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1前言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措施,为今后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以闽江学院附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学校体育学等书籍,查阅有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论文及有关的文献资料,并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2.2.2问卷调查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80份(男180份,女200份),有效回收率95%。2.2.3数理统计法3结果与分析3.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3.1.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较为鲜明集中,其中课外体育活动能“强身健体”是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占32.11%,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吻合,也说明我校学生能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兴趣爱好”是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第二个主要动机,占31.32%;以“提高学习效率”和“锻炼意志”为目的的分别占18.42%和15.26%;另有13.95%的学生是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参加体育活动。从整体上看,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明确,符合中学阶段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兴趣爱好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这说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道德情操和思想素养的培养、文化课的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3.1.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它能调节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表2显示,有68.95%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或必要,说明他们大多数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较为积极、正确的认识。另外有6.58%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没有必要,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女生积极性低于男生,主要是因为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性别差异、学习要求不同,还需要适当地引导使其端正认识。3.1.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笔者选择学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和每次活动的时间来衡量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显示,10.79%的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为0次,32.98%的学生每周参加一次课外体育活动,35.53%的学生生每周参加两次课外体育活动,20.79%的学生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结果显示,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31.11%的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于两次,远远少于每周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求。女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更为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据广州日报2009年2月23日的一则报道:佛山市禅城区卫生局在一次抽样问卷调查中发现,禅城区中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而静态生活时间过长的现象,近8成中学生每天锻炼少于一小时!笔者的调查同样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30分钟以下的占31.05%,在1个小时以下的占87.11%,大部分学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太少,女生缺乏锻炼尤为明显。3.1.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体育运动项目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行为表现。课外体育活动在内容、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自愿性、自主性,因此,学生大都会从个人的爱好、兴趣、习惯出发来选择运动项目。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跑步和羽毛球等。从表5中可知,男生更多地会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量大、竞争性强、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女生主要选择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游戏等一些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对抗性弱、身体接触较少且符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运动项目。这充分说明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对抗性强、趣味性强、娱乐性强,不喜欢枯燥、单调的运动项目。另外,18.42%的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他们还需要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项目,如登山、越野、街舞等,女生还有喜欢健美操、瑜伽等。但是由于这些运动项目都是新兴运动项目,学校开展这些新兴运动项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受到局限,同时学校必须承担较大的安全风险及提供更完善的组织与管理。3.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3.2.1学习紧张、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除周一到周五在学校的学习之外,双休日许多学生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或请家教进行辅导。这样基本上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根本没时间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2.2运动的氛围。家长、老师和同学在行动和意识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调查显示,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家长、老师的支持率、同学的影响率占74.35%,说明师长的支持、周围爱好体育同学的影响也很重要。因此,如果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就能够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又能够活跃整个校园体育运动的氛围。3.2.3职能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又一因素。目前,国内的应试教育迫使各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因此,学校过度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教务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规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又一因素。除课间操列入了日常的作息制度外,其他形式的活动基本上是缺乏引导、疏于管理,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的自主活动处于盲目的状态。3.2.4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不足,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及场地器材的质量较劣,都直接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3.2.5缺乏教师的组织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不能因人施教,也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另外,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差、不懂活动方法、怕吃苦、怕累等也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符合中学阶段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兴趣爱好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这说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道德情操和思想素养的培养、文化课的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表明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去锻炼。4.1.2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31.11%的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于两次,远远少于每周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女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更为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4.1.3学生在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上,男生以对抗性较强为主,女生则选择羽毛球、跑步等对抗性较弱、有利于健美体形的项目为主。4.1.4学习紧张、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运动氛围等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极大。4.2建议4.2.1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力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重新审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意义,重新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功能定位。4.2.2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去锻炼。4.2.3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加强场地管理,缓解由于体育设施条件受限而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4.2.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从而推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4.2.5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持久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4.2.6通过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等方式,构架体育锻炼三维框架,把校外自我锻炼、家庭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夏(冬)令营作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和补充,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责任编辑:林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