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第一章西方教育思潮(上)第一节进步主义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同欧洲的“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或“儿童中心”。一、思想基础1.自然主义对美国进步教育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是欧洲的自然主义,法国的卢梭,“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大性,儿童不应受戒于成人,而只应受到自然的惩罚。”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应该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传统主义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变化了的美国社会的不适应,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人,为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2.达尔文的进化论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1)实用主义和经验的自然主义在哲学思想方面,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思想给进步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2)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经验自然主义者认为实在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实在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它就是人们所谈论的那样,而除了经验,我们不能谈论什么。经验自然主义之所谓“经验”的含义比较广泛;实验主义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把它称为“交互作用”。(3)经验自然主义的认识论经验自然主义认为,检验知识真伪的最后标难是,人们尝试性地提出并付诸行动的那些假设和猜测是否真正“有用”。所谓真理往往是或然的、相对的。它仅仅是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4)经验自然主义的伦理学善的行为由其结果来衡量,伦理的原则同样也要由依据该原则行事的结果来评判。如果某一原则总是导致人们不想要的结果,人们最终使会抛弃它。“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这一道德领域的终极问题是没有最后答案的。因为价值是在人们的经验中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得在日常经验的情境中左发现我们的“应该”。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对教育的根本看法(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内容上应该配合儿童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方法则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止的生活场所。(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2.教育目的观(1)对于传统教育日的的批评传统的教育目的与儿童直接的、现实的生活无关,不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因而不能引起儿童积极的主动的活动。(2)目的性质以及良好目的的标淮良好的目的应该产生于活动之中,而不是由外部的权威强加的;此外,活动要“真正的连贯一致”,而不是一串堆积的动作。目的要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使之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所定的目的,必须能使活动自由。(3)良好教育目的的几个特征第一,它必须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特定的个人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第二,它必须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第三,它必须不是一种抽象的和终极的日的实验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就是“变化”。3.课程论(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2)课程的织织府该心理学化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但他也不绝对排斥逻辑,课程的组织最终取决于它所发挥的功能。逻辑也是一种工具,它是心理次序的一个方面。4.教学方法进步主义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与教材统一。(1)“问题教学法”杜威和进步丰义的观点相一致,主张学校应鼓励儿童在行动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求得知识.并提出一个著名的说法,即“从做中学”。主动作业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就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2)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是克伯屈于1918年从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并在“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所创行的。在设计教学法中,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选择、计划并进行他们自己的工作,“设计”可以促使儿童作有目的的努力。从理论上讲,设计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要对从他们经验中产生的问题加以界定,他们的活动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任务为中心,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需要通过行动的结果来加以检验。5.教育应有利于发展民主和自由(1)学校应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2)教育必须与民主社会相适应(3)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创设一个活动的、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有责任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4)儿童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改造主义教育一、改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改造主义自称是进步主义的真正继承者。在50年代,改造主义重要人物除了布拉梅尔德、位格、荣尔兹之外,还有史密斯、斯坦利、伯克森等人。二、思想基础改造主义教育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而且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利用教育。1.哲学基础强调团体经验,认为知识和真理的出发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2.人类学基础改造主义认为,把教育看作土要是传递文化这种思想的根据乃是一种错误的假设。这种错误的假设认为,社会必须使年轻的一代适应现存的文化。三、改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教育目的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30午代的改造主义是同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的。2.课程新的学校课程应该从日前社会的问题和特征中直接产生。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3.教育方法在改造主义看来,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和教师获得解决文化危机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坚信这个任务的价值。布拉悔尔德认为,民主的目的只有通过“社会一致”的民主过程才能够获得。“社会一致’’的学习活动的四个方面或阶段是,通过证据的学习,通过交流的学习,通过同意的学习和通过行动的学习。4.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工具5.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的作用。第三节要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保守的教育思想。要素主义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受到进步主义猛烈冲击的传统教育思想,因此,有时人们也把它称作“新传统主义”教育。一、要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在30年代反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在要素主义者中、巴格莱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二、思想基础1.保守的政治观、人性观人性恶2社会观保守主义认为,社会乃是一种契约,它不能用人的善意或恶意来加以解释。3.知识观符合说: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三、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教育目的要素主义者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步”。认为教育目的有两个,从宏观方面讲,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或核心,认为只有掌握了文化,人才能够准确预见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期望达到的目的。从微观方面讲,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道德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个人理智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2.课程首先,要素主义教育主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文化要素”。第二,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逻辑组织。3.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素主义既反对进步主义,又区别于传统主义那种“布置作业-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而是注重心智的训练。第四节永恒主义教育永恒主义乃是30年代人们为复兴西方古老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所作的努力。因此,水恒主义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复古。一、永恒主义的产生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赫钦斯、艾德勒二、思想基础1.哲学基础根据对于宗教的态度,永恒主义可以分为世俗派和宗教派,这两派的哲学基础都是古希腊时代以来的唯心主义哲学。2.祟尚古代文明永恒主义认为,人性是不变的,控制宇宙的永恒法则也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所以,适合古希腊人的教育同样也适合20世纪的美国人。永恒主义主义承认变化,但与进步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变化,认为在变化的现象中存在着一种永远不变的模式或形式,教育的任务就是使青年人理解它们。永恒主义认为,无论人的价值实现,美好生活的获得,或是统一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必须求助于对永恒原则的追求。三、永恒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永恒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那些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把人塑造成为人。2.社会文明需要自由教育第一,自由教育是西方的、传统的。第二,民主社会需要自由教育。第三,工业社会需要自由教育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说,“课程应当主要地由永恒学科组成。永恒学科有:哲学、文学、历史。就理智训练的方法来说,永恒的学科有数学、科学、艺术。选用名著作为教材,100本。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方面的主张中,最有特色的是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和谈书,注重思想的交流。第二章西方教育思潮(下)第一节分析教育哲学一、分析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1.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以来西方最主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具源流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分析哲学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个是逻辑实证主义,另一个是日常语言学派。2.分析教育哲学主张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的概念、命题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澄清,以便使教育活动更有意义,更富成效。二、分析教育哲学的发展1.分析哲学对教育的影响2.分析教育哲学的产生分析教育哲学名副其实的先驱是哈迪。3.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的结合奥康纳理论的特点在于以严厉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4.分析教育哲学的大发展伊斯雷尔·谢夫勒:谢夫勒关心的是用严格的语言分析法对教育中警句、隐喻和口号的意义进行澄清。认为分析教育哲学只能是一种方法,任务是澄清概念。其次.谢夫勒不仅分析了教育理论守的许多概念和命题,还为教育哲学带来了一套精确的、用于分析的工具,这就是“形式化的”、“纯”的分析。彼得斯被称作伦敦派:5.对分析教育哲学的反思索尔蒂斯被称为后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第一,公开承认传统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十分重视教育哲学对实践产生积极效果的问题。三、对几个教育概念的分析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验证,强调经验的精确性,主要通过社会学、心理学施加影响,对程序教学和教育测量有较大的影响。日常语言学派认为很多古老的哲学问题,其中包括一些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实质上都可以还原为语言问题。第二节存在主义教育一、从存在主义哲学到存在主义教育1.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存在主义哲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关于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存在主义者一般认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的唯意志论者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2.存在主义在德国产生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3.存在主义在法国的发展法国的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村萨特,马塞尔4.存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从存在于义哲学的立场来看,本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主要教育哲学思想都忽视了人的存在问题。进步主义教育重视儿童的生长和儿童的活动,然而它更重视科学方法,对于人的活动往往是从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上来强调的。要素主义注垦的是文化要素。永恒主义看到的是传统的人文学科的价值*改造主义把教育看作是实现国家目的的工具。结构主义把智慧和能力置于人的价值之上,教育的中心是课程结构,学校则是发展智力的场所。新行为主义更是几乎将人等同于动物或没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意识的机器,企求通过控制学生的正确行为来达到顶期的效果。所有这些,在存在主义者看来都是不能容忍的错误,因为它们都把人置于次要地位,使人役于物。二、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论题1.存在先于本质2.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3.自由和选择实在是人的自我选择;真理是个人的选择;价值存在于选择之中;责任,与存在主义强调的个人的自由、选择密切相关的是责任。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存在和自己将要成为的样子负责,而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因为当我在自由选择、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也是在选择和塑造人的形象。4.人与人的关系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人对个人和他人关系的观点,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届于一种类型,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立的,实际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关系。5.人生是一场悲剧存在主义作为危机哲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浓厚的悲观主义的色彩。三、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教育目的认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