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重点:1.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研究任务:(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3)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4)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5)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6)研究护士心理品质及其培养。2.心理学派别:(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功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主张研究意识。(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应用试验方法。(4)格塔式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主张整体,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院医生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意识、前意识、前意识。(6)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4.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特征:适应,感觉对比,发展与补偿,联觉。5.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6.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类别按记忆时间,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和长时记忆(1min以上到终生)。记忆的3个基本过程: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是记忆的初始环节)、保持、再现(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7.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是有困难的现象。与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规律:先快后慢。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的认识事物。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抽象,概括。品质:广阔性:全面看问题。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敏捷性:迅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逻辑性:思路连贯、清晰、不矛盾。独立性: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性:机智的解决问题。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梦)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幻想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或集中。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动物与人所共有的人所独有情境性、不稳定性、短暂性深刻性、稳定性、长期性发生早发生晚外部表现明显、冲动性大不明显、少有冲动联系: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情绪的变化有时会受情感的调节。11.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其中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3种。12.意志品质与相反品质:(1)自觉性——盲从和独断。(2)果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3)坚韧性——动摇和执拗。(4)自制力——任性。13.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结构:1.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2.人格心理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的整体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能力、气质、性格)14.人格理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又分成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卡特尔特质理论:分成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通过表面特质而体现,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人格问卷)。.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1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级向高级发展,层次越低,力量越强。16.动机:指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17.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2)双避冲突:后有追兵,前遇大河。(3)趋避冲突:想吃鱼又怕腥。兴趣:指人积极探究某些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一种选择性态度。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18.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19.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气质特点:(1)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2)心理过程的强度。(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20.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弱型抑郁质21.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内外倾向学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外向型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于交际,勇于进取,适应力强。(2)内向型的人:感情深沉,处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决断能力,交际面窄,适应环境不灵活。22.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23.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24.南丁格尔塑造的早期形象:1.品格高尚的人2.满足患者需求的人3.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4.属于专门学科人才的人5.,人类健康的使者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主要内容: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③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护士胜任职业角色的最主要因素⑤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25.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职业角色模式的人格特质。、护士角色人格的匹配模式①重合匹配模式:是最协调的匹配模式,约占护士群体的5%②基本匹配模式:是较理想的模式,约占护士群体的80%③少许匹配模式:是难协调的匹配模式,约占护士群体的5%-10%④完全不匹配模式:是不协调的匹配模式,约占护士群体的5%心身耗竭综合征: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1947年WHO对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26.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有健康的情绪特征、有健全的意志、有完善的人格、有和谐的人际关系。27.人格特质:A型性格,好发冠心病;C型性格,好发癌症;D型性格,心脏病和肿瘤。28.社会再适应量表,次年患病几率,生活变化单位LCU小于150,平安,150到300,50%,300以上,70%心理挫折:在有目的的行为情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搁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心里挫折常见行为表现:攻击、退行、固着、冷漠。29.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抑潜:触景生情,梦境、笔误、口误否认:爱人已故,仍坚信还活着,癌症否认外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向:矫枉过正转移:转移发泄的对象等抵消:破财免灾合理化:玉不琢不成器,木不伐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升华:歌德的多次失恋,创作出名著退行:患者完全康复也不愿出院幻想:白日梦幽默:在困境时,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代偿:残疾人经过苦练后的技能心理防御机制特征:1,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2.防御机制通常不是人们故意运用的3.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支持自尊,保护并防护自己免受伤害名解)应激: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应激源: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30.根据应急预案的属性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31.应激的心理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32.。应激生理模型:分为3阶段,警觉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33.CPT模型: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模型。46.(论述)心理中介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作用:心理中介因素主要有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与应激等。认知评价,指个体根据自身情况对应激源的性质和意义所作出的估计。对同样的应激源,认知评价不同,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也截然不同。例如武术冠军和普通人遇到一个强盗的应激反应就不同。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各种帮助。它一般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即缓冲器的作用。同样的应激源,社会支持不同,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也截然不同。如孤儿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少于正常家庭儿童,其应激反应也较大。人格影响应激过程常通过一下两种机制:暴露差异假设: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的不同。如A型人格的个体期望较高,使其更多地暴露于应激源;敌意较高的个体往往也更多地遭受人际冲突应激源。反映差异假设: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这种情况称为缓和效应。例如韧性较强的个体在同样应激情境下较少出现应激反应。34.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由于应激源存在而导致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等变化。9、应对方式的3种类型;①积极的认知应对②积极的行为应对③回避应对应激的处理策略:问题处理策略:1解决问题2社会技能3寻求信息4应激监督情绪的处理策略:1消除紧张:是最常用技能,使用放松疗法2认知重组:改变个体对某个事物和情景的评价3积极转移:以建设性活动把注意力从痛苦思维中转移4自我暴露或宣泄:能向他人交流,释放或澄清感情5逃避和退缩:离开特定环境以寻求消除应激源35.36.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主要功能:筛查心理护理对象,提供心理护理事实依据,评估实施效果。37.行为观察的设计:确定观察行为;确定观察情境;确定观察方式;确定观察指标;确定观察的记录方法。38.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56.访谈内容常用:半定式访谈检查表。57.常用心理测验:结构测验;无结构测验(又称投射测验):分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学测验。39.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标准化。主要技术指标(特征):(1)常模:某种心理测验在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2)信度: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系数及意义:表示误差的大小;信度系数在-1~+1之间;绝对值越大(接近1.0),表示误差越小;绝对值越小(接近0),表明误差大。1)重测信度:评定时间抽样误差。2)分半信度:评价内容抽样误差。3)正副本相关:评定时间和内容抽样误差。(3)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