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第六集伟大胜利,不知你们观看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五篇,欢迎参阅。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一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非常高兴,在中南海的院子里清唱了一曲京戏。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可以脱军衣了,我脱,你们也脱。”脱下军衣,说明他内心的一些忧虑和担心解除了,已经在思考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评价抗美援朝,是在1953年9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他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他主要讲了四个意义,其中第一条就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他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三八线是毛泽东当初决定出不出兵的一个“底”。毛泽东深知美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对于中国的巨大危害。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忧虑:一旦朝鲜垮掉,按照斯大林的意见,朝鲜将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很可能将战火引到中国境内,即使苏联再次出兵东北,无论战争胜败如何,都无法保证在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三八线对于毛泽东来说,还与解决台湾问题密切相关。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异常迅速、强硬,出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主要是担心同样的情况还会在台湾海峡、越南、缅甸出现,导致美国远东防线的崩溃。美国把朝鲜和我国台湾联系起来,毛泽东也不能将二者分开考虑。1950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朝鲜停战协定的最后签订,中朝军队守住三八线,拔去了插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刀,使东北乃至全国可以安心搞生产建设﹔避免了在中国国土上与侵略者对抗的可能,将我们的“国防线”外移﹔也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争取到一些余地。毛泽东不能不为之感到欣慰。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是毛泽东讲抗美援朝意义时提到的第二条。他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毛泽东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过抗美援朝,我们的军队朝现代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党中央就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由于国内工业水平极为落后,没有现代兵工制造能力,武器装备较差。战争中苏联以半价援助了中国60个师的苏式现代武器,其中约4个师的装备我们转让给朝鲜,其余装备提供给56个师的志愿军和国内部队,这些部队很快完成大换装。换装后,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蓝图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国产现代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初具规模。二是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种取得了同现代化装备敌人实际作战的经验。毛泽东认为,取得与强大美国作战的经验,是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由于有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我们军队克服了过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于同强敌较量的气魄,这在毛泽东的谈话中也有所反映。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们的志愿军跟美国在朝鲜打了三年,美国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它的武器好。但是,只要不打原子弹、氢弹,打常规武器,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三我是1948年参军的,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剿匪大生产,51年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中,我先后跨过鸭绿江,大冈江,清川江最后过了金城江。51、52年我志愿军担任防御、主要任务有四个修路、盖房、打仗、背粮。①先谈修路。每到一个驻地,都是深山老林,在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先露营住下,然后再修路。在修路中,需要砍树,刨石头,然后才能修好一条个人小路。②盖房、一上阵地先挖一个单人掩体,再发展成掩蔽堡。掩蔽堡的顶子是横竖木头做的,大约有4米厚,只有这样厚的屋顶,才能够挡住美帝的炸弹的轰炸。③打仗、当时我军装备不太强,只是防御,创造条件,骚乱敌人,让敌人不得安宁,每晚都出去偷袭敌人。那时经常培养突击射手,打冷枪,射击敌人指挥官。④背粮、不管住在那里,做饭,喝水,供应枪支弹药,都得去运输,一般排、班住到前沿,距团后勤20-30里路。每晚都得爬好几座大山,从晚上九点出发到凌晨2、3点才能回来,有时遇上敌机炸断桥还得拖更长的时间。以前的作战情况就说到这里,只说一下1953年7月13号的这次。这次是第六次战役,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这次战役一共是二十个团,我们尖刀排的任务是猛插分割,跨过金城江占领630高地。在作战前就已经讨论过,这一次一定要打得让敌人签字。1953年7月13号的晚上第六次战役打响,对面的桥岩山被敌人占领着,当敌人发现我军的行动后,化学迫击炮弹暴风雨般的向我军一个劲地射来,我军也不是吃素的,“喀秋莎”雷鸣电闪般的射向敌阵,轰隆轰隆连续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九点十三分我率领尖刀排96人从十字山阵地出发,按照拟定的行动路线从桥岩山的山沟里向前挺进。当时天下着瓢泼大雨,周围一片漆黑。出发后一个小时,由于行动路线处于敌人的炮火范围内,敌人的猛烈炮火我排不断有人受伤。当我匆忙的为一位战士包扎后,正准备起身前进,突然,一枚炮弹在身后爆炸,巨大的气浪夹着弹片把我猛地向前推了一下,当时我以为是挂花了,刚跑了两步,发现背包怎么这么轻,回手一摸,发现背上的700发子弹全没了。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胜利,继续前进。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沟里,又前进了十多里路。这时天也晴了,雨也不下了,此时已经到达了汝文里,刚想喘口气,警卫员报告:前面发现敌人。我就下令:“打”,大家一起向敌人开了火。当时敌人都在草丛里,受到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一下子乱了套,再加上没有战斗经验,没几分钟,就见草丛里有许多双手高高的举起:敌人投降了。这次共俘虏了二十多名李承晚士兵。刚把这些俘虏押送给后方的部队。在这时候,从侧面有一位敌人的警卫员带着望远镜,挎着卡宾枪,高举双手向我们走来。我一个箭步过去把他的枪缴了,同时在警卫员的方向发现了几间弹药库,于是赶紧用朝鲜话指示他把弹药库的枪支弹药拿给我(早先的700发子弹没了后,只剩下冲锋枪里的20多发子弹,经过刚刚的战斗,现在一发都没有了),接过敌人的卡宾枪就立即投入了战斗,当时是腹背受敌,而且敌人是越来越多,前后的敌人不断的攻上来,这下子,刚缴获的弹药库可派上用场了,我一边让那名南朝鲜警卫员给我压子弹,一边指挥其他的战士进行反击,这时才发现全排96号人现在仅仅剩下4个人了。因为有了足够的枪支弹药,再加上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4点整整激战了四个多小时,这时营部的通信员下来了,让我们随主力部队上山去,然后向桥岩山主峰发展。接到命令后,我率全排仅有的3个人,边打边前进,向桥岩山快速奔去。走到半山腰时,发现有一所小房,冲进去一看,只有一名敌人,于是用朝鲜话向他喊话:“站住别动,举起手来”结果连喊了几次都没有反应,因为他手里有枪,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安全,便举起冲锋枪向他开了一枪,结果枪没响。那时候在士兵里有一种说法:打第二枪对自己不好。于是就冲过去把敌人的枪缴了。4个人押着这个俘虏把他送到营部。因为我们尖刀排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又马不停蹄的向桥岩山主峰进发了,大约在五六点时到达了桥岩山主峰,发现此刻的桥岩山“人去阵地空”敌人都已经逃跑了。下了桥岩山,向630高地走去,走了十多里,到达金城江边,由于敌人在逃跑时把桥全部给炸了,我们几个便跳入江中,徒步涉水过了江。由于在轰炸中连接两岸通信线路的电杆被炸断了,碗口粗的通信线刚好垂到了地面上,有的还浸在江水中,我们就深一脚浅一脚沿着这些电线艰难的向对岸前进。此时的江面并不平静,在对面630高地的敌人,还不断的向江边射击,呼啸来的炮弹不断的落在江中,溅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冒着敌人的炮火,经过20多分钟终于到达了对岸。这时发现一名四川籍的战士的小腿不断的流着血,可能是在昨晚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线时挂的花。稍微包了一下后,又继续向630高地出发了。此时,偏偏天公不做美,在这时又下起了暴雨。当我们冒着暴雨终于到达630高地时,发现此时的630高地连敌人的一个影子都没有(敌人早就在我们到来之前坐着汽车溜走了)原地防守,随时准备反击敌人。十多分钟后主力部队也赶了上了。共同固守阵地至7月19号,下了阵地。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四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们12军奉命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从重庆赶往东北,于51年3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我们爬山涉水,经过十几天艰苦的日夜行军到达前线指定位置,随即投入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节节胜利,圆满地结束了战斗。休整数日,上级作第二阶段战前动员说:“在这次战斗中,要把敌人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吃掉。我们的后勤机关,男同志下师团去工作,女同志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我是重庆解放后参军的女兵,第一次接受战争的考验,领导分配我和另一女同志到野战二分院工作。战斗打响后,我院负责全军伤员的抢救和后转任务,白天敌机不停地轰炸扫射,不能转运,只好把伤员放到各个山沟里(因防空洞很少)用树枝作隐蔽,到了晚上伤员从前线不断地抬下来,我们用汽车往后转。当时从前线下来的都是重伤,有的在抢救中牺牲了,有的还没顾得上抢救就与我们永别了。待转完伤员,每天能吃上两餐饭就不错了,炊事班的同志很辛苦,白天作饭不能冒烟,晚上不能漏光,用雨布堵住门室,在防空洞里作饭,双眼被熏坏了,他们从不叫苦。我们护理伤员的每天输流着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一次我给一个伤员喂饭他说:“看护员同志,你们不要把我往后转,我的伤不重,我还要上前线去打美国鬼子”,其实他是重伤,像他这样不愿往后转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这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更加激励我要进一步作好战地护理工作,才对得起流血牺牲的同志们。在转运工作告一段落后,上级命令我们后撤,后撤时必须通过敌人的炮封锁线,眼看离封锁线越走越近,在夜色中,炮弹爆炸形成了一道火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炮弹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我们就立即趴下,待爆炸声响后,如没被炸着,爬起来继续走。医院女同志多,当晚如硬突封锁线,伤亡一定很大,院长决定,停止前进,自找掩体休息,但不准睡觉,随时听候命令。等到天麻麻亮时,天空阴沉下起小雨,敌人打了一夜的炮,停了,空中敌机也没有飞来,这时院长叫我们赶快突过封锁线,我们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过了封锁线后就进入大山,这一来,部队跑散了,我们五人与单位失去了联系,只好在大山里辨着方向往北走,又累又饿,没有一点吃的东西,敌人的探照灯就在后面四处照射,我们又怕被敌人发现当俘虏,只有翻山越岭,以泉水充饥,在大山里不分白天黑夜地走了四五天,终于走出险境,回到了部队。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战斗和工作了四年多的年轻女兵,如今已成了白发老人,可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仍历历在目,我永远怀念长眠在朝鲜的同志们。为了和平纪录片第六集《伟大胜利》观后感五三爷已到古稀之年,头发胡须霜白了,皱纹在脸上纵横成阡陌沟壑,可他腰板还硬朗得很,象大平原上挺拔的白杨树。三爷无儿无女,一辈子过得很清淡。十年前三奶去世了,三爷便茕茕孑立孤苦伶仃地活着,好在村上把他列为五保户,而且他每月都托人去公社领当月的抚恤金。我有暇便跑到三爷家,偎着炉火听三爷讲故事,三爷的棉帽和军大衣都是他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时穿过的,上面大补丁套小补丁,里面棉絮也不知换了多少回。三爷悠闲地抽着烟,眼眯成一条缝,三爷的故事便象泉水一样流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