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编导的影片《江湖儿女》公映以后,备受各方瞩目,引来众多评论,在获得多方好评的同时,也有一些批评和争议,而该片的票房收入则创造了贾樟柯电影的新纪录,与其以前的影片相比,无疑赢得了更多观众的青睐。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仍以其独具个性的电影创作显示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该片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对社会变革中的现实状况和普通民众生存境遇之关注与思考,并延续和保持了其原来的美学风格。同时,该片又注重在历史反思中抒发人文情怀,并增强了类型意识,从而凸显了一定的艺术新意。《江湖儿女》的叙事时空从2001年至2018年,这一阶段正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的步履是快速、艰难而沉重的,对社会各个阶层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状况和命运遭遇。影片以此为背景,着重通过斌哥和巧巧这一对情侣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人生经历、情感纠葛和命运波折,从一个侧面概括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给下层民众带来的各种影响及其生活境遇和思想情感的变化,较生动地勾勒和描绘了社会众生相。贾樟柯在谈到这部影片创作的缘起和主旨时曾说:“写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到我自己,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十几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剧烈,个人的情感世界里也有很多被摧毁的,但也有许多值得保留的。社会和人都蛮辛苦的,所以就拍了这样一个电影。”影片对这一段历史的反思既有宏观的展现,也有微观的描写;既有客观的写实,也有主观的写意。例如,我们既可以从影片中山西大同煤矿的败落、普通矿工生活的困窘、三峡奉节移民的搬迁等简略的影像叙事中领悟到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也可以从棋牌室、歌舞厅、麻将桌、喝酒仪式、街头斗殴以及在各种场合出现的各类人物的做派、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所留下的各种痕迹。影片所表现的“江湖”是一个宽泛的领域,贾樟柯曾对片名作过这样的阐释:“‘江湖’意味着动荡、激烈、危机四伏的社会,也意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儿女’意味着在变化、变革、乱世之中保持着有情有义的男男女女。”的确,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它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氛围和地域环境里则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些人是有意“混江湖”,以此来扬名立万,作为自己谋生和立足社会的手段;有些人则在不经意间被裹挟进了“江湖”,在挣扎中妥协,在挫折中成长,无论处于何种境况,都始终心怀情义,成为“江湖儿女”中的佼佼者。无疑,在时代潮流的猛烈冲击下,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人生选择,也会有不同的命运结局。但心怀情义者的人生,却是应该敬重的。影片中斌哥、巧巧等人的遭遇、波折和选择,及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就生动、形象地对此作出了具体注解。由于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的组合,所以影片对历史的反思也具体体现在对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遭遇和人生选择进行细致描述与深入剖析等方面,由此既探讨和反思了历史现象的本质,表达了编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各种问题的针砭,也真实而深入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向观众传递了多样的人生况味。影片对斌哥和巧巧这一对情侣感情经历的勾勒与思想性格的塑造,就较好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各种元素在其身上的投影。斌哥曾是县城“江湖”里的黑帮老大,他不但掌管着棋牌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而且还有很多小弟跟随,做派威风。然而,时代的流变让一些更年轻的“江湖混子”向斌哥的权威发出了挑战,于是,在一场严重的街头斗殴之后,受伤的斌哥被判入狱。待他出狱后,昔日的江湖弟兄已哄散,于是他南下奉节,企图在商场上创出自己的天下。但是,天不遂人愿,他不仅没有成为富翁,反而在酒桌上喝残了自己的双腿。当他无奈之下重回县城后,曾被他无情抛弃的巧巧则不计前嫌收留了他,并千方百计救治了他。然而,当他一旦获得了行走能力时,又不辞而别,悄然离去。作为斌哥女友的巧巧,最初依附于斌哥,她虽耳闻目睹县城“江湖”里的是是非非,但并未卷入其中。然而,当斌哥在街头斗殴中遇险时,她则挺身而出,拿起斌哥的枪毅然鸣枪镇住了那些“江湖混子”,使斌哥得以脱险。她被捕入狱后没有说出枪的来历,替斌哥承担了责任。她出狱后又千里迢迢到奉节寻找斌哥,但却被斌哥无情放弃。此后她意欲去新疆谋生,最终却重返故乡。在这一段“行走江湖”长达7000多公里的路途中,她接触了各种人物,也经历了各种遭遇,这就使她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更透彻地了解了生活。巧巧曾面对大同郊外的火山群对斌哥说过,“火山灰可能是最干净的,因为它经过了高温燃烧。”这些话语既表达了巧巧对火山灰的遐想与认识,也是她的性格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成熟的写照。生活的熔炉使她化蛹为蝶,把痛苦化为力量,自由飞舞在自己营造的空间。该片的英文名为AshisPurestWhite(灰烬是最纯净的白色),也说明影片注重呈现了巧巧性格中洁白的一面。与巧巧的形象塑造相比,编导对斌哥的思想情感和心路历程的艺术表现还不够清晰完整,故使其形象不如巧巧那样鲜明突出;如他对有情有义的巧巧之背叛就缺乏令人信服的足够依据,因此,这种背叛并非是其性格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缺陷是令人遗憾的。由于贾樟柯年少时曾是一名“江湖儿女”,也曾崇拜过强势威武的“大哥”,所以他对影片所描绘的江湖生活及其各类人物是熟悉了解的。为此,其影片所展现的影像空间和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是真实生动而接地气的。他的影片给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变迁和下层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感打开了一扇窗户,并提供了较为典型的样本。综观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导演。从1998年开始到2018年的《江湖儿女》,他的创作生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与社会变革紧紧捆绑在一起,他密切关注着社会下层普通民众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的变化,并力图通过电影创作来思考、展现和探讨一些被忽略的社会问题,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在他早期拍摄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故乡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迷茫而无奈的小人物之悲悯和同情,正如他所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为此,他对“那些被撞倒的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此后,无论是描写一群来自小县城的文艺青年在世界之窗公园里的表演生涯和理想追求的影片《世界》,还是通过一个国营老厂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来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影片《二十四城记》;无论是通过几个不同身份的普通人走向犯罪或自杀的经历来折射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影片《天注定》,还是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情感波折起伏的影片《山河故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叙述了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一些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在影像展现、情节演绎和人物刻画中体现了浓厚的生活质感和人文情怀。其中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乃是这种人文情怀的具体体现。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在题材、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联,《江湖儿女》讲述的是《任逍遥》和《三峡好人》没有讲清楚的故事,在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上有一种延续性。这种延续性也体现了贾樟柯对这些影片所表现的题材、主旨和人物的关注与思考是逐步深入的,他所抒发的人文情怀也是始终如一的。当然,《江湖儿女》还着重表现了“情义”,把“情义”作为一种“江湖道义”予以肯定,并主要通过巧巧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塑造生动地演绎了这种令人感动的“情义”。贾樟柯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情义成为了一种古义。在每个高速奔跑的现代人身上,都应该保留这种古义。的确,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里,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所倡导的一些优良的伦理道德规范不能被丢弃,而应该得到珍视和发扬,其中也包括这种古朴的“情义”。正是对这种古朴“情义”的成功表现和演绎,使《江湖儿女》产生了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江湖儿女》在类型上采用了黑帮片与爱情片交叉混搭的方式,尽管在影片里这两种类型尚未做到有机融合,黑帮片是外壳,爱情片是内核;但编导类型意识的增强则是应该肯定的,由此也说明贾樟柯的创作正在力图转型,以努力适应当下电影市场发展的需要。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已经在其熟悉的山西文化土壤上挖了一口深井,并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我们期待着他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和类型样式等方面有更多新的拓展。转载来源: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