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形势与前景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一)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趋势2006年俄罗斯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不难看出这一点。1、从生产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势头不减,但增速放缓。俄罗斯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长6.7(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比上年高出0.3个百分点,虽然低于大多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但超过主要发达国家和大多数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其中,农、林、牧业增长1.7%,渔业增长12%,采掘业增长2.1%,加工业增长4.8%,建筑业增长14.1%。第一、二产业均呈上升态势,且增幅普遍高于上年水平。第三产业情况好于一、二产业,其中,宾馆和餐饮业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回升2.4个百分点。2、从需求角度来看,社会需求增长较快(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增长速度。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增幅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2)市场销售情况继续好转。据统计,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9.3%,增幅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3)净出口增长速度加快。2006年进出口贸易顺差达140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贸易顺差创10年来新高。(二)促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俄罗斯经济形势不断趋好的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从内部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调整政策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一是政府实行谨慎的货币信贷政策,制止自然垄断部门产品(服务)价费过快增长,使俄罗斯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这对俄改善金融市场、增加稳定基金资金和黄金外汇储备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政府实施相对保守的财政政策,尽管2006年联邦预算名义支出比上年扩大了20%,但政府一如既往地禁止预算平民主义,联邦预算支出小于收入,这对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年的政策至关重要,因此保证了平衡预算的执行(联邦预算盈余占GDP的8%)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为降低债务代际负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政府建立私人――国家伙伴机制,为国家直接参与某些具体经济纲要(如经济特区法、投资基金法、租让法、发展银行法等)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保障。(2)宏观经济环境趋好。一是通胀率下降。2006年俄罗斯消费物价增长9%,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二是卢布汇率稳定。卢布稳定,适度走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利。卢布连续几年保持稳定,这是俄罗斯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卢布稳定,符合普京总统提出的争取在2007年前实现卢布的完全自由兑换的宏伟目标。俄罗斯虽然已实现卢布在国内的自由兑换,但卢布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只相当于汇价的23%,再说,外汇供应较充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布适度走强是有充分根据的。如果政府制定的强势卢布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金融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一,卢布兑换美元的汇率上升。不利的是影响出口,国家外汇储备短期会受到冲击但长期有利,俄罗斯的国际资信等级也会提高。其二,刺激居民储蓄增长,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其三,大幅度降低国家外债负担。其四,为本国证券市场吸引大量外来资本,同时对本国利率产生抑制。更重要的是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走出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陷阱”。当然,强势卢布政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回落。2、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措施的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2)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攀升导致石油出口收入增加。(3)国外市场对俄罗斯产品(主要是能源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增大为俄罗斯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二、俄罗斯国内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讨论(一)经济增长与国民优先发展方向的定位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问题仍然是2006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多数人认为国家不应一味地追求GDP翻番,而应以增长质量和增长机制为重点。其主要观点如下:(1)制度保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增长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探索经济翻番的思路是不对的。在目前俄罗斯面临经济增长要素“效率低下”条件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首先是政治和法律,即国家管理、司法、议会等制度状况,以及国家保障执行现行法律的能力。原因很简单:企业要想具有竞争力,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其中包括合同的执行)是关键。如果司法和护法机关不能履行其职责,势必加大企业的交易成本并降低其竞争力。(2)质量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是,需要的是长期的高增长速度,而不是短期行为:二是,只有实行经济结构的优化,如实现经营多样化、降低国民经济对燃料动力综合体的过度依赖、快速发展后工业化部门等,高速度才具有实际意义。三是,经济增长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非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看风使舵、临危下石的虚假增长。(3)实现增长的途径。一是靠投资和储蓄,二是建立类似于苏联时期以“强迫储蓄”和“勒紧裤腰带”为基础的所谓“动员型经济”。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2、国民优先发展方向的定位2005年9月,普京提出了“国民方案”,即国家优先发展方向。其含义是指,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紧密相关,涉及教育、卫生、农业和住房(实行抵押贷款)四个方面。2006年又增加了克服人口危机一项。上述优先发展方向的确定,意味着俄罗斯经济与政治新阶段的开始。现阶段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后工业化社会“传统福利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领域深度转型的任务。上述国民优先发展方向的实施,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追加预算资金提高职工和居民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对社会领域部门进行结构改革。二者缺一不可。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仅与工资水平有关,也取决于工作效率。在某种意义上,社会领域特别是预算部门的结构改革更为重要。俄罗斯过渡时期经济研究所所长盖达尔等人认为,要防止在国民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所谓的预算软化问题。普京总统在谈到国民优先发展方案时特别强调,必须遵守硬性预算约束原则,必须保持预算平衡并严禁扩大国家对对外经济的依赖性。在盖达尔等人看来,要保证预算约束硬化必须做到两点预算必须保持平衡,这是其一,其二是,国民方案的实施期限最好不要超过两年,以便财政资金有保障。(二)经济增长的保障机制俄罗斯国内在关于经济增长问题上历来存在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从目前来看,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有递渐弱化的趋势,两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对方的观点,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例如,双方普遍认为,应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完善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积极发挥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保障宏观经济稳定并杜绝货币与预算政策中的“平民主义”。1、制度建设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2005和2006年俄罗斯继续完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立法工作。例如,通过了《商品和服务及其价格形成法》草案(该法正式通过后将取代现行的《自然垄断法》)。还进行了行政改革、减少了许可证签发的业务范围、通过了关于租让协议和关于经济特区等重要法律、硬化了国家采购招标程序等。但同时要指出的是,制度建设尚未得到彻底改观。原因是:一是,俄罗斯行政和地方自治改革受时滞效应影响,其效果尚不明显。二是,俄罗斯国内对某些领域的改革褒贬不一。例如,前面提及的《商品和服务及其价格形成法》草案,遭到垄断部门和部分自由经济学家的批评。再如,2005年俄罗斯政府就增值税从18%降至13%的问题展开讨论。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政府自由改革派持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有二。认为税收管理体系无效,这是其一:其二是,对预算的稳定性有疑虑。企业代表则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如果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伙伴式的,如果税收稽核的结果仅仅是增加了企业的支出,税率水平就不再发挥任何实质性作用。普京总统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讲话中也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无权对企业实施恐怖活动”。2、国家作用(1)加强对战略性部门的控制。主要办法有二:一是通过司法程序监管国家控制的财产。“尤科斯”公司便是典型案例。二是购买已私有化企业的资产。例如,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即是国家以低于市场价的130亿美元从原所有者手中购买的。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在其作用发挥方面表现“游刃有余”,许多参加过1995-1996年抵押拍卖的私人所有者吸取了“尤科斯”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教训,纷纷表示,只要当局的报价符合市场行情,他们随时准备出售资产。(2)充分发挥稳定基金的作用从目前来看,稳定基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利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价格高的有利条件,对国家经济结构进行微调,以消除经济过度依赖燃料动力部门的被动局面。在政治方面,避免苏联的命运在俄罗斯重演。目前,俄罗斯国内要求将稳定基金用于投资的呼声很高,但政府的态度很明确,稳定基金只能用来支付外债和弥补养老基金的亏空。此外,稳定基金的使用还应满足两个条件:必须保持稳定基金占GDP的固定比重、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三、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一)长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根据俄罗斯过渡时期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俄罗斯长期经济发展模式不外乎三种:1、欧洲模式欧洲模式亦称澳大利亚模式。这种模式以爱沙尼亚、波兰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爱沙尼亚是后苏联国家,改革之初严重依赖廉价的自然资源,现在已完全摆脱这种依赖,完成了结构改造,在发展水平和制度建设方面已达到欧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波兰虽然一直面临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但已建立起欧洲的经济与政治制度。在此背景下,波兰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转轨国家中经济发展超过危机前水平的第一个国家。澳大利亚是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多样化并吸引大量外来移民的国家。俄罗斯如果选择这一发展模式,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1)经济保持较高或平稳的增长速度,以接近世界最发达国家水平。(2)各经济部门能够吸引大量外资,避免外资集中流向燃料动力综合体部门的趋势。(3)实现经营形式多样化。(4)实施保守的财政政策,保障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最发达国家水平。采取该模式实施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并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效率。这是最优的模式选择。2、墨西哥模式这一模式的前提是,通过发展燃料综合体及其相关部门来保障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其一,经济保持高增长速度。如果石油价格维持高位,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活力能够大大超过欧洲模式。其二,外商直接投资额巨大,但主要集中于燃料动力综合体等少数部门。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其一,经济结构单一。燃料动力综合体在出口和GDP结构中均占较高比重。受“荷兰病”影响,其他部门竞争力普遍低下。其二,与上述问题有关,出口结构单一。出口以原料产品为主。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会大大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进行大规模投资。国家将投资发展基础设施、创立保护私人投资者的制度、对吸引力相对较弱的私人经济部门实施直接投资。第二,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同类产品的冲击。部分国内产业竞争力低下将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民经济部门(首先是农业和食品工业、某些机器制造业部门)将在同外国产品的竞争中倒闭。俄罗斯如果采取这种模式,会出现某些不良后果。第一,该模式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如果对外经济行情有利,则运行平稳:反之则反是。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燃料动力部门、经济结构单一,因而存在重复苏联发展老路的风险,即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大,一旦对外经济行情恶化就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第二,实施该模式会导致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如前所述,实现社会领域部门现代化,是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而不重视社会领域的改革,恰恰是这种模式的致命弱点。社会部门得不到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也就不可能取得长足进步。3、尼日利亚模式这种模式亦称委内瑞拉模式。其前提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有利的对外经济行情。该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政策两个方面:第一,集权化趋势得到加强。燃料动力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集权制度创造条件。与劳动生产率增长无关的雄厚财政资金的存在,容易形成置纳税人利益不顾的权力体系。第二,“廉价”财政资金的存在,使经济政策能赢得政治上的支持。在这种模式下,国家投资成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