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农事诗祭祀与生活诗经中的植物麦瓜稻禾荏菽麻薁葵郁李芣苢第一节、《诗经》和上古中国的农事活动一、农业的产生先民在采集、渔猎生产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可以在一定季节、一定地区定居下来,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为培育农作物提供了可能.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先民逐渐可以根据物候的变化来掌握农时、安排生产,于是农耕生产逐步成了先民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先民在从事生产劳动时,既顺应自然又有所作为。顺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作为:春祈、秋报,希望把握不确定因素。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周人的主要食物来源靠农耕。因此《国语·周语上》谓“民之大事在农。”二、农事诗的界定“农事”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可见这里“农事”是指耕耘、收获和贮藏等农业活动。郊祀:周代最为隆重的祭祀天地日月祖先的祭典,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东郊祭日,西郊祭月最早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诗经》中农事诗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说过:“《雅》《颂》之中,凡为农事而作者,皆可冠以豳号。”“或疑此《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即为‘豳雅’,”“或疑《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及所谓‘豳颂’。”农事诗的提法起于1930年代。郑振铎称之为“农歌”:“民间的农歌,在《诗经》里有许多极好的。他们将当时的农村生活,极活泼生动的表现出来,使我们在二千余年之后,还如目睹着二千余年前的农民在祭祀,在宴会,在牵引他们的牛羊,在割稻之后,快快乐乐的歌唱着;还可以看见他们在日下耕种,他们的妻去送饭;还可以看见一大群的牛羊在草地上静静的低头食草;还可以看见他们怎样地在咒恨土地所有者,怒骂他们夺去了农民的辛苦的收获;还可以看见他们互相的谈话,讥嘲,责骂。总之,我们竟不意的见到了古代的最生动的一幅耕牧图了。”第一次使用“农事诗”一词的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中将“农事诗”界定为“纯粹关于农事的诗”周代的诗歌《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但他在其另一篇论文《<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的反映》中把《思文》也列为《诗经》里专咏农事的诗”。这是狭义的农事诗概念,即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许多研究者在研究《诗经》农事诗时都以这十一篇为主,很少涉及其它篇目。其实,对《诗经》中的农事诗的理解应当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韩国学者李宇正认为农事诗是“指那些以描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诗歌”。即包括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与农业相关的)宗教、政治等几个方面。所以《诗经》中的那些反映采集劳动的诗歌如《芣苢》、《十亩之间》、《采蘩》、《采葛》《采蘋》等,反映畜牧业的《小雅·无羊》,反映林业的《伐檀》,反映渔业的《潜》等都应当成为农事诗的构成部分。第二节农事诗的分类《诗经》中的农事诗可大致分为农业祭祀诗和农业生活诗两类一、农祭诗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和《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属于农业祭祀诗。周人便围绕农业生产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如藉田礼、社祭、稷祭、蜡祭等。1、籍田礼籍原来写作“耤”,指帝王亲自耕种(田地):“亲祭先农,耤于千亩之甸。”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籍田又称为公田、甫田、大田,籍田的产出,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由周天子代表所有族人向先祖献祭。所谓籍田礼,就是每年正月开春播种之时,周天子亲率王室大臣在籍田上所举行的始耕典礼。表示王者先天下而耕种,重视农业生产,寄托劝勉农耕的意思。亲蚕礼:三月(季春之月),王后就要率领嫔妃命妇带着农具亲自去桑田采叶喂蚕。《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这就是所谓的开耕仪式,象征着一年的生产正式开始了。剩下的一系列生产环节,要由庶民去完成,即《国语·周语》中所说:“庶民终于千亩”。周人克殷之际,见到殷朝的王公大人不事生产、淫逸败德的现状后,其祖上在原始社会习惯约束下的躬身劳作的朴素行为,便在他们的观念中幻化出浓重的道德色彩。王公躬耕亲劳的行为便被赋予了政治德行的精神含义。农耕事业对周人而言,不仅是生存基业,也是维系其统治地位的政治手段《雅》、《颂》中的农事诗有很大一部分与籍礼有关,如《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载芟(shān)载柞(zuò):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泽泽:通“释释”,土壤疏松。隰(xí):低湿地。畛(zhěn):高坡田,或田地间的小路又除草来又砍树,田头翻耕松土壤。千对农人在耕地,洼地坡田都前往。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侯:有。主:天子。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据于省吾考证:“主、伯、亚、旅四者,皆略举当时自天子以下卿大夫之禄食公田。”疆:同“强”。以:弱。嗿:(tǎn)吃饭的声音有天子有公卿,还有大夫和众官,有的强有的弱,地头吃饭声音响。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依:健壮略:锋利俶(chù):始。妇女温柔又娇媚,小伙子们真强壮。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实:种子。函:含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达:出土厌厌:整齐貌麃(biāo):谷物的穗。秭(zǐ):谷物计量单位,一秭是10的24次方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烝:进。畀(bì),给予。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洽:合。以洽百礼,谓各种礼仪都周全有飶(bì):飶飶,飶通“苾”,芬芳。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胡考,弥年寿考曰胡,胡考,生前长寿的先祖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献祭椒酒香喷喷,使得先人得安康。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二、农业生活诗诗经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周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农耕生活的真实反映,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他们用淳朴的歌喉,简单生动的语言,唱出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在自然经济的时代,人在劳动中获得生存资料,劳动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人的生存需要在劳动中逐渐实现因而产生快感。《诗经》因而有不少描写劳动场景与抒写劳动愉悦的作品。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闲闲:悠闲的样子泄泄(yì):遲緩、疏散之貌:行:且,将要《十亩之间》一诗,朱熹以为是贤者归隐之作。清代姚际恒认为“类刺淫之诗”,理由是‘古称采桑皆妇人,无称男子者,若为君子思隐,则何为及于妇人耶?”又说:“古西北地多植桑,故指男女之私者必日‘桑中’也。”稍后,.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故作折衷之沦,说此诗写的是借其妇归隐,“盖隐者必帮眷偕往,不必空招朋类也。”余冠英先生说:“这是采桑者劳动将结束时呼伴同归的歌唱。古时西北地方种桑很普遍,和今时不同。”桑林里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劳作后的疲惫与满足,拖长了声调在呼朋引伴,准备回家。六个兮字,放慢了节奏,拉长了声调,让我们体会到一种舒缓而流动的轻松感受,也让我们品味出劳动者心里的愉悦与满足。《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繁盛貌薄、言:皆语词有:收获,有的说是择取掇:拾取。捋(luō):捋取袺(jié):拉起衣衽以盛放物品。襭(xié):把衽插在衣带中以盛放物品方玉润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唐人《竹枝》、《柳枝》、《棹歌》等词,类多以方言入韵语,自觉其愈俗愈雅,愈无故实而愈可以咏歌。即《汉乐府·江南曲》一首“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芣苢是什么?1、车前草《毛传》:“芣苢,车前也,宜怀妊焉。”朱熹《诗集传》云:“芣苢,车前叶,……或曰其子治难产。”古人引申解释:采摘芣苢是为了怀孕生子,怀孕生子是因为政治稳定,天下清明。疑点:诗中的这组动作似是在采集籽实,而不是采摘草类。用这组动作来采集车前子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它太碎小了。车前子无恶臭刘向《列女传》蔡人之妻宋人之女,出嫁后丈夫患恶病,其母亲想要使她改嫁。女儿说:“夫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壹与之醮,终身不改,不幸遇恶疾,不改其意。且夫采采芣苢之草,虽其臭恶,犹始于捋采之,终于怀撷之,浸以益亲,况于夫妇之道乎!”2、薏苡闻一多《匡斋尺犊》中曾指出:芣苢与薏苡为同一物。《逸周书》:“康民以桴苡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从《芣苢》所写采集的动作来看,芣苢应是:禾本科植物,且籽粒较大,茎秆较高,易于“采之”“捋之”“掇之”“袺之”“襭之”者。《史记·五帝本纪》:“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史记·夏本纪》正义亦引《帝王纪》曰:“(修己)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可见,在古代,修己吞薏苡而生禹的传说确实流传颇广薏苡以它特殊的生长习性成为尧禹灾民的救生粮正因为薏苡求了禹夏族的命使其生存繁衍这才有姒(即苡)姓夏民,故而在禹夏族人的心目中他们的生命是薏苡给的,薏苡是他们的图腾从语言学分析中得以了解,芣苢之得名,在其具有生人的功能。“芣苢”与“胚胎”古音全同,这大约是之所以得名的缘由。《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薏仁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女子采摘芣苢或是出于实用性的目的,或许与祖先崇拜有关。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犉(chún):大牛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湿(qì)湿:耳动貌。是谁说你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是谁说你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群到来时,只见羊角齐簇集。你的牛群到来时,只见牛耳摆动急。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讹(é):同“吪”,动,醒。何:同“荷”,负,戴。餱(hóu):干粮物:毛色。牲: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具:备。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边作小饮,有的睡着有的醒。你到这里来放牧,披戴蓑衣与斗笠,有时背着干粮饼。牛羊毛色三十种,牺牲足够祀神灵。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以:取。薪:粗柴。蒸:细柴。雌雄:“飞曰雌雄”,此句言猎取飞禽。矜矜:小心翼翼。兢兢:谨慎紧随貌,指羊怕失群。骞(qiān):损失,此指走失。崩:散乱。麾:挥。肱:手臂。毕:全。既:尽。升:登。你到这里来放牧,边伐细柴与粗薪,边猎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群到来时,羊儿小心紧随行,不走失也不散群。只要轻轻一挥手,全都跃登满坡顶。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众:蝗虫。古人以为蝗虫可化为鱼,旱则为蝗,风调雨顺则化鱼。旐(zhào):画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ǔ):画鸟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大人:太卜之类官。占:占梦,解说梦之吉凶。溱(zhēn)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