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个案工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本章基本内容:个案工作的本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工作过程与基本技巧、主要的理论模式与工作方法重点问题:1、个案工作的涵义、本质2、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与工作方法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玛丽·芮奇蒙(M.Richmond)指出,社会个案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和家庭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和家庭及其所处环境作有效的调适,以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家庭关系的调适鲍尔斯(S.Bowers)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它使用有关人类关系的科学知识与改善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来启发和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调适关系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方法要素2、工作对象要素3、过程要素4、科学与艺术要素5、双向性要素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三、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1.产业革命与贫民问题1601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这部法案规定,要分区、分类对贫民进行救济。这种对社会问题的社会管理为个案工作奠定了对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基础。2.宗教的源头3.查默斯的贡献最早对社会个案工作做出直接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主要贡献有:(1)一对一的个人化工作。(2)注重对受助对象的精神品德的塑造。3、强调对案主给予足够的个别性关怀4、要尽量使用案主的“自然资源”5、注意挑选和训练工作者4.慈善组织会社对个案工作的贡献(1)对案主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跟踪(2)认为对整个家庭的福利和再生产的调查是诊断问题、进行治疗的基础。(3)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4)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5)发展出了学徒式的督导方法(二)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社会科学领域中,心理学、教育学获得了很大发展:玛丽·芮奇蒙于1917年发表了《社会诊断》一书《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三)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个案工作影响巨大。30年代,奥多·栾克(OttoRank)精神分析的概念上加进了机构功能的概念,被称为功能学派的个案工作。功能学派个案工作强调机构对社会工作服务与实践的影响,倡导机构为案主而服务、适应案主的需要。(四)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1940年汉密尔顿出版了《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形成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工作架构;60年代工作者积极探索发展出了家庭治疗、简短治疗等。(五)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80年代以后提出了生态主义的社会工作视角。90年代以后,提出了新的实务思想,包括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叙述分析等治疗方法。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一)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首先,要了解求助者的类型。来机构求助的人大约有几种类型:(1)自己主动求助的(2)有邻居、朋友、熟人介绍来的(3)其他机构转介的(4)在有关机构要求下来的不同的案主也会带来不同的“现实性心理反应”所谓“现实性心理反应”是指案主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和态度反应。一般来说,服务对象的现实性反应来源于下列原因:(1)恐惧面对失败的人生,缺少承认问题的勇气;(2)逃避自己,不愿面对现实,恐惧改变;(3)过去曾有过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因而对助人者的能力有怀疑;(4)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怀疑助人者是否能理解和接纳自己;(5)在他人转介下或强迫下前来机构,自己并不情愿求助。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还包括:了解求助者的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以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角色;澄清求助者的期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对那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转介到其他机构,以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二)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对案主的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包括收集相应的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估,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个人性的资料包括案主所处环境方面的资料包括(三)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工作者要与案主一道制定工作的目标和干预计划。制定帮助案主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1)工作目标要与工作者的专长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2)目标应与机构的功能一致(3)目标应是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技巧(一)技巧的定义技巧是通过学习发展出来的、复杂而有组织的行为系统,它指向一个特殊的目标,或以一个特殊的活动为中心。技巧概念的三个特点:(1)它是有组织的行为;(2)它以一个特殊活动为中心;(3)它通过学习发展而来(二)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1.沟通技巧2.关系技巧3.过程技巧(1)接案和约定技巧(2)评估技巧(3)签订契约技巧(4)介入技巧(5)检讨及终结技巧(三)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1.做工作全程记录2.督导3.顾问与咨询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一、危机介入模式(一)危机的涵义1.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2.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3.危机是一个过程4.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二)危机与压力的异同1.危机与压力的比较危机的状态不一定非得有伤害性,危机也包含一种“促进成长”的可能性,而压力的概念含有一种长期压迫的感觉,这种持续一定时期的压力可能来自外部事件并与内部心理相冲突危机是短期的,压力是长期的2.危机与压力的关系压力产生时危机就可能产生危机产生就会出现压力3.危机的征兆(三)危机介入的技术1.开始阶段(1)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2)带领案主进入危机事件情境中,理清自己的感受,找出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问题(3)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4)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2.中间阶段(1)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2)把现在发生的事情与案主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3)工作者要做出榜样,让案主学习怎样解决问题(4)让案主倾诉可以减低焦虑(5)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3.结束阶段(1)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2)提醒案主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案主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案主对今后生活的想法(四)与危机介入有关的理论1、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的总合。人有表现于外的、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未必显露的、可以间接测试或验证的特点。2、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3、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环境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环境而改变。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学习是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五)介入时要注意的问题(1)危机介入时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清晰化。(2)如果危机与过去事件有关,则要帮助案主分析这种影响,从而防止以后再发生。(3)在危机介入中工作者要恰当地承担角色: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直接并系统化地介入。介入要限定时间,要鼓励案主面对未来。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知道怎样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二、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一)发展历史1、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案主,同时又要节省时间和金钱。2、1969年美国发表了一个对比短期与长期个案工作效果的四年研究结果报告。研究发现,短期治疗组的案主比长期治疗组的案主有更多改进3、第一部论述任务中心实务模式的书出现于1972年,它提出了系统化的、目标引导的工作框架。4、20世纪70和80年代英国的学者研究结果证明这个模式对小目标、可行目标比对目标模糊的案例更有效。应用这个模式,社会工作者发现自己比以前少了内疚感(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任务中心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五个阶段:(1)问题探索(2)协议(3)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5)结束。这时要回顾已取得的成就。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行为问题(三)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鼓励案主表述自己的问题,鼓励案主宣泄感情。工作者要帮案主自己采取行动,制定一些小的可达到的目标。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如时间限制、优先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介入的人(如家庭成员等)。2.阐述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如果“目标问题”是经过慎重选出的,就缩短任务选择阶段。要让案主自己思考任务及可能的效果,工作者则要提供问题解决的手段并支持案主履行任务。3.结束阶段在工作快要结束(大约在最后两三次会谈)时,工作者应该与案主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四)任务中心模式的优点(1)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问题不仅是来自案主内部,同时也要注意外部因素对案主问题的影响。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顾问。(2)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3)强调案主的优点与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4)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地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三、叙事治疗模式(一)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1.后现代主义思想强调语言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就认为,知识不仅限于科学,甚至不限于认识。他提出,叙事知识是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基本形态叙事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谈论的知识,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围叙事知识不仅仅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或描述有关对象的认识,它还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指出权力透过对语言的控制,制造现实和真理,从而限制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2.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观察者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是深受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人绝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高度可塑的(二)叙事治疗模式的特点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工具”或“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三)叙事治疗的过程(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3)探讨问题是怎样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的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案主进一步将对自己和生活的新观点具体化。(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四)叙事治疗的技巧1.问话“问话”技巧并不是利用经验,而是创造经验实际上,案主不但以前不知道这些经验,而且以前根本没有过这种经验,直到案主被问话,才组成了经验。2.解构式问话解构式问话可以帮助案主打开故事的包装,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并了解故事是如何建构出来的。通过解构式问话鼓励案主从更大的系统或是不同的时间来定位故事,揭示叙事的来历、背景和影响,并得以拓展案主的视野,描绘出支持问题存在的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