1、蛔虫生活简单,不需中间宿主,经口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受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受到感染。2、蛔虫产卵量大,每条雌虫每天产卵24万个。3、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4、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5、粪便管理不当。2、钩虫:成虫寄生小肠,引起钩虫病。主要分十二指肠沟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①形态:雄虫较雌虫小,尾端角质层膨大形成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1对半月形板齿,此为二者最主要区别。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杆状蚴→丝状蚴→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部←气管←肺←右心←真皮淋巴管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③致病作用: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钩蚴进入肺泡,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及炎症病变。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于肠粘膜,造成肠粘膜损伤形成小溃疡及出血点,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及咽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均能抑制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同时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原创面仍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亦可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异嗜症。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粪便钩蚴培养法。蛔虫与钩虫生活史的异同:种类蛔虫钩虫同寄生部位人小肠人小肠虫卵发育环境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环境温暖、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环境致病幼虫在人体内爬行至肺部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至肺部异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3、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多见于过集体生活的儿童。成虫寿命2-4周。①形态:成虫: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虫卵一侧扁平,一侧略弯曲。两侧不对称,似D形,无色透明。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当宿主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部分雌虫蠕动出肛门,因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及空气的刺激,在肛门周围大量产卵。产卵后雌虫大部分死亡,少数经肛门逆行至肠腔、阴道、尿道等引起异位寄生。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①雌虫爬出产卵,刺激肛周黏膜,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和炎症②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夜间磨牙、夜惊及食欲减退等。③虫体进入阑尾引起阑尾炎,进入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④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宿主入睡后2-3小时后进行。⑤流行与防治:一般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感染方式分自体感染(肛门—手—口)和间接感染。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公共、家庭及个人卫生;治疗病人和带病者。4、丝虫: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①形态:成虫:虫体细长如细线,体表光滑。幼虫,又称微丝蚴,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称体核,虫体前端无体核处称头间隙。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的鉴别特征如下:特征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头间隙长宽相等(1:1)长宽(2:1)体核圆形、疏松、排列整齐椭圆形、大小不均,排列紧密、互相重叠尾核无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②生活史: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蚊胃→蚊胸肌→蚊下唇夜现周期性:雌虫产出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出现高峰:9:00pm-2:00am。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终宿主:人;中间宿主:蚊;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虫叮咬;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巴系统。③致病作用: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危害: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丹毒样皮炎。④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外周血)→新鲜血涂片或厚血膜染色法;采血时间为9:00pm—2:00am。⑤流行与防治:丝虫病患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库蚊,马来丝虫主要为按蚊。防治:防蚊灭蚊是彻底消灭丝虫病的重要措施,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乙胺嗪)。我国曾用海群生掺拌食盐防治丝虫病取得良好效果。第二章:吸虫总论:寄生在人体的吸虫一般有2个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发育过程一般需要1-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胞蚴→雷蚴)。其生活史须经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的交替,成虫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1、华支睾吸虫:因其成虫多寄生于终宿主的肝内胆管中,故俗称“肝吸虫”,为人体内最小的寄生虫。①雌雄同体,似葵花子,睾丸两个,呈分支状。虫卵一端覆有卵盖,卵盖周围有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豆螺、沼螺←←←←→→淡水鱼虾←--→人←←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③致病:少量、短时间无明显症状,感染程度较重或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及肝脏损害、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④实验诊断:沉淀集卵法。⑤流行及防治:不良饮食习惯是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治疗患者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可预防本病流行。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2、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可以对肠粘膜造成比较明显的损伤。①形态:睾丸两个,高度分支,与肝吸虫相似。虫卵含卵细胞一个,其余为卵黄细胞,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②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以及喝生水。③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④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⑤流行及防治:姜片虫病的传染源是本病的患者、带虫者和被感染的保虫宿主猪。人群有生吃水生植物的习惯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不生食水生植物、不喝生水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槟榔亦有良好疗效。3、卫氏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卵巢分5-6页,形如指状,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两个、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端1/3处。其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石蟹(或溪蟹)、蝲蛄。囊蚴是肺吸虫感染终宿主阶段,人或其他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蟹或蝲蛄而感染。其会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间。4、日本裂体吸虫:寄生于静脉血管中,故又名“血吸虫”。①形态:血吸虫为雌雄异体,但多呈合抱状态。虫体呈圆柱形,状似线虫。虫卵卵壳薄而均匀,无卵盖。卵内含有一毛蚴。其尾蚴尾部分尾干和尾叉。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钉螺←←←—←→→人←←←←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阶段:尾蚴;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经皮肤感染);虫卵去路→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雌雄必须合抱才能发育为成虫。③致病:尾蚴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童虫肺部炎症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虫卵急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自于虫卵,虫卵中毛蚴能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发IV型超敏反应。(1)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2)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3)晚期血吸虫病3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④诊断:检查黏液脓血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⑤流行与防治: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群接触疫水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目前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第三章:绦虫虫体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颈节、和链体。其中颈节为头节后的纤细部分,不分节,具有生发功能,能不断长出新节。靠颈节的称幼节,链体中部为成节,内含成熟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链体后部为孕节,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可脱落。绦虫成虫无口和消化道,须靠其体壁吸收营养。1、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寄生于人体组织可以起猪囊尾蚴病,危害远重于猪带绦虫病。①形态:成虫:头节近似圆球形,直径0.6-1mm,有4个大而深的杯状吸盘,顶部中央隆起为能收缩的顶突,其上有25-50个顶钩,,头节之后是颈节,不分节,有生发作用。虫体末端孕节仅剩充满虫卵的子宫,每一孕节约含4万个虫卵。子宫由主干向两侧分支,每侧7-13支。虫卵:呈球形。卵壳薄,易破碎,粪检时常为已脱去卵壳的不完整虫卵,卵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有放射状条纹。胚膜内含球形六钩蚴。②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感染方式:吃入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感染方式→→自体内重复感染:因恶心、呕吐使孕节反入肠道。→自体外重复感染:(肛门→手→口)→异体感染③致病:(1)猪带绦虫病(2)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远大于猪带绦虫病。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游走性结节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治疗:吡喹酮眼囊尾蚴病虫体死亡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④诊断:观察孕节子宫分支情况即可确诊,并可与牛带绦虫病相鉴别。⑤流行与防治:(1)患绦虫病要及时排虫,以免并发囊虫病。(2)排虫时注意有无呕吐现象。(3)排虫后检查头颈节是否排除以确定疗效。2、肥胖带绦虫:虫卵不会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中间宿主只有牛。孕节常单节排出,可主动逸出肛门,猪带绦虫孕节常多节连在一起脱落,被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