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通过收看今天的专家讲座,我认识到,在统计的教学中,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在新课标当中,对于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重要的、基本的工具,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课本来进行的。学生的读书过程,就是数学概念、规律、逐渐形成、理解、记忆和掌握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充满了感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它是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处于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注意力不够持久,独立思考能力差,兴趣易于转移,遇到疑难问题经常走过场,不会深入探究。为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需指出阅读的范围、2内容、目的,弄清“是什么”,“怎么样”,“学什么”,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指导时,力争做到彻底解剖,从教材中挖掘它们的丰富内涵。对关键字眼要特别点出,使学生习惯于认真仔细阅读。不同的学习环节,阅读应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全面阅读,初步了解教材的骨架和线索,并指出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阅读,学生有明确目的,带着问题读,读得踏实,思考有路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指导他们阅读有关课外读物或一些数学小册子,为深入学习数学提供宽厚的知识基础,指导他们写阅读体会及小论文等,都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二).借助活动实践,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培养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实践。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测,具体问题具体引导。先教会他们怎样去设想和分析,发现问题,再慢慢的培养这种有意识,由无意识状态的引导实践到有意识的分析再到无意识的分析,让最后的无意识分析形成一种习惯。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问题3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新课改强调: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通过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体现解决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有可以通过自己得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考虑,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猜测,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答案,并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唯一,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解释其合理性,就应该允许其存在,现实生活是这样,源4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问题解决更应该这样。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统计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