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B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AA、《管子》B、荀子C、王充D、范缜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BA、天人合一B、天人相分C、天人相胜D、天人相制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C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DA、性善论B、性恶论C、自然人性论D、性三品说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CA、《春秋繁露》B、《举贤良对策》C、《白虎通义》D、《孟子》二.词解释(共6题,任选其5;每题3分,共15分)正名:是孔子提出的政治理论思想,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一物两体:这是张载提出的关于辩证法思想,“一故神,二故化,此天地之所以参也”。理一分殊:二程盛赞张载的《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朱熹又将之作为其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内容,“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提出的思想,其重点在于对于物的理解,认为“意所在之事未之物”,把世界规定为一个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意义世界。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的“通经致用”,后来龚志珍、魏源等人有在此基础上面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以经术为治术”,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公羊三世说:这是康有为提出的思想,通过对于《春秋公羊传》的阐释把人类社会理解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依次发展的过程,认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君主专制向君民共主发展,从而为其变法作理论说明。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谴告: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是其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思想的重要内容,认为人类社会,尤其指的是君主有失德之行时,天就会降下灾祸以示警告,表现为一种规范君主行为、劝人为善的外在力量。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越明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源思想家嵇康所提出的,认为宇宙是物质性的气构成的。主张“天地合气,无偶自生”的思想,反对谶纬神学的故生论。禅:禅”或“禅那”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三.简答1.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A.墨子主张“交相利”,以利益交换为基础。B.墨子强调无差别的、平等的爱。2.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A.认识主体是相对的。B.认识客体是相对的。C.认识标准是相对的。D.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走向了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3.简述孟子的“四端说”。答: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指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端。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4.简述董仲舒的“性三品”说。答: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认为前两者不可改变,而只有后者通过教化才可以逐步达到道德的完善和自我人格的完美。5.简述天台宗的判教理论。答:“判教”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理论形式,它是通过对印度佛教各种思想和理论学说体系的分析,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是:后人概括为“五时八教”,五时指: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大类,化法是说法的内容,化仪是说法的方式方法。化法四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和不定教。6、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答:宋代的诸多理学家如张载、二程、朱熹等人均对此进行了论述,一般把人性用于说明人类普遍的善的可能性的“天地之性”和用于解释人类的恶的现实性的“气质之性”,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人性论的不足。7、简述朱陆之辩中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思想答“尊德性”与“道问学”一语出自于《中庸》,朱陆关于二者的争论主要讨论的是认识途径与修养方法的问题,前者强调是“先立乎其大者”后者强调的是“格物致知”。8、简述“中体西用”思想答:“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可以认为是理论先导,其基本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明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前期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发展,而后期则以此阻碍变法革新。四.材料分析1、句读与翻译“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问题:(1)、请给上段话加上标点。(5分)(2)、请将上段话翻译成白话文。(5分)译:人天生具有认识能力,并能通过记忆功能将得来的知识积累在心中。所谓的虚,并不是说心中一无所有,而是指不要以己有的知识妨害新知识的的获得。人心中可以同时储藏多种知识,但不能使他们混淆,不能使同时接受的知识相互妨害,这就是“壹”。人们睡觉的时候会做梦,精力不集中就会胡思乱想,使用它的时候就能进行思考,心没有经静止的时候,所谓的“静”是要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让幻想扰乱了正常思维。2、试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1)“反者道之动”(5分)答: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矛盾是普片存在的,“反”一方面指的是矛盾双方会相对里面转化,另一方面是指“返”。(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分)答: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反映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认为自然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与人事发生任何关系。五.填空1.周敦颐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有《太极图》和《通书》。2.南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有陈亮与叶适。3.王夫之在“能”“所”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因所以发现”与“能比附其所”。4.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与《孟子注》―《中庸注》。5.严复的“三强为本”思想包括鼓民力、开民智与新民德。四.选择题1、《复性书》是――――――的代表作。BA.韩愈B.李翱C.张载D.二程2、――――――不是韩愈的观点。CA.性三品B.情三品C.性善情邪D.道统说3、张载在本体论上的基本观点是――――――。AA.太虚即气B.一物两体C.理在气先D.理气相即4、“民胞物与”思想是在――――――反映出来的。CA.《太极图说》B.《张子正蒙注》C.《西铭》D.《四书章句集注》5、――――――不属于陆九渊的思想。DA.心即理B.剥落物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致吾心之良知6、“以理杀人”是――――――提出的思想。CA.王夫之B.顾炎武C.戴震D.颜元7、“知行相资以为用”是――――――在知行关系上的基本观点。D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8、鸦片战争前后,――――――不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D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张之洞9、下列――――――不是严复的代表作。AA.《春秋董氏学》B.《原强》C.《辟韩》D.《救亡决论》10、“俱分进化论”是――――――提出的。BA.严复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五:论述题1.论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答:“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孔子提出仁学思想意在恢复周礼,广义的人泛指儒家的一切道德,而狭义的仁则指一种与义、礼、智、信等对应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有:a.“爱人”。这是人的本质和基本要求,体现为主体对于他人的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真实的“爱”的情感,在其中没有任何功能和被迫的成分。b.忠怒之道。这是实践推行仁的方法与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主题以内心的真诚自然为前提,将心比心,从切己的意愿出发而推及于他人。C.“克己复礼”。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本质和内容,礼是人的外化和形式,他要求人们应自觉主动的克服自己的欲望,以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的规定。d.爱有等差。孔子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他人的爱在先后、程度、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这一差别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由近及远的辐射圈,其起点就是爱亲,即从“孝悌”开始。2.论述朱熹理气观的思想。答:在朱熹本体论思想当中,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宇宙王五是有利于其共同筑成的宇宙万物是由理与气共同组成的。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朱熹认为:第一,理先相后,“未有事物,已有事物之理,”理先于气;第二,理气相即,“气之所聚,理即在焉,”对于任何事物的形成,二者都是不可缺;第三,理主气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朱熹认为理构成了万物共同的本质,并运用“气”来解释世界的多样性问题,这就是理一分殊的思想。七:句读题“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解。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