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成立最早,影响最大)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造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体现其“为人生”的宗旨。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畅、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初期主张“文艺而文艺”,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提倡“表同期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3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精炼”为特色,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帅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五卅”运动后,诗社活动停止。4《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形象最大的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莎菲》的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女性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独特、新颖而深入。莎菲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五四之后,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和挣扎,作品塑造了莎菲孤独的灵魂。莎菲是属于一个始终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之内,努力挣扎追求的女性,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而寻不到出路的女性。作品深入而独到地表现了女性寻找爱情的种种在内心深处的困难以至困境,表现了女性的血泪和忏悔,写出了女性的时代苦闷。5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处女作《幻灭》)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⑵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6京派小说指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等,他们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构建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二、解答题□新感觉派20年代末期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度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的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化的都市文学,极力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分裂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世英的《夜总会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也存在颓废、悲观倾向。背景:在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位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喜爱下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都会主义小说”.发展:萌芽期: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至同年年底该刊被查禁;成熟期: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现代》创刊,为新感觉派提供了最重要的发表阵地。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已经形成。解散期:1935年初施蛰存因故辞去《现代》编辑一职,标志着这一流派的解体。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从题材看,用快节奏和五彩缤纷的色调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第二:从艺术表现看,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新感觉派“刻意捕捉新奇、独特的感觉和印象中去,并把主体感觉投诸客体,使感觉外话,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第三;在人物刻画上,新感觉派运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运用意识流、心理分析等技巧,描写现代都市人迷茫心灵和精神失落所造成的双重人格。闻一多《死水》“三美理论”闻一多;原名家骅,湖北人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从《红烛》自由体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到《死水》新格律体古典主义现实主义1;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全诗20行,一行9字,由2232,2322,或3222都以双音节词结尾,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加上“沦”与“羹”,“花”与“霞”,“沫”与“破”,“明”与“声”,“在”与“界”相协,每节换韵、富于变化,节奏感、韵律感很强,确有音乐般的美感。2:绘画美:指词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于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中常出现红、黄、蓝、白、黑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感的物象,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罗绮”都是闻一多诗绘画美的表现。3:建筑美:指从诗的整体外形来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的限定每行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死水》每行四节,互相之间字数相同,整齐呈建筑状,具有外形整齐之美。=》从五四初期白话诗到新月诗派、象征诗派,中国新诗经历了一个从外在形式摸索到诗本体艺术追求的过程。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的特点一,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喜欢用第一人称叙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染上浓厚的自我表现的色彩。真实表现作者的内心。二,不注重外部事件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小说的线索,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三,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分析祥子的悲剧命运1、从客观方面来说,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并且成为这个病态的社会的牺牲品。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存在着尖锐的冲突。2、从客观方面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穷的求生之道。他自以为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二,个人性格心理上的弱点。比如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以至于生活态度受虎妞的改变。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他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的艺术形象?答:①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夫。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相同的穷人。他坚韧顽强,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他自尊自信,鄙弃一班洋车夫的堕落。这时候的祥子,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②在小说的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祥子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至此,祥子的形象仍然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③祥子遭受最后的沉重一击后,再也没能站起来。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他和他赌他拦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而且讨厌拉车。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①虎妞在小说里兼有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她是剥削者的女儿与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他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里也因之变态,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子夜》中赵伯韬和吴荪甫的艺术形象?答:《子夜》的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为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他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他的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似乎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振兴带来了希望。②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ⅰ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ⅱ在对待双桥镇的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另一面;ⅲ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③吴荪甫的性格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实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这种两重性使他处于夹缝中,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④《子夜》刻画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吴荪甫的形象塑造,精确的概括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①作为吴荪甫的对立面,赵伯韬这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也塑造得较为成功。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与反动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他淫荡腐朽、性格骄奢。玩弄各式各样的女人,并以此为荣。从中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性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私语渴求与满足,正是剥削阶级本性的流露。问题:1:茅盾《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这是他小说的处女作,表现了大革命前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农村三部曲的小说有《残冬》《春蚕》《秋收》2:《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