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中医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紫癜一、概述1.紫癜定义: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流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形成瘀点、瘀斑为主症,压之不退色。可伴有鼻衄、齿衄等。2.发病情况:好发于学龄期儿童,有虚实之分,可反复发作。一般经治可愈,预后良好。3.古代认识:《诸病源候论》——斑毒《医学入门》——肌衄《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肌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病。4.现代医学认识:包括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病因病机1.病因:不仅有外感时邪及血分有热这实的一面,另有先天肾精不足,以及后天脾虚,心肝功能失调等虚的一面。2.血气关系及血正常运行机理: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血去则气无所依。人体血生于脾,藏于肝,源于肾而主于心,五脏受邪,功能失调,可致血不循经外溢而为病。实:感受时邪,六气皆从火化,湿热挟毒蕴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血溢肌表孔窍。虚:肾精亏损、心脾气虚、肝不藏血、病后虚弱——血不归经——离经之血外溢——紫癜。阳络受损——皮肤瘀点、瘀斑阴络受损——鼻衄、齿衄等热毒瘀积于肠络——腹痛热毒挾湿流注于关节——关节青紫肿痛3.病机:血热、正虚和瘀血,与五脏有密切关系。三、诊断依据(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临床表现(1)紫癜特点:针头样大小,四肢,面部多见,颜色或红或青紫,压之不退色。(2)伴随表现:鼻衄,重者颅内出血。2.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小板明显低下,出血时间延长。(2)24小时血块收缩试验示收缩不良。(3)束臂试验阳性。(4)骨髓:可见大量不成熟的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过敏性紫癜1.临床表现(1)病史:发病前有诱发过敏性病史,如药物,食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2)主症及体征:紫癜见于下肢及臀部,以近关节伸面为多,两侧对称,高出皮面的鲜红或深红色丘疹、红斑,大小不一,压之不退色。(3)伴随表现:便血、尿血、腹痛、关节肿痛及手、足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局部的纤维化新月体的形成免疫荧光可见:IgA颗粒纤维蛋白沉积2.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2)24小时血块收缩试验正常。(3)束臂试验阳性。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应区别是因于火,还是因于虚,火应区别是虚火还是实热,虚应区别是脾虚还是肾虚。根据起病急缓,病程,紫癜颜色诸方面辨证之虚实。2.辨轻重:根据出血程度,部位以及伴随症状辨证之轻重。3.辨病与辨证结合:过敏性紫癜早期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后期阴虚火旺或气虚不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血热妄行,慢性期气虚不摄或阴虚火旺。(二)治疗法则血热——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阴虚内热——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气虚不摄——益气摄血瘀血——活血化瘀(三)分型用药1.外感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加减。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羚羊骨、水牛角代替)。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加减。(四)西医治疗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一般治疗:积极防治感染,对症处理,适当休息,防止外伤。(2)肾上腺皮质激素。(3)丙种球白静脉滴注:每次200—400mg/kg,每天1次,连用5天。(四)西医治疗(4)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适用于对激素或脾切除无效者。(5)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6)脾切除: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危重出血患者,病程1年以上,5岁后为宜。2.过敏性紫癜(1)消除过敏原,控制感染。(2)急性期宜休息,作对症治疗。(3)抗组织胺类药物的使用:如苯海拉明。(4)钙剂的使用。(5)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安络血治疗。(6)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顽固性紫癜,腹型或关节型紫癜可减轻症状,对肾病型改变有一定疗效,但对肾炎型改变疗效极差。(7)免疫抑制剂治疗(8)暴发型皮肤坏死者可用肝素治疗。(五)其他疗法1.辨证使用中成药:(1)乌鸡白凤丸:有益气养血之功,用于气不摄血型。(2)归脾丸:有养血益气之功,用于气不摄血型。(3)强力银翘片:每次1片,每天2—3次,功能疏风清热凉血,用于风热伤络型。(五)其他疗法2.单方验方(1)疏风止斑汤(朱大年《实用中医儿科手册》)处方:防风6g,荆芥6g,薄荷3g(后下),栀子6g,牡丹皮15g,丹参6g,鲜生地黄12g,白芍6g,茜草6g,茯苓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热伤络型。(2)白仙消癜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白鲜皮10g克,血见愁6g,茜根5g,仙鹤草10g,牡丹皮10g,地榆炭5g,生地黄炭5g,金银花5g,丹参10g,三七3g,羚羊角10g,紫草10g。水煎2次作4次服,每日l剂,用于血热妄行型。(五)其他疗法(3)阿芪景天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阿胶、党参、当归、熟地黄、制首乌、黄芪、黄精、三七、槐花炭、炒白术、莲子肉、山药各10g。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30剂为1个疗程,用于气虚不摄型(4)滋阴茜地汤(梁剑波《儿科百例》)处方:茜根8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0g,焦栀子、黄柏、知母、黄芩各5g,阿胶4g,炒龟板、煅牡蛎各20g,牡丹皮、地榆炭各6g,当归3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阴虚火旺型。(五)其他疗法3.外治疗法:(1)将山栀子研成末瓶装,取出少量塞两侧鼻孔,用治紫癜见鼻出血者。(2)百草霜15g,龙骨30g,枯矾30g,共研为细末,用湿棉条蘸药塞鼻,可以止鼻衄。(五)其他疗法4.针灸疗法(1)艾灸:主穴取八华、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2)耳针:肾上腺、膈、肝、肺、内分泌。急性型加胃、心;慢性型加脾、肾。操作:每次取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之。急性出血者可用强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用揿针埋针1~2日。(六)辨证食疗本证临床有虚实之分,除正确地辨证施治外,适当配合食疗,能收到更理想的疗效,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出现。食疗随病之虚实轻重而施。1.白茅根30克、竹蔗500克、红萝卜50克加水共煮饮用,用于风热伤络型。2.鲜藕节,红萝卜各300克榨汁饮用,用于血热妄行型。3.黄花鱼200克,旱莲草60克,置砂锅中,加水慢火炖使鱼鳔炖化,去渣,分4次服,每日两次,连服7剂,用于热毒郁蒸证。4.水鱼(鳖)1只,茜根10克,仙鹤草10克,调料适量。茜根、仙鹤草煎汤去渣,入水鱼炖熟服食。每日1剂,连服10剂。用于阴虚火旺型。5.大枣10枚,生地黄30克,紫草10克,甘草10克,水煎代茶,用于阴虚火旺型。6.花生衣15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用于气虚不摄型。7.枸杞子10克,红枣10枚,党参10克,鸡蛋两枚,放砂锅同煮,食蛋饮汤,每日一次,连服7剂,用于气不摄血证。8.生羊腔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一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枚,煮稀粥,每日2次服。用于脾肾两虚证。五、预防与调摄1.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病因,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不吃容易引起紫癜的食物和药物。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紧张情绪。大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外伤跌扑碰撞,以免引起出血。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1.病因多端,瘀热是关键表现为“风、湿、热、毒、瘀、虚”。热毒内伏、化火动血、络伤血溢、瘀阻脉道发为本病。热与瘀是关键。邪热煎熬,血凝成块。瘀由热成,热瘀互结,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湿邪阻络,阳气不布,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故日久成瘀。瘀血阻滞经络,津液失布化湿,湿瘀互结,胶结难化;久病脏腑亏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而凝;阴虚火旺,炼血成瘀。瘀、热既成,淤阻脉络,血行受阻,不循常道而泛溢脉外即成紫癜。瘀热相互为患,阻滞搏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迁延难愈。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2.分期论治“风、热、湿、毒、瘀”是主因,病机以“火盛”为要,以实证为主,分为三期“早期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中期解毒化瘀、凉血止血;后期养阴活血、滋肾清利”。辨证施以祛风、利湿、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阴、益气、养血等。热邪有血热、肺热、胃肠热和肾热之分,辨而治之。选方用药上,病初风热伤络者方用银翘败毒散,血热妄行证以犀角地黄汤化裁;后期阴虚火旺证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气阴两虚证方选参芪地黄汤。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3.活血化瘀通络贯穿的始终病机特点为瘀热伤络。病程中热毒壅盛,煎熬其血,则血黏而浓,滞于脉中;或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则血溢脉外,形成“瘀血”之证,瘀血已成,又可化热生毒,进一步煎熬营血。病情久延,瘀热伤阴耗气,即便热毒渐衰、以虚证为主的患儿,也可因阴虚血少脉涩,或气虚血失固摄,以致血滞脉中或溢于脉外,从而产生瘀血证。常用的中药有羚羊骨、水牛角、大腹皮、丹皮、赤芍、栀子炭、乌梅炭、防风、藕节、茜根、白术、田七末、郁金、甘草等。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4.见癜之病,知癜传肾,当先滋肾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热之邪,化火成毒,扰动肾关,封藏失职,精微外泄则见蛋白尿。邪热灼伤肾络,或热毒内蕴久留不去,耗气伤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水湿内侵,脾失健运,失于升清降浊,精微物质下泄,发为蛋白尿。湿、热兼夹为病,致使病情缠绵。瘀热不去,耗气伤阴,久必及肾,导致肾络损伤。因而“见癜之病,知癜传肾,当先滋肾”。实践证明滋肾清利之品早期应用能够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减轻肾损伤的程度。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5.衷中参西,合蠲沉疴本病西医学中包括两个难治性疾病,应衷中参西,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应早鉴别、早治疗。在使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应结合病人的情况分别给与采用滋阴降火,益气温阳或补益气血等方法,对于激素依赖和耐药,加强中药活血祛瘀。六、研究进展与临证体会5.乌蛇荣皮汤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肾,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寒,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乌蛇肉,味甘咸,功能祛风、通络、止痉。治皮毛肌肉诸疾。初起血热炽盛,熏灼肌肤,热、瘀日久伤阴耗血,病性由实转虚,燥从内生,肌肤不荣,致肤色瘀暗,干燥枯褐,风痒无度者。七、转诊诊断不明确。急性出血,重要部位出血。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