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毕业论文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年级:2014级专业:汉语言文学联系电话:18732023102姓名:冯梦龙论文题目: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我申请学位学生姓名:冯梦龙指导教师:×××专业年级:2014级完稿时间:河北大学邯郸函授站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摘要:《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上百个战斗场面,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本文试从战争描写的特点、艺术手法入手,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的高超与给后世的启示。关键词:战争描写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在小说中,共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战争,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作者根据战争的不同情况进行了不同的艺术概括和描写,表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一)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大都落入战场上武力较量的窠臼,多数写刀光剑影,蛮力拼杀,勇武有力而智谋不足,而《三国演义》却在斗智中展开了战争描写。这主要体现在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应用、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其中以斗智为主,着重描写了战略战术的应用。1、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但写出了政治军事斗争中的许多奇谋胜算,更重要的是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写战争,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因为这是关系全局,决定成败的。小说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刘备实行了这个战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来关羽守荆州,诸葛亮要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关羽违背了这个战略,两个拳头打人,结果在与曹操大战时,被东吴吕蒙袭取荆州。因为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便举全国之兵伐吴。对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置若罔闻,孤掷一注,没有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感情用事,导致在彝陵之战中惨败,使刘备集团光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愿望成为泡影。赤壁之战时,孙权采用鲁肃、周瑜提出的政策方针,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但孙权眼光不够远大,有时急功近利,于是有偷袭荆州之举,以致在与刘备的抗争中,双方力量都有削弱。司马懿父子在曹丕死后,掌握魏国大权,他们采取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战略,灭蜀吞吴,终于一统天下。由此可见,只有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才能决定全局的成败。2、把战略决策与战术应用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战争的全局,而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则影响战争的局部。如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亲率大军南下,又收编荆州马步水军二十八万人,共计八十三万大军,号称一百万,企图一举统一南方。而刘备退守樊口,只有兵力一两万人;东吴孙权派周瑜带领五六万人,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带抗曹。强大的曹军给孙刘联军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孙刘联军凭借长江天险和熟于水战的先天优势,巧设反间计,使生性多疑的曹操轻易中计,杀水军统领蔡瑁、张允;曹操所使诈降计又被识破,反而中了周瑜的诈降计;又依庞统之计用铁索把战船连接起来,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曹操只得率领少数人马溃逃北方。整个战略决策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并和战术应用相结合,把战争描写得千变万化,丰富多彩。3、把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魁伟动人”的“武勇智术”,即以历来脍炙人口的赤壁之战为例。赤壁之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着力描绘的一次大战役。作品从四十二回到五十回至,共用了八回多的篇幅。作者不但花费大量笔墨,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绘声绘色、精雕细刻的描写,而且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做了极其巧妙的安排,使其合于常规、合于事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就战争写战争,也不是平铺直叙地写两军对垒时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冲杀场面,而是有机地把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智斗勇结合起来,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军事斗争组织在一场彼此你死我活、攻城夺地的大战争中。作品以斗智为核心,着重表现作战三方战略战术,权谋心计的较量,而且智上有智,谋上有谋,从而演出了一场高峰迭起,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活剧。(二)立体式全景式的战争描写1、既写战争,又写政治;既写战争生活,又写外交活动,使小说通过战争描写,气势磅礴地反映出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比如光照全书的诸葛亮这个人物,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已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博望坡的出奇制胜,便树立起他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威信。赤壁之战,他孤身入吴,不仅在身临危境中舌战群儒,和东吴上下各方进行了复杂曲折的斗争,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落实了联吴抗曹的战略,而且在战役部署的各个关键环节上,都显示了超过曹操和周瑜的不凡见识及才能。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的过程中,更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后来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死于麦城,刘备征吴失败病危白帝城,都是由于没听他的劝告。刘备死后,蜀中元气大伤,诸葛亮独立支撑了整个危难局面。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稳定局势,平定后方,打击敌人。那种排除万难的才能、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结合叠加在一起,就成为封建时代人民所幻想的“贤相”的典型。2、描写了三国历史时期许多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既写规模宏大的战役,又写了具体的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图,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既有火攻,又有水淹;既有设伏劫营,又有围攻城寨;既有水上交战,又有陆地交锋;既有车战、马战,又有徒手搏斗。可以说《三国演义》写出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所写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完备,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所少见的。3、它很有魄力地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总司令部。《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既写了曹操、刘备、孙权等最高统帅,又写了诸葛亮、周瑜等前线总指挥;既写了荀彧、郭嘉、马良、满宠、田丰、贾诩等诸多谋士,又写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张辽、徐晃、甘宁、周泰等数十员大将,还描写了数以百计的将校和士兵,将古代战争的复杂场面移到纸上。表现战争全景,描写最高统帅部的雄伟气魄,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最可贵之处。(三)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战术解决不同的战役。《三国演义》写战争,不是千篇一律地写双方对阵,在作者笔下,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都千变万化,各有特色,没有雷同之感。“火烧赤壁”、“水淹七军”,一是火攻,一是水攻,虽采取不同战术,但都是根据天时、地形和特定的具体的战争条件决定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达到“知已知彼”,才能作出比较正确地判断,进而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就是一个例子。曹丕发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攻打蜀汉,引起全国震惊。由于诸葛亮善于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了解每一路将领的才能、特点、地形的险要,以及他们内部的矛盾关系等等,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和措施,终于化险为夷。2、描写战争的复杂性。作者从史实、实际出发,不把战争做简单地模式化描写而是写出战争的复杂性。《三国演义》写战争的复杂性,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写了他用人不当的街亭之失;对智勇双全的关云长,也写了他被东吴偏将马忠活捉。在战役描写中,不回避胜利一方的某些失误,失败一方的某些胜利,所以胜利一方常常是大局取胜,局部失败,而失败一方却是局部取胜而全局失败。作者还善于把紧张激烈的战斗与轻松闲适的场面结合起来,既有庞德抬棺材的决战,夏侯惇拔矢啖睛那样激昂慷慨的场面,也有诸葛亮弹琴退仲达、观鱼平五路那样悠闲自得的情景;在烽火连天的赤壁之战中,更有像蒋干中计的闹剧出现。这种有张有弛的写法,把战争描写得十分精彩。(四)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描写战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多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街亭之战,司马懿出场之前,作者作了精心的布置。曹丕托孤,司马懿得到重用,诸葛亮视为心腹大患;然后诸葛亮用反间计,司马懿被削职回家,诸葛亮大喜;孔明第一次兵出祁山,所向无敌时,曹睿又起用司马懿,诸葛亮闻之大惊。作者就是通过上述的心情变化,衬托出司马懿之才未可轻视,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然后司马懿正式登场,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孟达的叛乱,使诸葛亮措手不及。正由于经过这样的重笔烘托,司马懿这个人物就在读者心目中站立起来了。再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首先通过几员大将鲍忠、潘凤、俞涉等人被华雄所斩,孙坚虽未斩,但头盔却成了华雄的战利品,这样就显示出华雄占尽了优势。然后通过袁绍、袁术、曹操对关羽的不同态度,为关羽出阵渲染了特殊的恶劣环境,使他处在不利地位,遭受巨大的环境压力。曹操为关羽送上一杯热酒,关羽能否取胜,成为读者心中的悬念。接着实写会场,虚写战场,关羽与华雄的厮杀,全部从听觉中来,“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崩地塌,岳撼山崩”。最后关羽提着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种神来之笔,把流逝的时间具体化了,显示出战斗的神速,而关羽的神勇也更突出地表现出来。另外,我们不能忽视在战争描写中具有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小说写袁曹官渡之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客观条件优劣差别很大:袁绍兵马七十万,粮草充足,又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曹军只有七万兵马,粮草将尽,地利上又不占任何优势。但由于曹军一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利用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时机,集中优势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火烧粮草辎重,一战而胜,乘胜再下,各个击破,取得击溃和全歼主力的胜利。相反,袁绍主观指导错误,完全丧失原本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遭受失败。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体现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更充分体现了在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辩证法的重要原因。二、《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一)随事写人,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1.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这一奸雄形象。官渡之战,曹操军中粮草告竭。袁绍的谋士许攸在捕获曹军信使,在完全了解曹军虚实的情况下前来投奔曹操。曹操大喜,认为这是掌握袁军内部机密的好时机,迫切地希望许攸“教以破袁之计。”所以“喜”是真心的。故有来不及穿鞋而跣足出迎的行动,可谓求贤若渴。但一牵涉到军中机密,对待旧友提出的问题却谎话连篇。直到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装出一副及其亲密的样子,“附耳低语”,说出来的仍是一个弥天大谎。作品就是如此在生死攸关、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而人物的性格也在这战争的旋涡中得到了最突出而又充分的表现。2.通过多种角度和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关云长性格的塑造,既写了他的“勇冠三军,”又写了他的“义”,同时也写了他的自负。这就写出了一个人性格的复杂性,给人以立体感。关云长是个“气挟风霜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的豪杰。刮骨疗毒时,别人要蒙被于头,捆臂于环,他却拒绝了。他一边喝酒食肉,一边与马良下棋谈笑,接受华佗的手术。充分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正是由于这种英雄本色,他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敢“温酒斩华雄”,才视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才敢“单刀赴会”,也才敢“千里走单骑”。但这种自信一过头,就造成了“大意失荆州”的错误,造成了他听不进部下的谋略而“败走麦城”,最后竟落的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也正是由于这种“英雄本色”,使他不忍心在别人落难,不堪一击的时候使用自己非凡的武力。“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如此。尽管他的“错误”给刘备集团带来了很大损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但却使他的性格更加丰满,更具有内在的必然逻辑性。(二)“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还运用了“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手法,把激烈紧张的战斗过程写得有张有弛,松紧相宜。第七回叙写袁绍、公孙赞、孙坚、刘表紧张激烈的混战,到第八回却插进了貂禅的故事。第九十五回写的“武候弹琴退仲达”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只有二千五百人的诸葛亮却潇洒地“焚香操琴”。赤壁之战中酒醉的曹操“横槊赋诗”等,都是在刀光剑影的紧张气氛中,用抒情的笔调,插入轻松描写,把战争表现得既紧张生动而又摇曳多姿。在作者笔下,赤壁之战中的庞士元挑灯夜读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