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学生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开课院(系、部)实验室:理工3#8032015年4月10日院(系、部)年级专业、班姓名实验项目名称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实验学号实验环境EL-JY-II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评语一、实验目的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联机操作。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写入微指令在写入状态下,K2须为高电平状态,K3须接至脉冲/T1端,否则无法写入。MS1—MS24为24位写入微代码,在键盘方式时由键盘输入,在开关方式时由24位微代码开关提供。uA5—uA0为写入微地址,在键盘方式时由键盘输入,在开关方式时由微地址开关提供。K1须接低电平使74LS374有效,在脉冲T1时刻,uAJ1的数据被锁存形成微地址,同时写脉冲将24位微代码写入当前微地址中。2、读出微指令在写入状态下,K2须为低电平状态,K3须接至高电平。K1须接低电平使74LS374有效,在脉冲T1时刻,uAJ1的数据被锁存形成微地址uA5—uA0,同时将当前微地址的24位微代码由MS1—MS24输出。3、运行微指令在运行状态下,K2接低电平,K3接高电平。K1接高电平。使控制存储器2816处于读出状态,74LS374无效因而微地址由微程序内部产生。在脉冲T1时刻,当前地址的微代码由MS1—MS24输出;T2时刻将MS24—MS7打入18位寄存器中,然后译码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在同一时刻MS6—MS1被锁存,然后在T3时刻,由指令译码器输出的SA5—SA0将其中某几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强制置位,从而形成新的微地址uA5—uA0,这就是将要运行的下一条微代码的地址。当下一个脉冲T1来到时,又重新进行上述操作。4、脉冲源和时序在开关方式下,用脉冲源和时序电路中“脉冲源输出”作为时钟信号,f的频率为1MHz,f/2的频率为500KHz,f/4的频率为250KHz,f/8的频率为125KHz,可根据实验自行选择一种频率的方波信号。三、实验步骤(用几句话简单总结,目的是使自己理清思路,理解透彻)1.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及仪器信息2.采用单片机键盘操作方式实验3.对仪器连线4.将开关K1K2K3K4拨到写状态即K1off、K2on、K3off、K4off,其中K1、K2、K3在微程序控制电路,K4在24位微代码输入及显示电路上。a)在监控指示灯滚动显示【CLASSSELECt】状态下按【实验选择】键,显示【ES--__】输入04或4,按【确认】键,显示为【ES04】,表示准备进入实验四程序,也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步操作,重新输入。b)再按下【确认】键,显示为【CtL1=_】,表示对微代码进行操作。输入1显示【CtL1_1】,表示写微代码,也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步操作,重新输入。按【确认】。c)监控显示【U-Addr】,此时输入【000000】6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微地址,然后按【确认】键,监控指示灯显示【U_CodE】,这时输入微代码【000001】,该微代码是用6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前面的24位二进制数,注意输入微代码的顺序,先右后左,此过程中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次输入,重新输入。按【确认】键则显示【PULSE】,按【单步】完成一条微代码的输入,重新显示【U-Addr】提示输入表4-1第二条微代码地址。四、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故障现象及排除经过)联机后未出现故障五、实验总结(收获及想法)这次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和实验的方法也和上次很不同,还进行了联机操作。通过这次实验,我和小伙伴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实验之后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成为自己头脑中的,必须通过实践,自己动手,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次实验的连线过程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我还明白了团队合作很重要,通过和小伙伴默契的配合,实验才能进行的很顺利注:表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调整。实验报告表的文件名为“学号_姓名_实验项目名称”。如发现实验报告抄袭,每人扣除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