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国内外讨论观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国内外讨论观点收集国内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总括特点:第一,新兴技术的群体涌现,协同融合。和前几轮工业革命,也就是蒸汽机、电气、IT,这些以某一项工业技术占主导的情况不同,这一轮工业革命需要协同融合。比如,信息化浪潮并没有终结,仍然方兴未艾,出现了以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为特征的新信息化浪潮,或者叫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个人电脑的出现,第二次是互联网,第三次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特征的浪潮。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和新兴技术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有很强的催化作用。生物技术也是如此,生物能源与新能源之间还产生了耦合效应。第二,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到新技术革命中。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2009年年底,美国出台了“重塑美国制造业框架”的政府文件,其中涉及6大产业,绝大多数都跟我国的“七大产业”有相似性;欧洲出台了“2020年可持续与包容性的智能发展战略”;日本也出台了“日本2020新增长战略”。从这几大主要经济体的选择来看,对新兴技术的选择日益趋同,各国基本上都把新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本国或本地区今后发展的重点。这些主要经济体普遍认为,在这些领域可能存在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到了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加上政府采取适当措施支持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新一轮高增长。新兴经济体则试图通过重点突破的战略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比如,巴西利用自己独天得厚的资源优势主要在生物能源领域展开突破。第三,应对共同挑战。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能源安全,第二是环境与气候变化。而且这两大驱动力也是全球共同应对挑战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和合作是必然的。既有竞争一面,各个国家试图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另外必须走合作道路,共同采取行动才能应对全球面对的挑战(二)技术特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大规模定制生产这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新材料复合化、纳米化,二是生产制造快速成型,三是生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得益于关键技术的突破,本次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也出现相应的重大转变,既突破福特模式下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也区别于高成本的个性化定制,生产企业在差异化产品和生产成本之间寻求着有效平衡。1.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现有大规模生产方式追求的是生产成本的最低化,通过细化的劳动分工和规范化的作业流程,生产大量标准化产品,以获取规模效益,这一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区别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路是,在生产过程中强化产品内部结构的标准化,增加顾客可感知的外部结构的多样性。基于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将不同系列产品所涉及的零部件进行统一,使原有大规模制造中基于成品的批量生产转化为基于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辅之以多样化的外部构造,实现以低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2.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传统的刚性制造系统由专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系统设计在运行后配置固定,因而适应的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整个系统投资巨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不同设备厂商控制软件间的不兼容,系统的集成和操作也存在困难。本次工业革命中,以可重构制造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制造系统将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这类制造系统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以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灵活性以及突出的生产能力。目前大众公司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就有类似构想,该平台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实现标准化,令它们可以在不同品牌、级别的车型中实现共享,从而极大降低车型开发费用、周期以及生产环节的制造成本。3.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都是基于工厂范围的集中型生产方式,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将此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涌现了众多规模庞大的生产企业及厂房。本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大量物质流被成功虚拟化而转化为信息流,故此除必要的实物生产资料和产品外,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可被无限细分,从而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借助丰富的产品设计程序和模板,搭配社区网络媒体的扩散效应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创新者转变为制造者的成本迅速降低。(三)产业组织网络化和产业集群虚拟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是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变迁而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分散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转向纵向一体化的工厂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并因规模经济形成了产业垄断。本次工业革命中,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呈现出组织方式的新趋势。1.产业组织网络化。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市场中,企业间以网络方式跨越边界与环境的的紧密联系,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将原来在企业内部的纵向链条上的生产过程分离出去,或者说从价值链体系的某些阶段撤离出来,转而依靠外部供应商来供应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者职能活动,形成纵向分离。另一方面,原有的竞争对手,或者不同产业的企业,都因为技术、产品或业务的横向联系,形成了新型竞争协同的网络关系。企业外部边界模糊,使得组织与外部市场联系在一起,把整个组织的触角伸到了市场的各个角落。与网络化相对应的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结构层次精简,淡化组织中的等级制度,使结构富有弹性,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2.产业边界模糊化。如今,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首先,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获取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协作服务,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成本降到最低。在销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使最新产品在短时间内行销全球。更为重要的是,今后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将超过实体价值的比重,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还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信息系统、配套软件、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与此同时,数字化发展也带来了原有服务业部门的重构,比如许多服务产品原本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而需要同时进行,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等,都会因为信息技术而有所突破,服务业产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可以说,今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两者之间的组织边界也因此渐趋模糊。3.产业集群虚拟化。基于特定地理范围的产业集群是重要的产业组织模式,极大影响着产业的空间布局及竞争优势。而今后借助于发达的信息、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平台,产业集群的集聚范围、内容和形式会快速变化,传统的地理集群的空间局限正被逐渐突破,并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即产业集群发展的虚拟化。利用网络经济所创造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各类产品服务在虚拟环境下得以实现。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整合各种资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这一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内部组织形式,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户会借由虚拟产业集群突破资源困境,能够以低制造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而获得成长。(四)人类进入自工业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悄悄到来,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层技术变革的带动下,人类社会将进入自工业化时代。第一次机械化,第二次电器化,第三次数字化,但更重要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自工业化的时代。实际上农业社会时期,主要是手工业,那时候生产的文化属性是自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这样的自生产被抛弃掉。第三次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回归到自生产的文化属性。自工业化时代到来将会替换原有的价值创造链条。例如电子商务很流行,利用这样的平台,加上有3D打印新技术的出现,若某人要生产某一个产品,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通过网络平台自己或请人进行设计。设计完以后,委托3D制造商打印出来,最后由快递发送给总体策划人,组装起来成为一个产品。然后就可以把整个在网络上进行的工业链组织,以及设计创意整体打包卖给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可以把新产品做出来,这就是自工业化的时代。(五)企业组织架构的变化随着分散型企业组织架构的崛起,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逐步被边缘化,让位于社会化、扁平化的社会模式,这是未来社会经济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新型的通信和新的能源机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作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中央企业,我们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并形成高技术产业群,同时看到专业型、各种中小企业、区县组织更具创造性,大的国有企业和大的跨国公司与广大中小企业融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企业从简单商业模式向复合商业模式转变,从“市场发现型战略”向“创新型战略”转变,即从“柯兹纳型企业”向“熊彼特型企业”转型。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国内学者主要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大于机遇(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方式的“巨变”,当前脱胎于制造业“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国际分工体系将可能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新国际分工可能更有助于发达国家重拾制造业竞争力。第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其一,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将可能丧失。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低要素成本优势不能在未来“大规模定制”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将失去生产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二,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的新型装备是实现终端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拥有新型制造装备技术和生产能力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新型制造装备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符合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比较优势,而且强化了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导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产业体系将被进一步固化。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二三产业关系。其一,从二、三产业关系来看,由于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装备完成,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制造业的主要业态,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将是研发、设计、IT、物流和市场营销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及时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更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间上更为集中,以及二、三产业的界线模糊化。其二,从就业结构上讲,一方面,由于生产环节大量使用新型装备替代劳动力,使得制造业环节的劳动力需求绝对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服务业活动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活动,制造业的主要就业群体将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持的专业人士,这就使得二、三产业的相对就业结构朝着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增长方面发展。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下,低技能的生产工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这对各国的教育、人才培育和就业结构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第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其一,当发达国家重新获得生产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重新回流至发达国家,制造业重心向发达国家偏移。其二,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先发优势,将更有可能成为新型装备、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趋势下,发达国家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主要新型装备产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和控制国,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其三,由于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度更高,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四,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利益分配机制。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生产关系、从而分配方式的革新。其一,生产制造环节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当前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产业转移至低要素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简单、重复性的生产任务,进入门槛较低。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难以为继。生产制造环节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资本品和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