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于1927年写的,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为参加了进步活动只能躲在朋友家中避难,心中很迷惘,既复杂又交织着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雨巷》一诗,并于1928年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的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称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戴望舒“雨巷诗人”的称号,因此《雨巷》一诗便成了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雨巷》这首诗描写了梅雨时节,江南悠长的小巷,营造出了一种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踌躇着的彷徨者。但是诗中除了这种阴沉窒息的氛围,又包含着一丝有所期待。“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期待与希望的具象化。整首诗多次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值得我们反复欣赏。本诗被众多译者翻译过,本文要介绍的是GregoryB·Lee(利大英)和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的两个版本。首先,从准确地传达原文方面来看。Lee的译文更侧重根据原文进行二次创造,有时候会漏译,错译,甚至会失去原文的经典之处,与原文的意思背离;杨的译文更忠实于原文,即更准确。杨的译文注重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但是这样的翻译方式有时会过于刻板,中译英的受众本来就是西方读者,由于文化差异,过于忠实原文的翻译在某些时候会让不同文化下的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总之,Lee(GregoryB·Lee)跟杨(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各有其长处,也各有不足。如:1.结着愁怨的姑娘Lee:nursing(看护,养育)herresentment.(愤恨,怨恨)杨:Gnawed(侵蚀,折磨)byanxietyandresentment.原文中“结着愁怨”更想要表现的是这个姑娘被“愁怨”所困扰,折磨;Lee的译文是根据原文“再创作”,没有了原文中的愁思,哀怨;杨的译文则是忠于原文的翻译,较好的表达文原文。2.冷漠,凄清,又惆怅Lee将“冷漠”一词译为“apathetic”,杨译为“aloof”。“apathetic”表示“冷漠的,缺乏热情的,提不起兴趣的”;“aloof”表示“不友好的,不友善的,疏远的,冷淡的”。显然,“apathetic”更合适,这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联系当时作者的处境,我们应当知道,作者当时正在朋友家避难,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这个词既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丁香姑娘”的“冷漠”,又能够表达作者当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失望的态度。其次,从句子结构跟表现手法来看。Lee的译文是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调整语序,适当增词,减词,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地道而流畅,以便西方读者更容易接受跟理解。在表现手法上,尽可能遵从原文的手法,在一些用原文的表现手法无法使西方读者理解时,会选择用西方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灵活性强;杨的译文更倾向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是达到了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但是过度拘泥于原文,就会显得生硬,拗口,且有一些词语跟句子是中文特有的,如果逐字逐句翻译,西方读者不一定能理解。如:1.到了颓圮的篱墙Lee:uptothebroken-downbamboofence,杨:Tothecrumblingwall,“篱墙”是用篱笆做的墙,而篱笆则是“竹子”做的,Lee的译文中“bamboofence”代替了“篱墙”,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翠绿色的“篱墙”跃然纸上,是西方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其概念。而杨的译文中“篱墙”译为了“wall”,没有将“篱”译出来。我们都知道“雨巷”本来描写的就是江南水乡的景色,“篱墙”也是江南的婉约秀美的一个表现,译文中丢掉了“篱”,使得原文失色不少。2.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Lee:evenhersigh-likeglance,lilac-likediscontentvanish.杨:Vanishedintothevoid;(无效的,空的,无人居住的;n.空间,空白)Evenherglancelikeasigh,MelancholylikelilacsLee的译文调整了语序,将“消散”放在最后,中间用插入语,最后以一个单词结尾,精炼而不草率。杨的译文使根据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的,以及“明喻”的使用也与原文一致,中规中矩。除此之外,中英文语言的表达方式对译文也有影响。英文更看重“形合”,句法结构严谨;而中文则重“意合”,意到即可,有时甚至会为为了“意合”而抛弃句法逻辑。因为《雨巷》原文是中文,所以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语(英语)的的表达方式。从这方面来看,Lee的译文更符合英语的逻辑,杨的译文更有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以上便是本文对两种译文的浅析,总而言之,从准确传达原文一丝方面来说,两篇译文各有长短,不分伯仲;从译文的句子结构跟表达手法来看,Lee的译文更加灵活,更胜一筹:从中英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Lee的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地道。两种译文各有特色,但是读起来均有不同体验,让人受益匪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关于选词关于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中英文语言(结构,整体;形合,意合;)文化差异(中国译者,外国译者)信雅达,忠实原文,语言流畅,美化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