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征主要内容:一、猪的生物学特性二、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三、猪的行为特征学时:3学时本章要求掌握:1、猪的生物学特性2、猪的行为学特征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性成熟期为:4-5月龄太湖猪3月龄达性成熟适配期:中国猪6-8月龄,外国猪8-10月龄妊娠期:114天(108-120)预产期的推算:1、“三三三”法,三个月,三个星期,三天2、配种月加3,配种日加20法3、查表法表2-1.doc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发期周期:20-22天平均21天断奶期至发情期间隔:7—14天产仔数:经产母猪10-12头/胎,比其它家畜高,中国猪比外国猪产仔多。太湖猪产仔超过15头,最高记录为42头。年产胎次:一般情况,一年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提前断奶,可达2.2-2.5胎/年。猪的繁殖潜力:猪的繁殖效率并不高。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个,但一生仅排卵400-2000枚,一个发情期的排卵数为20-30个,个别的可达60个(成年枫泾猪)通过外激素处理可增加排卵数达30-40枚。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ml,含精量200-800亿个。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二、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和反刍动物的复杂胃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猪对精料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64.67%,对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为51.2%,但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差,而且饲料中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消化率越低。对粗纤维的消化率随品种和年龄不同而异。一般,成年猪比幼龄猪、中国猪比外国猪更耐粗食。猪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母猪:8—10%,大猪:5—8%,幼猪:3—5%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三、生长期短,周转快猪的胚胎期和生后生长期在肉畜中是最短的,比马、牛、羊、驴等都短。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因此,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头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体重小(1.0—1.5kg)仅占成年体重的1%。各器管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初生仔猪要精心护理。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猪生后为了补偿生长胚胎期的不足,生后两个月内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重的5——6倍;2月龄时为1月龄的2—3倍。一般160——170日龄体重达90——110kg,即可上市,相当于初生体重的90—100倍,而牛羊只有5—6倍。猪的生长速度比牛羊马等快10—15倍。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四、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味觉味觉:猪的平均味蕾数与其它动物的比较:猪15000个狗1700个(猪比狗高8—9倍)人900个(猪比人高16—17倍)嗅觉: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仔猪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找到乳头,在三天内固定乳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弄错。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凭着灵敏的嗅觉识别群内的个体、自己的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内个体间、母子间的密切联系。在公母性联系中,嗅觉也起很大的作用,能嗅到很远的异性的气味,并发出反应。听觉:猪的听觉也相当发达,即使很微弱的声音也能敏锐地觉察到,能迅速地判断声源方向,能辨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各种呼名、口令、声音刺激快速建立条件反射。因此,猪场内应保持清静,最好同时给料。视觉:猪的视觉很弱,人们常利用这一点,用假母猪进行采精训练。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五、适应性强、分布广猪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家畜之一。主要表现在对气候冷热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式和方法(自由采食和限食,舍食和放牧)的适应。因此,除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禁止养猪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以养猪。第二节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一、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利用猪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积极改进措施,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早期断奶,增加年产胎次:一般28—35天断奶,2.2—2.5胎/年,20—25头断奶仔猪/年。第二节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二、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的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点,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快肉猪的周转。选用杂优猪、应用全价料、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疫病防治等措施,缩短育肥期,5—6月龄上市。100%年存栏数年出栏猪数年出栏率率100%年末存栏猪数年出栏猪数年出栏率第二节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三、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猪是杂食动物,利用消化道长的特点,因地制宜,广开饲料来源,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饲养模式。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猪场,以精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喂猪;在大城市郊区,工矿企业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以利用剩饭菜等废弃物作为饲料养猪;在广大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所产的农副产品和优质的青粗饲料。第二节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利用猪的嗅觉灵敏,训练猪的定点排粪;寄养新生仔猪时,使气味一致,保证寄养成功。利用猪的听觉灵敏,训练猪定时采食;利用公猪的叫声进行母猪发情鉴定。为了避免猪的骚动,应保持猪场安静。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行为——是动物对某种刺激和外界环境适应的反应。动物的行为习性,有的取决于先天遗传内在因素,有的取决于后天的调教、训练等外来因素。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一、采食行为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与粉料相比,更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比,更爱吃湿料。猪的采食有竞争性,群饲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快。一、采食行为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持续时间10—2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大,仔猪吃料时,水料比为3:1。吃配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饮水2—3次,吃干料的猪,采食后立即饮水。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二、猪的排泄行为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尿,一般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其它猪的影响。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排粪,多为先排粪后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中间多为排尿,很少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三、群居行为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性,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性。一个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这种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优势者在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的乳头发生争斗,等级序位的建立,受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影响。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四、争斗行为新合并的猪群,为争夺饲料、地盘、优势序位而交锋。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会遭到群起而攻之。当猪群过大,群内格斗的次数和强度会增加。已形成群居结构的猪群,为争食和争夺地盘而格斗。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五、性行为发情母猪主要表现为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声音。管理人员压其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是母猪发情的关键行为。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六、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絮窝、哺乳、抚育幼仔。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表现衔草絮窝,若是水泥地,则用蹄子抓地,分娩前24小时,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时起时卧。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的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夜间产仔多见。本地母猪较国外母猪的母性强。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七、活动与睡眠猪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多在白昼,在温暖的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泠天气,活动时间缩短。一般猪昼夜休息的时间平均为60—80%。八、探究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分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九、异常行为异常行为——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恶癖就是对人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常行为。它的产生与所处环境及营养状况有关。如在单调无聊的栅栏或笼内,在拥挤的圈舍内,在营养缺乏或无聊的环境中,常出现恶癖:啃咬栏柱、圈舍,异食癖、同类相残、母猪食仔等。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十、后效行为(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行为,或称为后效行为。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强,它对与饲喂有关的工具、食槽、饮水器(槽)及其方位等,易建立起条件反射,例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饲喂时,只要按时给以笛声或铃声或用工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